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仪的伦理学视角》是蒋璟萍创作的哲学著来自作,首次出版于2007年9月。
该书从分析礼360百科仪道德在传统道德上的地位开始,系统而深入地研究礼仪的道德本质、道德结构、道德功能及运行机似参愿岩买它苗制,较全面地概括改斯和整合礼仪的伦理道德内涵,揭示将道德自律与道德他律有机结合的道德功能的实现途径和机理,礼仪在传统和现代融合中的发展趋势。
- 作品名称 礼仪的伦理学视角
- 作者 蒋璟萍
- 首版时间 2007年9月
- 字数 163千字
- 类别 哲学
内容简介
来自 全书共七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中国礼仪360百科与道德融为一体的特征,长台粉包分析中国礼仪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从伦理学角度研防争到常不重度环究礼仪的思路和方法;第二章主要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分析礼仪的源流和历代思想家对历史的论述,揭示礼仪在传统思想川渐房际间记察额块当中的作用和地位;第三章主要阐述西方国家和东方国家礼仪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比较分析共性和个性,揭示礼仪是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之处;第四章主要阐述礼仪造势汽亚亮书没款既全衣的道德精神,分析礼仪的道德本今把构质、道德类型和道德机制,揭示礼仪道德的优势;第五章主要阐述礼仪道德的结构,分析礼和礼仪的层次性,揭示构成礼仪和礼仪道德破交每务的基本要素;第六章主要阐述礼仪教育的德育功能,分析纪留施沉运一它超口编礼仪的道德功能及实现途径,揭示礼仪道德与职业道德的内在联系;第七章主要阐述委啊析球传引承脱和谐社会的公民礼仪,分析中国礼仪文化的和谐精神及和谐社会对公民礼仪素质的要求水怀,揭示加强公民礼仪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规律性。
作品目录
第一章 导言 | 第二章 历史的追寻 | 第三章 世界的视野 | 第四章 本质的思索 |
---|---|---|---|
1.1 一个法国人看中国礼官知家品处载官绝仪 1.2 我国礼仪研究的历史回顾 1.3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2.1 礼仪的源流 2.2 历代思想家论礼仪 2.3 礼仪在传统思想中的作用 | 3.1 西方国家的礼仪和道德教育 3.2 东方国家的礼仪和道德教育 3.3 东西方礼仪教育之比较 | 4.1 礼仪的道德本质 4.2 礼仪的道德类型 4.3 礼仪的道德机制 4.4 礼仪道德的优势 |
第五章 结构的分析 | 第六章 功能的探索 | 第七章 未来的展望 |
---|---|---|
5.1 礼的基本结构 5.2 礼仪的基本结构 5.3 礼仪道德密下的基本结构 | 6.1 礼仪的道德功能 6.2 礼仪道德功能的实现途径 6.落游液浓策征社逐销站正3 礼仪道德与职业道德 | 7.1 和谐:现代社会的特征 7.2 中国的礼仪文化:和谓宪雷露谐文化 7.3 和谐社会的公民礼仪素质 7.4 礼仪教育:道德建设的重要领域 |
创作背景
在人类文明史上,礼仪随着未爱加人类历史的发展而逐来自渐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种唱让黑创诉地内容,并始终在人360百科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烈但纵观历史可以发现,中国与西方对礼仪的理解是不同的。在西方人眼里,礼仪仅仅是一种行为准红果济社算则,而在中国人眼里,礼仪还是一种道德精神。因品且此,从伦理学视角研究礼仪,将有助于人们揭示礼和礼仪的本质,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夜卫或态的核心思想。基于上述背景和认知,《礼仪的伦理学视角》系统地研究了礼仪的道德本质、道德结早甚二解亮适构、道德功能及运行机制。
作品思往村资革想
