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唐海萍

唐海萍,女,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博士生导师、教授。

  • 中文名称 唐海萍
  • 毕业院校 中国科学
  • 学位/学历 博士
  • 专业方向 地理科学
  • 职务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88年8月至1992年7月

  兰州大学生物系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2年8月至1995年7月

  兰州大学数学系为翻波评诗刘源场应用数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5年8月至1998年7月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8年7月至2000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博士后;

  2000年7月至2006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副教授抓学;

  2006年7月至今,北京来自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响应,生态系统管理。近期研究兴趣着重在生态-生产双赢的范式探索,以及植被生态学和系统工程的教学和科研。

教授课

  本科生:《系统工程》,2004年-今

  研究生:《系统分析与来自决策》、《植被生态学》、《生物资源学》等

科研项推此越专延硫敌王

在研项目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方草甸退360百科化草地治理技术及示范"之课题"北方草甸草地生态草牧业技术与集成示范"(2016YFC0500608-3)之专题"后修复阶段北方草甸草地可持续管理研究"(2016.6-2020.12)。

  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怀来山盆系统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及相互关系研究"(课题编号:2017-KF-20)(2017.5-2019.12)。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活回脚的模材族一师境究项目"阿拉善高原风沙过程与绿洲生态修复"(批准号:41730639)(2018.1-2侵湖行022.12)。

  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平台项目"--校级研究方法课"系统分析与决策"建设(2反款识定车点比然情017.9-2018.12)。

  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方法改革建设项画青个目"交互式教学模式在"系统工程"慕课建设中的应用"(2018.5-2019.4)。

纵向课沉怎厚感志怕

  1. 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耦合模型及调没甚术控对策"之课题"适应气候变化的区域可持续抓由月越斗露性范式"(2014CB954303)之专题"半干旱区结合气候变化适应和人类福祉的怀来范式"(2014.1-2018.8)。

  2.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与区域生态安全"(批准号:41030535),之课题"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固碳量估算"课题(2011.1-2014.12)。

  3. 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典型草原退化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集成与试验示范(2011BAC07B01)"专题"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人工草地种植的适宜区选择及稳定建植技术",负责"多伦县人工草地稳定建第均友衡力朝其光危候北植技术与示范"部分(2011.1-2014.12)。

  4.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学部主任基金项目"内假甚里向胶皮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壤呼吸与Q1微还班缩杀朝按斯东0值研究"(批准吸耐号:31040012)(2011.1-2大低业议亮块少011.12)。

  5. 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基于土壤呼吸的得引棉从民架剂例种市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固碳量研究"(项目编号:2008-ZZ-08)(2009.6-2011.6)。

  6.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机理及在碳贸易中的价值评估"(2006.1-2008.12)(批准号:40571057)。

  7. 主持船据调输天程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天山北坡山盆系统生态重建与可持续发展范式研究"之课题"山盆系统生物多样性保育与生态系统管理"(2005-2008)(项目编号:40435014)。

  8. 主持国家儿蛋空四液信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举优指雷占项目"西部典型区森林植被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调控机理"之课题"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评价与生态环境安全格局"(2002CB111507)之专题"基于多源数据的潜在植被分布和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分析"(2003-2007)。

  9. 2004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退化过程与监测研究"(批准号:30370274)。

  10. 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建设和改革项目(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适应资源科学发展的'系统工程'精品课程建设"(2005.1-2006.12)。

  11. 参加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建设和改革项目"资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负责其中"系统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部分(2006.7-2008.6)。

  12. 2006-2008参加中国科学院学部重大咨询项目"新疆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13. 参加国家重点基础发展研究计划973计划"北方草地与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维持与适应性管理的科学基础"课题"中国北方草地发展的可持续性原理与范式"(2007CB106807)(2007.1-2011.12)。

  14. 2000-2005年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草地与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重建机理及优化生态-生产范式"之课题:优化生态-生产范式与新产业带形成的理论基础(G2000018607)(2000~2005)。

  15. 2003-2005年参加中科院院士咨询项目"优先发展高效光合生产力-建立4亿亩速生人工林与6亿亩高产人工草地(4+6)绿色固碳工程"。

  16. 2001~2002年主持北京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东北样带植物功能型的分布规律" 。

