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孔子其人其道

《孔子其人其道》是2008年岳麓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赵又春。

  • 书名 孔子其人其道
  • 作者 赵又春
  • 类别 哲理
  • 出版社 岳麓书社
  • 出版时间 2008年12月1日

孔子个人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 "。孔圣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同时精通易经《十翼》所作者,孔子是中国来自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灾难、地震、龙卷风、恐龙的灭绝等,而自然山水360百科是永存的好风水,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著名美学命题。

目录

  第一部孔子其人

  一、孔子的生平

  (一)出身和少年时代

  (二)成年以后的经历和遭际

  1.国内奋斗:前534~前497年

  2.漂泊生涯:前497~前484年

  ◎居卫前期:前497~前493年◎

  ◎居陈期间:前493~前489年◎

  ◎居卫后期:前489~前484年

  (三)平静的晚年生活:前484~前479年

  二、孔子的人格定位

结社育露跟操维金  (一)孔子是个有高尚道德的人

  1.修炼

  2.境界

  3.回报

  (二)孔子是个为理想献身的人

  1.选择走改造社会的入世之路

  2.将道德目的纳入社会理想

  3.始终充房异时争早事触满信心

  4."朝闻道,夕死可矣"

  (三)孔子是个极有智慧又非常务实的人

  1.待人的智慧

  ◎待人的一般边目判具起际洋贵诉最时原则◎

  ◎如何交朋友◎

  ◎如何识人◎

  三院马款毫足临脸酸岁问2.处事的智慧

  3.鸡策将故境修己的智慧

  ◎如何处理德才关系◎

  ◎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

  ◎如何看游肉派置补定承置治待个人名望◎

  (四)孔曾弱象夫指犯子是个伟大的老师和教育

  1.孔子办学二教结整伟务绍施鲜的伟大成就

  ◎成就之一:开"学移民间"之先◎

  ◎成就之二:什城为如何办学提供了基本思路◎

  ◎成就之三:造就了许多杰出人才◎

  2.孔子的师德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介造游别谦虚和有恒◎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牺牲精神◎

  3.孔子的教育思采只福构威它承作态市

  ◎一般教育思想◎

  ◎教学指导思想◎

  第二部孔子之道

  一、绪论

  二、《论语》重要章句误解辩正

  三、复礼--块脚酸地常艺磁语革按情孔子思想白勺出发点和归宿

  (一)引言

  1.孔子面对的礼是什么?

  2.孔子要求复礼是替谁说话?

  3.孔子的复礼主张杂宣落互灯住选半粉是不是乌托邦?

  (二)孔子心中的礼之一

  1.礼是社会的"致和剂"

  2.礼的根据在于"让"

  3.复礼须是真情实感的外现

  4.礼的具体形式是变化发展的

  (三)孔子心中的礼之二

  1.礼是治国施政的最好手段

  2.礼是德行的"操作标准"

  四、孔子的仁概念

技露意电失尼李型协故  (一)孔子要用"仁"概念说明什么?

  (二)仁概念有四个不同但密切相关的含义

  1."仁"即仁心--爱人之心

  2."仁"是仁者--有高尚道德的人

  3."仁"乃仁境军啊让--人的道德精神境界

  4."仁"指仁政军波书没缩器亲有族古液--以仁心施政

  (三)对孔子仁概念的几点分析

  五、孔子的道德思想

  (一)关于道德的一般概念

  (二)义利之辨

  1."义-礼-利"链

  2.孔子是要人"见利思义"

  3.孔子还教人"以道谋利"

  4.三点补充

  (三)孔子的"伦理概念群"

  1.中庸思想

  ◎中庸首先是方法论◎

  ◎中庸是教人行事"过"与"不及"同样失败◎

  ◎中庸不是教人做"乡原"◎

  ◎中庸的"操作标准"是礼◎

  2.孝

  ◎孝的根本要求是"无违"◎

  ◎孝不仅是养父母,更在于敬父母◎

  3.忠与信

  4.恭与敬

  5.智与勇

  6.直、宽、让、好学

  六、孔子的政治思想

  (一)政治理想--回到"天下有道"

  1."天下有道"的内容首先是中央集权

  2.好君主是好政治的保证

  (二)政治路线--实行德治

  (三)德治的基本内容

  1.出发点和归宿:以惠民的方式巩固统治权

  2.基本要求:为政者身正

  3.主要措施:正名

  ◎名正--政令具有权威性的前提◎

  ◎正名--纠正违礼行径的突破口◎

  ◎正名要求举贤才和求实效◎

  (四)德治要求的官员形象--君子

  1."君子"的含义

  2.德治的保证--官员君子化

  七、孔子关于天、命和鬼神的观念

  (一)关于天

  (二)关于命

  (三)关于鬼神

  八、总论:究竟什么是"孔子之道"?

  (一)《论语》中"道"字的含义--"吾道一以贯之"

  (二)对孔子之道的几点归结

  1.孔子之道是对复礼之必要性和可能性的人性论论证

  2.孔子之道是教人道德地行动的人生教诲

  3.孔子之道是吁请施行仁政德治的政治诉求

  4.孔子之道是实用理性的处世智慧

  第三部孔子的历史命运

  一、前言

  二、孔子之道的传承和历史演化

  (一)先秦时期:《孟子》和《荀子》中的孔子之道

  1.《孟子》与孔子之道

  2.《荀子》与孔子之道

  (二)汉代以来:董仲舒给出的孔子之道

  (三)宋明以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宣讲的孔子之道

  (四)上世纪的批孔运动

  结束语:我们今天该如何对待孔于之道这份传统资源?

  (一)要让孔子之道进入人们的实际生活

  (二)要警惕我们还有一个反孔子之道的传统

  (三)要看到孔子之道的局限性

  ……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孔子其人其道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