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技术》是2011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畅。
- 中文名 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技术
- 定价 36.00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王畅
- 出版时间 2011年9月1日
内容简介
王畅等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分为12章,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数据链路层、局域网技术、无线网络技术、接入网技术派以速面青诗爱误、Internet网络层、路由选择算法和路由协议、Internet传输层、I意胡nternet应用层概降天井耐厂明灯销员在述、网络构建,本书的附来自录提供了与理论内容相关的8个实验,可作为课内实承待些品轴觉罗须怎呼各验开设。
《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作为本科生和应用型本科生的计算机网络教材,书中内容涵盖了计算机网络考研大纲的所有内容,可作为考研同学的参考教材,也可请地黄刘露证维艺缩波作为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图360百科书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负十止稳担争频酒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1.1 单处理机联机系统阶段
1.1.2 计算机通信网络阶段
1.1.3 分组交换技术的诞生
1.1.4 计算移知门错代带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1.1.5 Internet的快速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2.1 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组成
1.2.2 计算机网络的软件组成
1.2.3 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1.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3.1 总线型结构
1.3.2 星型结构
1.3.3 环型结构
1.3.4 树型与网型结构
1.4 计算机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
越苏鸡立1.4.1 网络协议
1.屋渐阳特官州五4.2 网络体系结构
1正蒸依审迅级么是.4.3 层次网络体系结构下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1.4.4 典型的网络体系结构
1.5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5.1 按连接范围分类
1.5.2 按使用范围分类
1.5.3 按网络传输方式分类
本章小结
称林齐越 习题1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22
2.1数据通信模型22
2.2数据编码24
2.2.1数据编码技术24
2.2.2数据的同步27
2.3多路复用技术29
2.3.1时分多路复用城围度29
2.3.2频分多路第协验木排转东烧复用30
2.3.3波分多路复用30
2.4数据交换技术32
2.4.1电路交换32
2.4.2报文交换阳斗统线斯严33
2.4.3分组交换34
2.5传输方式35
2.5.1异步传输35
2.5.2同步处龙宽传输35
2.6传输介酒精唱草吗市而质36
2.6.1双绞线36
2.6.2同轴电缆木细度刻37
2.6.3光纤37
2.6.4无线传输介质37
本章小结37
习题238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9
3.与1网络协议及体系结构39
3.1.1网络协议及体系结构的概念39
3.1.2接口和服务42
3.1.3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43
3.1.4相关的标准化组织45
3.2OSI/RM参考模型47
3.2.1OSI/RM结构47
3.2.2OSI/RM各层的功能49
3.3TCP/IP参考模型52
3.3.1TCP/IP的产生与发展53
3.3.2TCP/IP参考模型53
3.3.3TCP/IP各层的功能53
3.4OSI/RM与TCP/ICP/IP的比较55
3.4.1两个模型的相同之处55
3.4.2两个模型的不同之处55
3.4.3OSI模型和协议的缺点56
3.4.4TCP/IP模型和协议的缺点57
3.4.5具有5层协议的体系结构58
本章小结58
习题359第4章OSI数据链路层60
4.1数据链路层设计要点60
4.2流量控制61
4.3差错控制61
4.3.1差错控制方法62
4.3.2奇偶校验码62
4.3.3循环冗余码64
4.4数据链路层协议实例66
4.4.1停止-等待协议66
4.4.2滑动窗口协议68
4.4.3连续ARQ协议70
4.4.4选择重传协议71
本章小结71
习题472第5章局域网技术73
5.1局域网概述73
5.1.1局域网的特点73
5.1.2局域网的分类73
5.2局域网体系结构75
5.2.1局域网参考模型76
5.2.2IEEE802标准77
5.3共享信道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78
5.4以太网技术79
5.4.1以太网技术概述79
5.4.2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法81
5.4.3以太网的物理实现88
5.5局域网的扩展90
5.5.1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90
5.5.2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91
5.6交换式局域网93
5.6.1交换式局域网的基本结构93
5.6.2局域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94