  17. 2000~2002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青年项目"区域尺度上气候-植被-NDVI-土地利用关系研究"(批准号:39900021)。

  18. 1998~2000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球变化的中国东北森林-草原样带研究。

  19. 1998~2000年参加"九五"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预选项目之专题:NECT样带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研究。

  20. 1996~1998年参加"九五"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预选项目"我国未来生存环境变化趋势预研究"之课题:中国东北陆地生态系统样带(NECT)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反馈的研究。

  21. 1995~1997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反应模式"研究。

  22. 1994~1995年参加 "八×五"攻关项目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子课题,研究沙坡头半干旱地区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

  23. 1992~1995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态位适宜度方法优化农作物群落的研究"。

横向课题

  1. 2009年主持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项目"北京绿地系统的碳汇功能估算与评价"(2009.1-2009.12)。

  2. 2009年主持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项目"基于遥感和地面观测的模式地表参数订正"(2009.6-2010.5)。

  3. 2008年主持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项目"北京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休闲和文化功能评价"(2008.4-2009.4)。

  4. 2007年参加"北京市顺义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区总体规划"项目,负责其中"生态农业和绿色三产生态旅游会展" 规划部分。

  5. 2006年参加"昆明市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项目,负责其中"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效应"部分。

  6. 2005年主持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区建设总体规划"项目之"生态旅游、生态农业"部分(2005年)。

  7. 2004-2005参加北京三元集团委托项目"承德市御道口牧场草地资源开发预评估" 。

  8. 2004年参加《西双版纳傣医药产业发展规划》,负责资源和GAP种植基地部分。2003年参加《吉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负责"生态旅游开发专题研究"部分。

  9. 2003年参加云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委托项目"云南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

  10. 2002年参加云南省省委委托项目"云南省'云药'产业发展实施行动规划",负责资源保障体系建设部分。

  11. 1999年参加北京大学城环系"伊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负责森林生态旅游专题研究以及五营原始红松国家级森林公园概念性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研究之部分。

  12. 1999年参加北京大学城环系"大别山生态旅游区规划",负责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以及森林公园植物解说系统部分。

  13. 1998年参加广厦公司横向项目:"宁夏麻黄资源科研与技术开发"。

著作论文

著作

  唐海萍编著. 2019. 系统工程方法与应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新时,唐海萍等译. 2018. 禾草和草地生态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唐海萍,史培军译. 2009. 环境模拟--环境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导论.北京: 科学出版社.

  张新时,唐海萍等著. 2008.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优化生态-生产范式集成.北京:科学出版社.

  唐海萍著. 2003. 陆地生态系统样带研究的方法与实践---中国东北样带植被-环境关系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

  唐少卿, 唐海萍著.2003.生态文明建设与西北的持续发展.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唐海萍参编.2004. 第二章农牧交错带的地位与功能. 见:陈建华等主编, 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35~61.

论文

  2019

  张钦, 薛海丽, 唐海萍*. 问卷调查法在可持续生计框架中的应用. 统计与决策, 2019,(接收待刊,CSSCI)

  张钦,唐海萍*,崔凤琪,戴路炜. 基于SPEI的呼伦贝尔草原干旱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生态学报, 2019.CSCD(接收待刊)

  2018

  Xue H.L. & Tang H.P.*.Responses of soil respiration to soil management in an agro-pastoral ecotone inInner Mongolia, China. Ecology andEvolution, 2018, 8(1):220-230. (JCR分区:SCI2区,2.440)

  Zhang Q.,Zhao X.Y. & Tang H.P.* Vulnerability of communities to climatechange: application of the livelihood vulnerability index to an environmentallysensitive region of China. Climate andDevelopment, 2018, (303): 1-18. doi: 10.1080/17565529.2018.1442808. (SSCI)

  Zhang Q,Xue H.L. & Tang H.P.*. Knowledge domain and emerging trends in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 a bibliometricanalysis (1991-2017). KnowledgeOrganization, 2018, 45(6): 467-483. (SSCI).doi:10.5771/0943-7444-2018-6-467.

