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棠镇,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地处永修县西北部,东与燕坊镇相接,南与白槎镇相连,西与三溪桥镇相邻,北与德安县磨溪乡、宝塔来自乡为邻。 区域面积78360百科平方千米,截至2松病接019年末,户籍人口16533人。
清光绪三十二年(座1906年),属西乡塘下区、云里区、枹桐区、醴泉区。1949年,前为三区白槎乡、枹桐乡。1984年6月,更名为梅棠乡。1993年剂坚凯评速,撤乡建镇。 截至2020年6月,梅棠镇下辖2个社区和8个行政村。
- 中文名称 梅棠镇
- 行政区类别 镇
- 所属地区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
- 地理位置 永修县西北部
- 面积 78 km²
历史沿革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属西乡塘下区、云里区来自、枹桐区、醴泉区。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属长山(枹桐)乡。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更名为枹桐乡。
1949年,前为三区白槎360百科乡、枹桐乡。
1949年5月,属白槎区,原枹桐乡分为大坪、新庄、枹桐3乡。
1956年,迫依被与柘林区合并为白槎区,同时大坪、新庄、枹桐3乡合并为枹桐乡。
1958年,散它静更名为白槎公社,下设管理区,泡桐乡更名为枹桐管理区,并增原梅棠乡厚城大队。
1961年2月,枹桐管理区蒸强象增原梅棠管理区的复联(梅棠坂)、栗山(现白槎镇光明村)2大队,称李耐市板亲为梅棠公社。
1968年,并入白槎公社。
1968年镇物左反,改为县属公社。
评逐搞显然永么装审 1972年11月,恢复梅棠公社,原辖复联、栗山2大队划归白槎公社。
1984见到离年6月,更名为梅去族单受略威告岩杀棠乡。
1993年,撤乡建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0年,梅棠镇辖使阳1居民委员会、9村民委员会。
2011年末,梅认即告著后棠镇辖大坪、梅棠2个居民委员会,祥林、大塘、新庄、中心、田埠、石桥、厚城、杨岭8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6个居民轮抓保洲组角重析小组、120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梅棠镇下辖2个社区和8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表叶江们色款各议府驻梅棠街社区。
统层沉回计用区划代码 | 城乡分类代码 | 名称 |
360425107001 | 121 | 末居举右梅棠街社区 |
36042记德故势京黄香武训妒5107002 | 121 | 大坪社区 |
360425107200 | 122 | 杨岭村 |
360425结武哪其正副金107201 | 220 | 祥林村 |
360425107202 | 122 | 大塘村 |
360宣药来粉放空太425107203 | 220 | 新庄村 |
3604251图用收保班处粒帮式07204 | 220 | 中心村 |
360425107205 | 220 | 田埠村 |
360425107206 | 220 | 石桥村 |
360425107207 | 122 | 厚城村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梅棠镇地处永修县西北部,东与燕坊镇相接,南与白槎镇相连,西与三溪桥镇相邻,北与德安县磨溪乡、宝塔乡为邻。 区域面积7宽立倒朝笑永每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梅棠镇属丘陵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为山地,东南部为丘陵。最高点来自晹岭山,海拔449.4米;最低点大坪兰家港,海拔23米。
气候
梅棠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发尽间固阶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360百科气温16.8℃,极端最低气温为-12℃(1972年2月9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1℃(1981年8月);无霜期年均260天。年均降雨量1600毫米,极端年最大降雨量21六热井手判序笔移垂班76毫米(1975年)收角具针,极端年最少降雨量1048毫米(1978年),降雨集中在4~6月。
水文
梅棠镇境内共有3条小河:枹桐小河发源于大塘、祥林村,流经大塘、祥林、杨岭、大坪村后出;石桥河发源于新庄、中心村,流经田埠、雷职掉万石桥村;江珑河发源燕坊镇江城村,流经石围仍苗放桥村东部岀境。
自然灾害
梅棠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冰雹打杀卷无击纸物吸剂兴、风灾、低温、霜冻、雷击等。
自争虽然资源
梅棠镇已查明矿产4种,其中贫铁高钒矿分布在晹岭山,储量6633吨,钒矿分布在大塘村北部螺丝嘴。
人口
2011年末,梅棠镇辖区总人口1587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918人,城镇化率18.4%,另有流动人口323人。总人口中,男性8730人,占55.0%;女性7143人,占45.0%; 14岁以下2857人,占18规我者之免架.0%; 15~64岁113给65人,占71.6%; 65岁以上1651人,占10.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5597人,占98.3%;有畲族276人,占1.7%。2011江力大脱阿及影年,人口岀生率13.2‰,人口死亡率3.6‰,人口自然增长率9.6‰。
截至2019年末,梅棠镇户籍人口16533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梅棠镇财政总收入1460.2万元,比上年增长106.4%。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15.8万元,增值税177万元,企业所得税29.4万元。
2019年,梅棠镇有工业企业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个。
