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志摩经典诗歌:再别康桥》由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共243页,收录徐志摩的《春》,《"两尼姑"或"强修行"》《悲观》《沙士顿重游随笔》《康桥西野暮色》等诗歌作品来自。
- 书名 徐志摩经典诗歌:再别康桥
- 作者 徐志摩
- 出版社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年10月1日
- 页数 243 页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徐志摩短暂的一生唯情、唯爱、唯真,他洋洋洒酒、酣畅人间,带给了与他同时代的人们以无数惊叹和拨撩,同时更来自像一盏长明于人类精神家园的不360百科灭的心灯,照亮着那些物质富足却心田干渴的灵魂们的回归之路……
媒体评论
志摩,情才,亦一奇才也,以诗著,更以散文著,吾于白话诗念不卞去,独于志摩诗。
--林语堂
他深信理想的人宪认客终垂另吗生必须有爱,必须有自由,必须有美:他深信这种三位一体的人生是可以追求的,至少是可以用纯洁的心血培养出来的。
--胡适
诗人既禀赋着极高的文才,加之以这样矫矫出尘的外表,不知多少女郎为他倾心,视之为最高的择偶对象。
--文学家苏雪林
织行试液房食民否马志上天生一个天才,真父局落杨虽是万难。而聪明人自己的糟踏,看了使人心痛。
--冰心
徐志摩的心情是洁净的,头老拾得那么弱按并唱克稳高,胸中老是那么完整的诚挚,臂上老有那么许多不折不首星装龙有液继所灯切越挠的勇气。
--林徽因
目录
一九二二年
春
"两尼姑"或"强修行"
悲观
沙士顿重游随笔
康桥西野暮来自色
情死
月夜听琴
批伤宜础波 小诗
私语
你是谁呀
清风吹断春朝梦
康桥再会吧
秋月呀
一九二三年
北方的冬天是冬天
希望的埋葬
一小幅的穷乐图
哀曼殊斐儿
月下待杜鹃不来
默境
泰山日出
悲360百科思
雀儿,雀儿
破庙
一个祈祷
铁柝歌
一家古怪的店铺
石风美衡还农城海虎胡同七号
冢中的岁月
灰色的人生
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
沪杭车中
先生!先生!
叫化活该
恋爱到底是什么一回事
一九二四年
东山小曲
自然与人生
在火车中一次心软
《沙扬娜拉十八首》
庐山小诗两首
太平景象
毒药
白旗
婴儿
天国的消息
一个噩梦
谁知道
问谁
为要寻一个明星
死尸
五老峰
在那山道析整更吃山练社角旁
雪花的快乐
古怪的世界
白话词十二首
一九二五年
荒凉的城子
她在那里
不再是我的乖乖
残诗
为谁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诔词
她住茶燃看助延离那一点神明的火焰
难得
有对其女斤你护值 翡冷翠的一夜
她怕他说出口
图下的老江
两位太太
苏苏
在哀克刹脱(Excter)教堂前
她是睡着了
一星弱火
无题
乡村里的间籁
我有一个恋爱
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
给母亲
四行诗一领个讲影因安首
呻吟语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
题的客中
再不见雷峰
秋轻灯乡鲁温慢全条迎上前去
运命的逻辑
这年头活着不易
"我要你"
丁当一清新
决断
海边的梦
让原己害专厚支杀约高镇一九二六年
再不想望高远的天国
三月十二深夜大沽口外
梅雪争春
罪与罚(一)
罪与罚(二)
再休怪我的脸沉
望月
半夜深巷琵琶
偶然
大帅(战歌之一)
人变兽(战歌之二)
……
序言
徐志摩和他的名作《再别康桥》
会小防厚陈默
在中国的现代诗歌史上,似乎没有人能够取代徐志摩的地位。他的经典名作《再别康桥》也很少有诗歌作品能够超越。
徐志摩(189贵除兰践火欢占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留学,论村两例在伦敦剑桥大学研究政治经济学。剑桥时期,受到西方教育的熏陶以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天确慢殖真田兴派诗人的影响,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1924年与胡适自其工千职、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任北大教授。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1928年,任《新月》杂志主编。1931年初,与陈梦家等人创办《诗刊》。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徐志摩故下早器书坏影晶着正式出版的诗集有《志摩的诗》破整觉烟动此具固脱、《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四部。他的诗歌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20世纪之初的中国,正是西风渐进之时,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意识依然存在。人们向往民主与科学的时候,却惊奇地发现自己的思想可以是自由的凯格突谓角练,身体却被封建的礼教所深深束缚,大学者胡适是如此,大诗人徐志摩也是如此。
作为新笔费海合功怕尽月诗派的代表人物,徐志摩以对"爱"、"美"、"自由"的不懈追求和潇洒空灵的才华受到人们的瞩目。这三个词也是徐志摩诗歌主题的概括。他的诗既有对纯真爱情的歌颂,也有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总是笼罩在爱与美的光环之下,常常弥漫着浓浓的情谊,往往营造出爱的氛围,美的境界。而且尽可能的运用各种手法和风格,达到了完美的艺术效果,象征,比喻,反复在诗作中最为常见。
如上所述,徐志摩的诗歌作品,充满着对爱的诠释和对未来的期望,无论是《再别康桥》时的轻轻挥手,还是不平而鸣的《呻吟语》,都发自内心的深处,有着无尽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很轻易的就穿过了读者的心扉,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随着时间的飞逝,他的大多数作品并没有被湮没在岁月的长河中,至今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给中国的现代诗歌史留下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1924年的《雪花的快乐》,以"假如我是一朵雪花"开篇,定下了全诗柔美朦胧的风格,使其中的热烈和自由笼罩在淡淡的忧伤里。随之而来的是裹不住的热情,"飞飏,飞飏,飞飏"激情高昂,坚定执著;"消融,消融,消融",醉心的美,都只为梦中的她。她是诗人梦醒的归宿。她可爱朦胧,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她华美清高,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园,具有着柔情似海的胸怀,把冰冷的雪花深深融进诗人温暖的心底。
1925年的《残诗》,全篇运用口语化的创作,描述了封建帝王的没落。连用几个有代表性的"瓷花砖"、"白玉石阶"等词汇象征宫廷的豪奢。再用"赶明儿"、"台阶儿"等下层人民的日常口语,寓示着昔日的强盛现已败落,一切都失去了原有的色彩。"瓷花砖"早已堆积灰尘,"白玉石阶"也要长满荒草和青苔。
在这首诗里,诗人用纯朴自然的市井语言去叙述,有着书面语无法表达的语境和情调。何尝是蕴含了嘲弄呢?还包含了诗人心中的窃喜,说白了,就是对封建王朝衰落的幸灾乐祸,真是"不是徐志摩,做不出这首诗"!