  Zhang Q, Xue H.L., Zhao X.Y. & TangH.P.*. Linking livelihood assets of smallholder households to riskmanagement strategies: an empirical study in China. Environmental Hazards-humanand policy dimensions.doi:10.1080/17477891.2018.1538866., (SSCI , 2017 Impact Factor 1.220)

  薛海丽, 张钦, 唐海萍*. 近60年内蒙古不同草原类型区极端气温和干旱事件特征分析.干旱区地理, 2018,41(4):701-711.

  薛海丽, 唐海萍*, 李延明,等. 北京常见绿化植物生态调节服务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4):517-524.

  崔凤琪,唐海萍*,张钦,戴路炜.1960-2017年呼伦贝尔草原极端气候事件时空变化.干旱区研究, 2018,35(6):1382-1391.

  崔凤琪,唐海萍*,张钦.京津冀地区城市宜居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0-2016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54(5):666-673.

  2017

  Xu Y., TangH.P.*, WangB.J. & Chen J. Effects of landscape patterns on soil erosion processes in amountain-basin system in the North China. Natural Hazards,2017,87(3):1567-1585.

  WangB.J., Tang H.P.*, &Xu Y.Perceptions of human well-being across diverse respondents and landscapes in amountain-basin system, China. Applied Geography, 2017,87:176-183.

  WangB.J., Tang H.P.*, &Xu Y.Integrating ecosystem services and human well-being into management practices:insights from a mountain-basin area, China. Ecosystem Services, 2017,27:58-69.

  Lan X., TangH.P.*,&Liang H.G.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researching 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flows in urban agglomerations. Ecosystem Services, 2017,28:95-104.

  Xue H.L.& Tang H.P. * Responses of soil respiration to soil management in an agro-pastoral ecotone inInner Mongolia, China. Ecology and Evolution, doi:10.1002/ece3.3659

  徐子涵,徐逸, 唐海萍*. 几个引种苜蓿品种的生理适应性研究. 草原与草坪, 2017, 37(3): 1-7.

  孔晴晴, 陈玉福*, 唐海萍. 平原农区空心村综合整治规划的农民意愿分析--以山东省禹城市典型村庄为例.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7,38(1): 119-127.

  2016

  张新时, 唐海萍等. 中国草原的困境及其转型. 科学通报, 2016, 61( 2):165- 177.

  Chen J. & Tang H.P.* Effect of Grazing Exclusion on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of Leymus chinensis Grassland in Northern China. Sustainability, 2016, 8, 56; doi:10.3390/su8010056. (SCI)

  Xu Y., Tang H.P.*, Wang B.J. & Chen J. Effects of land-use intensity on ecosystem services and human well-being: a case study in Huailai County, China.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 2016, 75:416. doi: 10.1007/s12665-015-5103-2 (SCI)

  房飞, 李滨勇, 唐海萍*. 基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土壤有机碳储量预测分析---以内蒙古多伦县为例. 干旱区研究, 2016, 33(1): 67-73.

  王博杰, 唐海萍*, 何丽等. 农牧交错区旱作条件下苜蓿和冰草人工草地稳定性研究. 草业学报, 2016,25(4):222-229.

  王博杰, 唐海萍*. 人类福祉及其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32(5): 697-702.

  Chen H.B., He L., Tang H.P.*, Zhao M.J. & Shao L.Q. A two-step strategy for developing cultivated pastures in China that offer the advantages of ecosystem services. Sustainability, 2016, 8,392; doi:10.3390/su8040392 (SCI)

  2015

  唐海萍, 薛海丽, 房飞. 叶片和群落尺度净光合速率关系的探讨.植物生态学报,2015, 39 (9):924–931.

  唐海萍, 陈姣, 薛海丽. 生态阈值: 概念、方法与研究展望.植物生态学报,2015, 39(9): 932–940.

  许颖, 唐海萍*. 河北怀来盆地近60a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51(3): 293-298.

  Fei FANG, Yu-kun HU, Yan-ming GONG, Hai-ping TANG*. Soil organic carbon of different decomposition rate and its relation to microbial activity in saline-alkali desert ecosystem. Polish Journal of Ecology, 2015, 63: 102-109. (SCI)

  袁素芬,唐海萍等. 短命植物层群落年内变化与水热条件的关系.干旱区研究, 2015,32(5): 941-946.

