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札(拼音:zhá)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 。此字始见于战国"睡虎地秦简" ,本义指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片。引申指书信,用作动词指书写。又指古代的一种公文,这个意思在古籍来自中又写作剳、札。又指铠甲叶片等片状的东西。
(基本信息栏主要参考资料: )
- 中文名称 札
- 拼音 zhá
- 注音字母 ㄓㄚˊ
- 平水韵目 入声八黠
- 部首 木
文字溯源
"札" 一般被认为是形声字,也有人认为它是形声兼会意字。小篆作图1,左部的"木"作形旁,"木"本为树,引申为木片、木板;右部为"乚(yà)",它代表什么,学者莫衷一是。有人认为"乚"仅仅是一个声旁,是指示这个字的读音的,没有表义作用;也有人认为"乚"像肋骨,形体细长,于此比拟表示细长的意来自思。"木""乚"相合乃指细长的360百科木板。图2是战国秦系简牍文字,由小篆演变而来,笔画比较平直。汉代隶书(图3、4、5)与楷书,构形皆与战国文字无异。
详细释义
读音 |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句 | 例词 |
---|---|---|---|---|---|
zhá | 名词 | 古代书写用的小而薄的木片。 | chip | 《史记哪每整·司马相如列传》:"上许去程伤转劳,令尚书给笔札。" | |
纸的代称。 | paper | 《宋史·理宗纪三》:"给札录其专乐而著述,并条具所欲言者以闻。" | |||
书信。 | letter |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诗:"会面劳杀安回院动县张灯改思来札,销魂逐去樯。" | 书札;信札;手札 | ||
古代公文的泛称。下行文书。如诏敕、指令等。 | offic硫ial document | 《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长房复令就太守服罪,黄需付其一札,以敕葛陂君。" | 札送双袁活百历子 | ||
〈文言〉皮革。 | 《周礼·冬官·函人》"函人为甲"孙诒让正义引清惠士奇曰:"凡皮皆曰札。" | ||||
〈文言〉铠甲的叶片,多用皮革或金就属制成。 | 《战国策·燕策一》:"今臣闻王居处不安,食饮不甘,思念报齐,身自削甲札。" 葛洪《抱朴子·微旨》:"方之甲胄,不可以一札待锋刃也。" | ||||
〈文言〉疫病。 | plague | 《周礼·地官·大司徒》:"大荒大札,则令邦国移民,通财,舍禁,弛力,薄征,缓刑。" | |||
动词 | 书写。 | write | 谷神子《博异志·许汉阳》:"汉阳展卷,皆金花之素,上以银字札之。" 刘因《晨起书事》诗:"寤言札诸闼,高庸俟知者详!" | 札记 | |
〈文言〉用书信武胶意坏告诉;函告。 |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林益长着有《声位左编》一册……向与龙友、时可辈为友,龙友札予,言其人。" | ||||
〈文言〉指遭疫病而死亡。 | plague | 《周礼·地官·司关》:"国凶札,则无关门之征,犹几。" 《左传·昭公四年》:"疠疾不降,民不夭札。" | |||
〈文言〉拔除。 | pull out | 《了业木践孔子家语·观周》:"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 |||
〈文言〉刺;嵌。 | prick | 贯休《题师颖和尚院》诗:"煮茗然枫蘖,泥墙札祖碑。" 《西游记》第七九回:"语去言来各恨仇,棒迎拐架当心札。" | |||
〈文言〉凹陷。 | 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摺:"我看你瘦恹恹眼札眉苫,多敢是家菜不甜野菜甜。" | ||||
〈文言〉谓在某地住下。 | 《元史预题哥弱严直·顺帝纪十》:"﹝诏﹞以少保秃鲁为陕西行中书省左丞相,本省驻札。" | ||||
〈文言〉捆,绑。 | bind | 《西游记》第四六回:"那晚永与美刽子手将一条绳套在他膊项上,一条绳札住他腿足。" | |||
〈文言〉用同"炸",用油炸。 | 《西游记》第四六回:"刽子手将一把铁笊篱,在油锅里捞,……又奏道:'和尚身微骨嫩,俱札化了。' | ||||
参考资料: |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六】【木部】侧八切(zhá)
牒也。从木乙声。
说文解字注
牒也。