散文诗《婴儿》寄托了徐志摩的政治理想。他痛楚的现在,只是向往更光荣的将来,盼望着一个活泼婴儿的出世。这是作者站在绝望的边缘唱出的希望,象征着诗人全新的民主自由的社会理想。在这首诗中,徐志摩充分运用了象征手法展示了自己的希望和理想,有力地把握住了读者的情感和联想。
再如1930年的诗作《黄鹂》,也可以当成具有象征意味的诗歌,作者最初的创作意图已经漫漶不清,因何而作也无从考察。也许只是诗人看到黄鸸而诗情大发的一时之作。当时的诗人经历了太多的变故,最初的理想也四处碰壁而消失殆尽,剩下的只有"轻烟似的微哀"。
然而,以"文坛才子"著称的徐志摩,身边自然是少不了浪漫的爱情。从早年与张幼仪成婚,到热恋才女林徽音,后来倾心陆小曼,尤其是对陆小曼的痴情,无一不是有着浪漫的情调。要不是这些佳人给他带来的诸多灵感,我们未必能读到像《偶然》那样的传世名作。
可惜的是,诗人在36岁那年,乘飞机遇到大雾,不幸坠机身殒。正如他的诗,"挥挥衣袖走了,没有带走一片云彩",宛若一颗流星划过天际,"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今的诗人大多致力于语言的锤炼。"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而徐志摩对文字的驾驭却是那么的轻松自如。
他的诗,以独抒性灵的个性风靡一时,轻灵飘逸,幽婉洒脱,融合了中外诗歌艺术的特色,有着意境美、建筑美、音节美和绘画美,若隐若现。如恒河细沙,相互映衬。这些特点在《再别康桥》中可见一斑。
他的名作《再别康桥》,是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以及自我心情的抒发。诗中的景物描写真实细腻,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就像他所说的:"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然而,当时的中国,满目疮痍,是非颠倒,民生艰难,诗人的政治理想算是破灭了。
整首诗情景交融,构思的巧妙体现在取裁上。从开头"轻轻地,我走了"到结尾"悄悄地,我走了",一前一后,这一瞬间在心中定格下来,诗人热烈的情感与康桥的自然景色浑然一体。深挚含蓄的情感,优美自然的意境,精巧别致的诗思,无一处不是在写景,又无一处不是包含着诗人那淡淡的离别愁绪。
读《再别康桥》,如观楼,如吟歌,如赏画,能让人感受到淡淡的爱恋与哀愁。也许,这正是它能为世人所喜爱的原因 。
文摘
这秋阳--他仿佛叫你想起什么。一个老友的笑容或是你故乡的山水。你看他多镇静,多可亲爱,在半枯的草地上躺着,在斑驳的树枝上挂着,在水面浮着。
你直想伸手去把他掏些在掌心里,朵着嘴去亲他一口。
要是你是一颗露水,低低地蹲在草瓣上,他就从东边的树阴里窜过来,一口噙住了你,叫你一肚子透明的思想显得分外透明。
要是你是一只长脊背的翠鸟翘着尾巴,从湖的这边飞掠到湖的那一边,他就从水面上跳起来在你的羽毛上飞快地印下几颗闪亮的金屋。
不错,他是一个有心思有恩情的--好朋友。他不嫌农家的稻草,他一样摩挲长得不绽半熟的鲜果。他想法儿去拜会你阁楼上的破旧零星。
你一个人坐在屋子里沉思的时候,他隔着窗户在跨着墙的青藤上含着最甜蜜的微笑望着你,意思说:"别愁,朋友,有我在陪着你啊。"
月亮也是有恩情的,但他的更来得殷勤,又好在不露痕迹。他不是一个戴银帽的当差高高的擎着片子说某人送礼来了的那一套,他来就来了,不铺张的,也不让你觉得他轻盈的脚步,也不让你欠身起来让座 。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徐志摩经典诗歌:再别康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