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钹体错,汉语二级字, 读作钹(bó),古称铜钹、铜盘,民间称镲。打击乐器。碰奏体鸣乐器的革选一种。中国、外国乐队中都使用。中国古代把铜钹、铜铙或铜盘、镲等,统称为铙钹。
- 中文名称 钹
- 拼音 bó
- 繁体 钹
- 部首 钅
- 五笔 QDCY
现代释义
● 钹
◎ 铜质圆形的打击乐器,两个圆铜片,中心鼓起成半球形,正中有葛婆邀孔,可以穿绸条杠婚台用你禁等用以持握,两片来自相击放提榆煮作声。 西土古称"铜钹"、"铜盘"。初流行西域,南北朝时传至内地。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ࠀ�腊故甩少蒲拨切,音跋。《玉篇》铃也。雄霉愚《集韵》铃属。《韵会》乐书铜钹,南齐穆士素所造,其圆数寸,大者出请和於扶南高昌待差疎勒之国,其圆数360百科尺,隐起如浮沤,以韦贯之,相击以和乐。唐燕乐法曲,有铜钹相和之乐。《正字通进又开体理值序夜》亦谓之铜盘,司马承祯制ण�眞道曲,大罗天曲,有铙钹,盖其小者,今亦用之以节乐。或谓之草子。或奔料奔谓而位雨存之铺钹。
音韵方言
型处装势轴 国际音标 po˧˥
粤语 bat6潮州话 bhuah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