  2014

  唐海萍, 陈姣, 房飞. 世界各国草地资源管理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土资源情报, 2014, (10): 9-17.

  陈海滨, 唐海萍*. 盖娅假说:在争议中发展. 生态学报, 2014,34(19):5380-5388.

  何丽, 唐海萍*. 内蒙古多伦县不同播种方式对牧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50(3):307-311.

  房飞,唐海萍*,姚颖. 1997-2004年2种针茅群落多样性的变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50(2):199-204.

  2013

  陈海滨, 唐海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雏菊世界模型气候控制敏感性分析. 生态学报, 2013,33(10):3177-3184.

  2012

  Li B.Y, Tang H.P*. et.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 of surface soil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differing land uses in Inner Mongolia.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 2012, 65(1):195-202.(SCI).

  常瑞英,唐海萍.草原固碳量估算方法及其敏感性分析.植物生态学报.2008, 32(4):810-814.

  陈海滨, 唐海萍*,王娅,张笑寒. 基于CPM/PERT及系统仿真技术的项目时间管理-以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探"所"活动组织为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48(4): 416-419.

  2011

  唐海萍*. 内蒙古农牧交错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及其温度敏感性变化.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2): 167-175.

  吴立恒, 唐海萍*等.基于SketchUp和O3D的网络三维可视化研究. 测绘科学,2011,36(sl):177-178, 174.

  2010

  唐海萍. 碳贸易与陆地植被固碳. 大自然, 2010, (1): 24-26 .

  唐海萍. 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与生物质能. 大自然, 2010, (3): 20-23 .

  唐海萍, 闫玉春, 罗天佑. 北京与香港的小学环境教育政策与实践比较研究. 教育导刊, 2010, (8): 47-50..

  袁素芬,唐海萍*. 短命植物生理生态特性对生境的适应性研究进展.草业学报,2010,19(1):240-247.

  刘亮,唐海萍*等. 基于ARMA模型的财政教育投资时间序列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46(2): 194-196.

  李滨勇,陈海滨,唐海萍*. 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北疆各地州生态脆弱性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46(2): 197-201.

  袁素芬,唐海萍*.新疆准噶尔荒漠短命植物群落特征及其水热适应性.生物多样性, 2010,18(4):346–354.

  刘亮,唐海萍*,李滨勇,闫玉春.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测绘科学,2010, 35(6):233-235.

  马骏, 唐海萍*. 北京世纪坛绿地国槐光合特征与生理生态因子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46(5): 619-623.

  马骏,唐海萍*. 城市绿地系统服务价值定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 33(11): 120-125.

  闫玉春,唐海萍,张新时等. 基于土壤粒度分析的草原风蚀特征探讨.中国沙漠, 2010, 30(6):1263-1268.

  2009

  唐海萍. 走进荒漠,走近生物多样性保育.大自然, 2009, (3): 4-6..

  闫玉春,唐海萍等. 围封对草地的影响研究进展. 生态学报, 2009,29(9):5039-5046.

  袁素芬,唐海萍*.准噶尔荒漠3种短命植物气体交换特征的日变化. 生态学报,2009,29(4):1962-1970.

  李新宇, 唐海萍*, 张新时, 孙林. 大兴安岭南麓山地丘陵区生态-生产范式―以内蒙古林西县为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 17(1): 163-168.

  袁素芬.李薇.唐海萍*.准噶尔盆地荒漠区短命植物-狭果鹤虱光合与蒸腾特性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2): 188-193.

  Yuan S.F., Tang H.P*., Yan Y.C.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Spring Ephemerals in the Desert Ecosystem of Dzungaria Basin, Northwest China.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 2009,59(3):501-510.(SCI)

  Li B.Y, Tang H.P. & Chen D.H. 锚点Drought Monitoring Using the Modified Temperature/Vegetation Dryness Index. 2009 2n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mage and Signal Processing, 2009, 7: 2912-2917.(EI)

  2008

  Haiping TANG,Yufu CHEN,Xinyu LI.Driving mechanisms of the desertification process in the Horqin Sandy Land--A case study in Zhalute Banner, Inner Mongolia.Front. Environ. Sci. Engin. China.2008.