该书运用历史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和理论分析方法,系统而深议攻好妒虽理示执入地分析礼仪与道德的内在联系,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观点:(1)礼仪是一种道德。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减因活笑况盟希行尽达饭内容和精髓,礼仪与道德的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礼教"是"德治"的重要内容。礼仪是蕴含伦理学意义的"仪",它是"礼"德的表现形式,它所表现的是一种善良的人性,是一种高尚的人格,是一种规范的人缩帮伦。"礼"和"礼仪"表现道德本质的方式是不同的。"礼"表现道德精神,"礼"是一种精神,而且是一种"善"的精神;"礼仪"表现道德行为,"礼仪"是一种行为,而且是一种"善"的行为;"礼"通过"礼仪"表点握齐几长防存维陆会现出来,"善意"通过"善行"表现出来。礼仪作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与道德的关系如水乳交融。具体地说,礼是基本的道德规范,礼仪是"礼"德的表现形式;从领域、内容上划分,礼仪是社会公德,它的内容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丰从层次、形式上划分,礼仪是行为道德,礼仪作为礼德的外部表现,主要是一种道德行士表为,礼仪的道德结构转换,遵精密存较况千严循从礼德的意识到礼德的规范,再到礼仪行为的顺序,这是一个从思想观念到规范准则,再到行为活动的发展过程;从部门、行业上划分,礼仪是职业道德,它是蕴含着不同的职业的约战升课践考怎晚经女初特征,适应不同的职业需要的礼仪。
(2)礼仪的道德机制。礼仪道德机制井送支环质排加医的实现,要求从社会的礼仪规范变成个体的礼仪意识和价值目标,最后变成个体的礼仪行为。首先,礼仪教育使人们接受礼仪道德规范,并转化为个体的意识和价值目标,从而内在地要求人们发生礼仪行为;其次,礼仪管理使人们遵守礼仪道德规范,从而外培应端四盐在地要求人们发生礼仪行为;再次,礼仪教育和管理使礼仪规范变成社会的共同要求与个体的价值目标,从而实现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要建构家庭、学校、单位和社会相结合的礼仪教育体系,在全社会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礼仪教育,使广大公民增强礼仪意识,掌握礼仪规范,学习礼仪准则,从而把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变成个人的礼仪行为。
(3)礼仪的道德功能。首先是"行为调控"。礼仪道德可以帮助人们调节行为的发生、发展和修正,从而将人们的行为控制在符合礼仪道德要求的范围内。其次是"人格完善"。礼仪道德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礼仪的意义、内容和作用,从而将礼仪的要求内化、沉淀、转变为人们的人格素质。礼仪道德功能的实现途径:一是以礼"引"德:礼仪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行为规范,可以"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二是以礼"显"德:礼仪作为一种道德精神的外在形式,可以"显现"人们的道德水平;三是以礼"保"德:礼仪作为一种操作性强的道德规范,可以"保证"道德原则的实施。
(4)和谐社会礼仪教育。和谐是现代社会的特征,中国的礼仪文化是一种和谐文化:礼仪文化追求"秩序",要求人们遵循共同的行为准则,在此基础上达到"安定有序"的目标;礼仪文化追求"尊重",要求人们尊重他人,同时也是对自我的尊重,在此基础上达到"互爱互敬"的目标;礼仪文化追求"合作",要求人们寻求与他人之间的合作,构建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达到"团结协作"的目标。因此,礼仪素质是现代文明社会公民的必备素质,礼仪教育是道德建设的重要领域。在礼仪教育中,要准确把握和谐社会礼仪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重点,整合古今中外的文明成果,安排好教育的内容。采取在教育内容上,实现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相结合、系统介绍与行业特点相结合的"三结合"模式。在教育方法上,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三结合"模式。
出版信息
书名 | 出版时间 | 出版社 | ISBN |
---|---|---|---|
《礼仪的伦理学视角》 | 2007年9月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978-7-5004-6405-1 |
作者简介
蒋璟萍,女,1964年3月生,哲学教授(二级)、博士。所属学科: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礼仪的伦理与文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哲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