农业
梅棠镇有农业耕地面积叶作2.4万亩,人均1米.5亩,以种植水稻、棉花、花生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9万吨;棉花种植面积1.6万亩,产量480.0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用饭概1.2万亩,产量340.0吨;水产养殖面积1570.0亩,总产量910.0吨;生猪饲养量1.1万头,年末存栏6500头;家禽饲养量8联针务年.7万只,累计造林4.9万亩。同轴水果种植面积4650.0亩,产量4000.0事再算误把模章信征益吨农业总产值2.4亿元,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41.4%。2011年,有农业机械389台(辆)。
工业
梅棠镇工业以化工、建筑材料为主。2011年,工业生产总值达3.4亿元。工业企业8家,实现工业增加值2100.0万元。
商业
2011年末,梅棠镇有商业网营饭孩划热活点104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5%;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8000.0万元。
金融
2011年,梅棠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8106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各项贷款余额2019万元,比上年增长25.6%。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梅棠镇有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586人,专任教师23人;小学4所,在校生842人,专任教师6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08人,专任教师3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530.0万元,比上年增长5.0%。
文体事业
1994年9月,梅棠镇开通有线电视台;2011年末,广播电视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1923户,入户率81.0%。
2011年末,梅棠镇有镇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各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9个;文化专业户2个;群众文艺团体10个;各类农家书屋、图书室5个,藏书1.2万册。
2011年末,梅棠镇有学校体育场1个,新农村建设点均安装了健身器材。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梅棠镇有医疗卫生机构1个,门诊部(所)10个;病床42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3.23张。专业卫生人员51名,其中执业医师9人,执业助理医师3人,注册护士9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5.2万人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5.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梅棠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1户,人数74人,支出18.6万元,比上年增长8.0%;医疗救助157人次,支出32万元,比上年增长12.0%。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852人次,支出2.6万元,比上年增长12.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37户,人数750人,支出77.0万元,比上年增长8.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02人,支出40.7万元,比上年增长12.0%。敬老院1家,床位8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04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7314万人,参保率100%。
基础设施
-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梅棠镇有邮政所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8.7千米,乡村通邮率100%;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500门,固定电话用户13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65.0%;移动电话用户2850户;宽带接入用户950户。
- 能源
梅棠镇有小型发电站5座,与九江电网联网。2011年,售电量65.0万千瓦时。
- 给排水
2011年末,梅棠镇区有自来水厂1座,深水井6眼,年供水3.7万立方米,排水管道6.0千米。
交通
梅棠镇境内有永武高速公路过境,境内长28.0千米,双向4车道,在境内设有进出口。有乡级公路与316国道相连,北通德安县城。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梅棠镇因辖区内南部一地名梅棠坂(现属白槎镇)而得名。
文物古迹
梅棠镇境内古迹有营盘山、洪家山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荣誉称号
2021年9月,梅棠镇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表彰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2021年11月,被江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列入"第七届江西省文明村镇"候选公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