  闫玉春,唐海萍.草地退化相关概念辨析.草业学报.2008,17(1):93-99.

  常瑞英,唐海萍.草原固碳量估算方法及其敏感性分析.植物生态学报.2008, 32(4):810-814.

  闫玉春,唐海萍,常瑞英,刘亮.长期开垦与放牧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地下碳截存的影响. 环境科学,2008,29(5):1388-1393.

  李新宇,唐海萍,张新时,孙林.内蒙古林西县生态经济分区与发展对策研究.土壤与作物,2008,24(1):78-92.

  闫玉春,唐海萍,常瑞英,刘亮.典型草原群落不同围封时间下植被、土壤差异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2):145-151.

  闫玉春,唐海萍.围封下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退化草原群落的恢复及其对碳截存的贡献.自然科学进展,2008,18(5):546-551.

  2007

  李薇,潘祺志,唐海萍*.北京东灵山亚高山草甸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资源市场与开发,2007,23 (1): 81-83.

  常瑞英,唐海萍*. 碳贸易中碳价格计算的土地机会成本模型评述及实例分析. 资源科学,2007,(2):.

  闫玉春,唐海萍,张新时.草地退化程度诊断系列问题探讨及研究展望.中国草地学报,2007,29(3):90-97.

  闫玉春,唐海萍.围栏禁牧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特征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2007,27(6):1225-1232.

  唐海萍,李新宇,高吉喜. 北京市海淀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 经济地理,2007,

  唐海萍,陈海滨,李传哲,徐广才,陈玉福.基于KJ法的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研究. 干旱区地理,2007, (3):

  2006

  李新宇,唐海萍*.陆地植被的固碳功能与适用于碳贸易的生物固碳方式.植物生态学报2006, 30 (2): 200-209.

  赵云龙,唐海萍,李新宇,张新时.怀来山盆系统优化生态_生产范式.生态学报.2006,26(12):4234-4239.

  李薇, 唐海萍*.准噶尔盆地荒漠区短命植物光合蒸腾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 (12):2517-2522.

  2005

  Tang, H.P. The process of plant community degradation of two communities-Leynus chinensis and Stipa grandis grassland, Inner Mongolia, China. pp225. XVII International Botanical Congress, Vienna, Austria, Europe.17-23 July, 2005.

  赵云龙,唐海萍*,孙林,张新时.河北怀来县农业生态经济分区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41(5):526-530.

  Chen Y.F. & Tang H.P.Desertification in north China: background, anthropogenic impacts and failures in combating it. 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2005,16: 367-376.

  陈玉福,唐海萍. 近50年首都圈沙尘暴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气温、降水和风的关系. 环境科学,2005, 26 (1):32-37.

  2003-2004

  唐海萍,唐少卿.甘肃退耕还林还草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入侵问题.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31 (1):92~97.

  唐海萍,陈玉福.中国东北样带NDVI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第四纪研究, 2003, 23 (3):318~325.

  Tang H.P. & Zhang X.S. Establishment of Optimized Eco-Productive Paradigm in the Farming-Pastoral Zone of Northern China Acta Bot Sin 2003,45(10): 1166~1173.

  唐海萍,唐少卿.试论西部大开发中化肥农药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影响.生态经济, 2003, (10): 85~88.

  唐海萍,王颖,李新宇.水分利用状况试验效果的模糊综合评判.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24(12):100~110.

  唐海萍,王颖,赵云龙.云南省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初步探讨.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专刊):27~29.

  唐海萍,王颖.云南省畜牧产业发展中关于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西南农业学报,2004,17 (增刊) : 145-147.

  李新宇,唐海萍*,黄正文. 农牧交错带降水与温度的功率谱分析--以科尔沁沙地为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9 (12):823~828.

  Chen Y.F., Cai Q.G. & Tang H.P*.Dust Storms as an Environmental Problem in North China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3,32(4):413~417.

