
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来自,新石器时代漆器。1977年河姆渡遗址T231出土。收藏360百科于藏浙江省博物馆。
该碗为食器,造型古朴,尤其碗外壁涂有天然生漆,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漆器之一。 口径10.6×9.2厘米,高5.7厘米,底径7.6×7.2厘米。
- 中文名称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
- 文物级别 一级
- 年代 石器
- 尺寸/cm 口径9.2-10.6、高5.7
- 出土地点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文物特征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口径10.6×9.2厘米,高5.7厘米,底径7.6×7.2厘米。此来自碗由一块木头碹挖而成,碗壁较厚360百科,口部微内收,腹部弧线较深。碗底圈足较高且略外撇。碗表面呈朱红色,略有光泽。

整段木头镂挖理厂局组而成。外壁雕刻成瓜棱形。敛口,扁鼓腹,矮圈足。斑驳的红色涂料经鉴定为有机漆,据测定应是掺有朱爱砂一类颜料的漆。
文物研究
这件朱漆碗出土时有所残损,但仍能看出形制。此碗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圈足和外壁上涂的朱红色涂料。义确刘经包叫出土时,这层薄薄的涂料剥落得很严重。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测定结果:"经裂解后,涂氯化钠盐片,用胜红外光谱分析,其光谱图和马王堆汉墓出土漆皮的裂介光谱图相似"。
经过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专家们确定这就是天然生漆。
这一发现表明早在六、七千年之前,中国长江流域的人们已将天然漆用于装饰生活器具的表面。
文物地位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漆器之一,曾被选为中国邮票图案。

200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河姆渡出土朱漆碗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名列其中,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文物背景
漆器,即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制成的日常器具以及工艺品、美术品等。河姆渡出节支轴质任门土朱漆碗的出土,表明中国人从新石器时代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此后,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生产出无数精美来自绝伦的漆器工艺品。

河姆渡文化360百科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属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食集才氧区的新石器文化,距今约七千年,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当时的木器制作工艺已经十分高超,木器广泛应用于建筑、生难守秋入验开牛粉是产及日常生活领域。河姆渡地区独特的气候和义事病哪唱地质条件,使包括朱漆碗在内的大量新石器时代木质器具保存了下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