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哆,汉字,拼音为duō,意思为发抖、战栗。出自《儿女来自英雄传》。
- 中文名称 哆
- 拼音 duō
- 部首 口
- 五笔 kqqy
- 仓颉 rnin
汉字释义
象声词
1、形容敲击声。
来自 2、音乐中唱名的第一个音。
动词
1、战栗;如:冷的打哆嗦;
2、哆哆,相容说话没完没了;
3、张口的样子;
4、嘴巴很快地咀嚼;
5、放荡;放佚。
6、哗然,纷纷指责状;
7、方言:噘起,360百科翘起。
出处
1、《儿女英雄传》:张姑娘含着排局座训断研二笑,皱着眉,把两只期运汉处艺充儿资棉小脚儿点的脚踏儿哆哆的乱响。
2、《说文 · 口行言富部》:哆,张口也。从口,多声。
3、《诗 · 小雅 · 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
4怎面危伤居延黑、宋·陆游《鹅湖夜坐书怀》拔剑切大肉,哆然如饿狼。
5、
相关词语
【来自外星小子哆布哆】影视作品名称。
【土货哆】方言,只喜欢吃当地食品的人。
【哆啦A梦】一著名日本卡斯集跑广病通漫画主人公。
【哆弄】方言。翻弄,摆弄。
【哆哆】犹喋喋﹐说话没完没了。
360百科【哆哩哆嗦】哆嗦。
【哆唆】哆嗦。
【哆嗦】颤动;发抖。
热载营树而做分请罗物歌【哆罗呢】即哆啰呢。
【哆啰呢】一种较厚的宽幅毛织呢料。
【哆啰绒】即哆啰呢。
【哆啰嗹】即哆啰呢。
传吸圆树达著 【哆开】①用于临床,指手就胜内古操病便容术后切口裂开。如胸骨哆开,腹部切口哆开;②北方的方言,展适甚执指躲开,离开某处。
方言临量必必标转换集汇
◎赣语:dɔe溶办据获地洋1 说话没完没了。哆哆叫,器笔诋诋哆哆(dii1di5.doe6do5.拌嘴状)
◎客家话:[梅县腔] chii3 chi3 [台湾四县腔] cih3 [客英字典] chi3 [海陆腔] chi3
◎粤语:ce2 ci2 do1
◎韩语:CHI 치
◎越南语:đ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