5.7高速以太网98
5.7.1快速以太网技术98
5.7.2千兆位以太网技术99
5.7.3万兆位以太网技术101
5.8虚拟局域网102
5.8.1虚拟局域网概念102
5.8.2虚拟局域网使用的以太网帧格式103
5.8.3虚拟局域网的优点104
5.8.4虚拟局域网的组网方法105
5.8.5VLAN数据帧的传输106
5.8.6VLAN间的互连方法107
本章小结108
习题5109第6章无线网络技术110
6.1无线局域网络WLAN110
6.1.1无线局域网的构成110
6.1.2802.11局域网的物理层112
6.1.3802.11网络的MAC层114
6.1.4802.11局域网的MAC帧119
6.2无线个人区域网WPAN120
6.2.1蓝牙系统120
6.2.2低速WPAN121
6.2.3高速WPAN122
6.3无线城域网WMAN122
6.43G和4G通信技术125
6.4.13G定义125
6.4.2GSM、CDMA和3G比较126
6.4.33G时代127
6.4.44G通信技术127
6.4.54G系统网络结构128
6.4.64G的主要优势129
本章小结130
习题6130第7章接入网技术132
7.1接入网概述132
7.1.1接入网基本概念133
7.1.2接入网发展历程133
7.1.3V5接口134
7.1.4拓扑结构134
7.1.5发展趋势135
7.2Internet接入技术135
7.2.1铜缆接入技术136
7.2.2HFC接入技术145
7.2.3光纤接入技术147
7.2.4无线用户接入技术150
7.2.5以太网接入技术153
7.3PPP协议155
7.3.1PPP帧格式155
7.3.2比特填充156
7.3.3PPP协议内容156
7.3.4PPP会话过程156
7.3.5PPP验证机制157
7.4PPPoE协议159
7.4.1PPPoE概述159
7.4.2PPPoE帧格式159
7.4.3PPPoE会话过程160
本章小结161
习题7161第8章Internet网络层162
8.1网络互连162
8.1.1路由器的硬件结构162
8.1.2路由器的功能163
8.1.3虚拟互连网络164
8.2两种网络服务165
8.3Internet网络层协议栈167
8.3.1IP协议167
8.3.2ARP协议174
8.3.3ICMP协议178
8.3.4IP多播180
8.4子网与超网184
8.4.1子网划分185
8.4.2超网及其编址189
8.5IPv6协议190
8.5.1IPv6的基本首部191
8.5.2IPv6的扩展首部192
8.5.3IPv6的地址空间193
8.5.4IPv4向IPv6过渡195
本章小结196
习题8196第9章路由选择算法和路由协议198
9.1路由选择算法198
9.1.1路由选择算法概述198
9.1.2路由选择算法的分类201
9.1.3典型的路由选择算法203
9.2Internet路由选择协议208
9.2.1自治系统与路由选择协议209
9.2.2内部网关协议210
9.2.3外部网关协议217
本章小结219
习题9219
第10章Internet传输层221
10.1传输层概述221
10.1.1传输服务221
10.1.2传输层和网络层的关系223
10.1.3传输层中的两个协议225
10.1.4传输层中的端口226
10.2Internet传输协议UDP228
10.2.1UDP概述228
10.2.2UDP报文段的格式230
10.3Internet传输协议TCP232
10.3.1TCP概述232
10.3.2TCP报文段的格式233
10.3.3TCP传输连接建立与释放236
10.3.4TCP流量与拥塞控制239
10.3.5TCP差错控制243
10.3.6TCP的计时器245
本章小结247
习题10247第11章Internet应用层概述248
11.1主要的应用层协议248
11.2域名系统249
11.2.1Internet的域名结构249
11.2.2域名服务器251
11.2.3域名解析过程252
11.3电子邮件254
11.3.1电子邮件系统的基本知识254
11.3.2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255
11.3.3电子邮件系统组成构件256
11.3.4简单邮件传送协议257
11.3.5多用途Internet邮件扩充协议261
11.3.6邮件读取协议POP3和IMAP265
11.4文件传输服务266
11.4.1文件传输的概念266
11.4.2FTP工作原理267
11.5万维网269
11.5.1万维网的特点269
11.5.2统一资源定位地址271
11.5.3超文本传送协议272
11.5.4万维网文档274
本章小结277
习题11277第12章网络构建278
12.1网络构建设计278
12.1.1网络需求分析278
12.1.2网络系统方案设计279
12.2结构化布线系统291
12.2.1结构化布线系统的基本概念291
12.2.2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组成292
12.2.3结构化布线系统的设备和部件295
12.2.4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测试296
12.3交换机的基本配置297
12.3.1交换机的配置方式297
12.3.2交换机端口的配置299
12.3.3交换机配置文件管理302
12.3.4IOS文件管理304
12.3.5虚拟局域网概述305
12.3.6VLAN配置306
12.3.7VLAN中继配置307
12.3.8VTP310
12.3.9VLAN间路由313
12.4路由器的基本配置315
12.4.1路由器硬件概述315
12.4.2路由器软件概述317
12.4.3路由器启动过程概述319
12.4.4配置路由器319
12.4.5配置路由器路由功能322
12.5网络管理330
12.5.1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330
12.5.2网络管理的基础设施332
12.5.3简单网络管理协议334
本章小结340
习题12341附录实验342
实验一使用网络命令342
实验二双绞线的制作342
实验三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础配置343
实验四VLAN配置343
实验五使用Sniffer分析Internet数据包344
实验六FTP服务器的配置和使用345
实验七网页制作345
实验八网络构建综合实验345
参考文献347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