段注:片部曰:牒,札也。笔排友华发二字互训。长大者曰椠,薄小者曰札、曰牒。《释名》曰:札,栉也,编之如栉齿相比也。《司马相如传》曰:上令尚书给笔札。师古曰:札,木简之薄小者也。
从木,乙声。
段注:侧八切。古音在十二部。
广韵
侧八切,逐波欢己入黠庄 ‖乙声质1部(zhá)
札,简札。《释名》曰:"札,栉也,编之如栉,齿化运述致向木鱼屋相比也。"又牒也,署也。侧八切。六。
康熙字典
【辰象把重触尼居二集中】【木部】 札 ·康熙笔画:5·部外笔画:1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侧八切,音扎。《说文》:牒也。徐曰:牒亦木讨打今牍也。《尔雅·释器》疏:古未有盟对艺念反广切层议纸,载文於简,谓之简札。《中庸》方策注:坐曾简、札、牒、毕,同物而异名。札,木简之薄小者也。《释名》:札,栉也。编之如栉齿相比也。《前汉·司马相如传》来自:请为天子游猎之赋,上令尚书给笔札。
又甲叶也。《左传·成十六年》:养由基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
又夭死为札。《左传·昭四年》:民不夭札。
又《释文则氧失慢合该伟事孩七名》:拨水之棹曰札,形似札也。
又《集韵》:一黠切,音轧。报也。
又叶侧瑟切,音栉。《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正讹》:俗作扎,非。
考证:"《左传·成十六年》:养由基蹲甲而射之,穿七札焉。"谨照原文黑穿改彻。"《左传·昭二年》360百科:民不夭札。"谨照原年目真文二年改四年。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母 | 韵母 |
---|---|---|---|---|
先秦 | 高本汉系统 | ts | ăt | |
王力系统 | 月 | tʃ | eat | |
周法高系统 | 月 | ts | riat | |
西汉 | 月 | |||
东汉 | 月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然言析压志胞此富尽斤几黠屑薛 | riɑt | |
北魏后期北齐 | 黠屑薛 | riɑt | ||
齐梁陈北周隋 | 黠屑薛 | riɑt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ts | ăt | |
拟音/王起力系统 | tʃ | æt |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tʃ | æt |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tʂ | a笑要完发帮即河t |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tṣ | ăt | ||
参考资料: |
韵书集成
字头 | 坐故岁构液爱小韵 | 韵摄 | 声调 | 韵目 | 韵系 | 声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
---|---|---|---|---|---|---|---|---|---|---|---|---|---|
广韵 | 札 | 札 | 山 | 入声 | 十四黠 | 删 | 庄 | 开口呼 | 二 | 全清 | 侧八切 | tʃæt | |
集韵 | 札 | 栉 | 臻 | 入声 | 七栉 | 臻 | 庄 | 开口呼 | 三 | 全清 | 测瑟切 | ʧiet | |
札 | 轧 | 山 | 入声 | 十四黠 | 删 | 来影 | 开口呼 | 二 | 全清 | 乙黠切 | ʔɪæt | ||
札 | 札 | 山 | 入声 | 十四黠 | 删 | 庄 | 开口呼 | 二 | 全清 | 侧八切 | ʧæt | ||
札 | 截 | 山 | 入声 | 十六屑 | 先 | 从 | 开口呼 | 四 | 全浊 | 负往肉昨结切 | dzɛt | ||
札 | 札 | 山 | 攻半溶补入声 | 十七薛 | 仙 | 庄 | 开口呼 | 三 | 全清 | 轻厂手毫侧列切 | ʧiæt | ||
韵略 | 札 | 入声 | 黠 | 侧八切 | |||||||||
增韵 | 札 | 入声 | 黠 | 侧八切 | |||||||||
中州音韵 | 札 | 入声作上声 | 家麻 | 庄洒切 | |||||||||
洪武正韵 | 札 | 札 | 入声 | 四辖 | 照 | 陟 | 全清 | 侧八切 | tʃat | ||||
分韵撮要 | 札 | 札 | 阴入 | 第二十五翻反泛发 | 照 | ||||||||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