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名 现代性视阈中的大众化诗潮
- 作者 邓晓成
- ISBN 9787500480594
- 页数 327页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邓晓成,湖南衡阳人,博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20世纪文学与文化研究。先后在《来自中国文学研究》、《学术研究》等360百科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篇,主庆月受右整室持和参与省部级、厅局级科研项目十余项,主编及参编国独行余家级和省级规划教材多部。
内容简介
《现代性视阈中的大众化诗潮(1917-1949)》是我的博士论文。我曾在图书馆和朋友处借过一些诗论集、诗人作品集或与文学相关的书籍,见其中凡涉及诗歌的时代使命与社会历史承担之处,谈及诗歌大众化的理论主张的,少全被批作"艺术的法西斯"、"毫无价值的文字垃圾"之类,而那些与此主题相关的作品,差不多全都限用笔画了大叉以示彻底否定,并有极其不恭的骂词。我想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似乎是因为纯文学、纯审美观念给作批注者产生了极大影响,使得他们对历史产生了求全的苛责,而忽视了具体的时代语境。
媒体评论
来自论文立足点具有创新意义360百科,文本解读也有功力,观点和材料之间能够统一,脉络也清晰,史的观念比较强,使论文较为厚重。
--范培松(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本文从大众化诗潮之发生与诗歌之现代性转型同步发生的意义上,研究诗歌的历史及理论问题。……存息拉走席促陈有理有据,材料丰富翔实,算排击论证严密,文字畅顺,说明作者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论文的学术水平颇高。
--董健(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论文从"现代性"的理论域切入对1917-1949年间的大众化诗潮的重新阐释,船铁听汉义稳传磁准承洋具有创新的理论价值,亦为过去的理论描述作出了更高视点的评价。
--丁帆(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在现代性视阈中重新审视曾经风行一时的大众化诗潮,着力发掘它的合理性、术续表先根必然性,并为走向偏至的当下文学提供理论借鉴,这是一件极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工作。
--许志英(南京大学中文系半宪毛措犯县端教授)
引进现代性的考察视角,不乏新意,对重新认识现代文学史上这一诗潮是十分必要而有学术价值的。对白话新诗的发展路向有启示意义。
--曹惠民(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论命类就压判酸式文的理论资料和作品的文本的准备很充分,在对现代性理论资料研究的基础上,为论题寻找到了一个独特的观照点和切入点。
--吴功正(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目录
引论 大众化诗潮研江与林倒够船究的动因与意义
第一章 现湖场翻采代性及大众化诗潮的现议代性
第一节 现代观念中的"大众"与"大众化诗潮"
第二节 现代性及中国现代性点的理解
第三节 大众化诗潮的导宽两械现代性特征
第四节 大众化诗歌:作为知识分子的写作方式
样季掌裂告选第球第二章 大众化诗潮现免上教代性的发生与诗歌平民化运动
第一节 中国诗歌的现代转型与大众化诗潮现代斯权陈县范等经抓液求性的发生
第二节 白话化:诗歌语言工具的现代转型
第三节 "诗体大解放"与诗体形式的现代探求
浓势有林市生陈第四节 诗歌平民化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章 大众化诗潮现代性的展开与诗歌大众化运动
第一节 大众化:诗歌集体话语模式的展开
第二节 诗歌功利性的凸显及其矛盾
第三节 诗歌大众化的文体策略
第四节 "捉住现接呢实,歌唱新世纪的意识":诗派和诗人个案论析
第四章 大众化诗潮现代性的演进与诗歌的民族形式想象
第一节 民族话不半既司官选觉宣赵成语背景与诗歌大众化的深入
第二节 创作主体:诗人的大众化与大众的诗人化
第三节 诗歌文体建构的包容性诉求
第四节 民族的呐喊与艺跑常侵另确实术的融合:诗派与诗人个案论析
第五章 大众化诗潮现代性的反思
第一节 反思之一:审美性与功利性的纠缠
第二节 反思之二:就雅与从俗的矛盾
第三节 反思之三:文体范型与标准的冲突
余论 大众化诗潮的现代性:一项未竟的事业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现代性视阈中的大众化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