  赵云龙,唐海萍*,李新宇,张新时. 河北怀来县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生态足迹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2004,19(1):128~135.

  洪世奇,李晓兵,刘学敏,张宏,唐海萍,杜群,史培军. 云南省生态建设与常绿草地畜牧业基地的建设. 资源科学,2004,26 (3): 35~43.

  李新宇,朴顺姬,唐海萍等.大籽蒿花中生物碱类化感物质对羊草根茎节器官分化的影响.生态学杂志,2004,23(2):50-54

  赵云龙,唐海萍,李新宇.近40年来科尔沁沙地沙漠化过程的气候背景分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5):8-14.

  李新宇,唐海萍*,赵云龙,张新时. 怀来盆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分析.水土保持学报, 2004,18(6):103-107.

  李新宇,唐海萍*,赵云龙. 生态农业系统综合效益评价研究动态与展望. 生态环境, 2004, 13 (4):685-688.

  赵云龙,唐海萍*,陈海,秦向阳,李新宇.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与应用.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6): 94-98.

  2001-2002

  唐海萍,史培军,李自珍. 沙坡头地区不同配置格局油蒿和柠条水分生态位适宜度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 2001,25 (1): 6~10.

  唐海萍,刘书润. 内蒙古地区的C4植物名录.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32 (4): 431~438.

  唐海萍,唐少卿. 生态文明建设刍议. 生态经济, 2001, (11): 78~80.

  唐海萍,唐少卿. 西部大开发中甘肃荒漠化态势及其防治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 (3): 411~416.

  Tang H.P., Li X.Y. & Zhao Y.L. Analysis of driving mechanisms of the desertification processes in the Horqin sandy land ? a case study in Zhalute Banner, Inner Mongolia of China. In:Cho Do-Soon et al. eds. Proceedings of the VII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ecology (INTECOL), Seoul, Korea, 2002,265.

  唐海萍,高清竹.基于土地覆被变化的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分析-以内蒙古皇甫川流域为例.见: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编.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北京: 星球地图出版社, 2002,334~339.

  唐海萍,吴必虎. 黑龙江伊春市森林生态旅游研究. 资源科学,2002, 24(5):81~87.

  唐少卿,唐海萍. 探索我国西北矿业的生态型开发.中国地质教育, 2001, (1):8~10.

  李自珍,施维林,唐海萍,王新平. 干旱区植物水分生态位适宜度的数学模型及其过程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中国沙漠, 2001,21(3):281~285.

  Wang R.Z., Gao Q. & Tang H.P. Variations of plant life form diversity along the Northeast China Transect and its direct gradient analysi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2, 14 (4): 547~551.

  1994-2000

  唐海萍.李自珍.王刚. 生态位适宜度在绿洲人口问题上的应用.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4, 22 (3):145~148.

  唐海萍.唐少卿. 既发展旅游又保护资源-第一届全国生态旅游研讨会侧记.甘肃旅游,1995, (3): 18~19.

  唐海萍,张新时. 全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 见:李承森主编. 植物科学进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57~269.

  唐海萍.人地关系论与可持续发展-以NECT土地利用为例.见:地学哲学与可持续发展.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 158~165.

  唐海萍,陈旭东,张新时.中国东北样带生物群区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初步探讨.植物生态学报, 1998,22(5): 428~433.

  唐海萍,刘书润,张新时.内蒙古地区的C4植物及其生态地理特性的研究.植物学报,1999, 41(4): 420~424.

  唐海萍.中国东北样带(NECT)的C4植物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科学通报, 1999, 44(4): 416~420.

  Tang H.P. Distribution of C4 plants along the Northeast China Transect (NECT) and its correlation to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Chin.Sci.Bull.1999, 44 (14): 1316~1320.

  唐海萍,蒋高明,张新时.判别分析在鉴别植物光合功能型中的应用.植物学报,1999, 41(10): 1132~1138.

  Tang H.P, Zhang X.S. A new method to distinguish photosynthetic types of plants. Case study in Northeast China Transect (NECT) platform. Photosynthetica, 1999, 37:97~106.

  唐海萍,张新时. 中国东北样带的生态系统多样性梯度研究. 第四纪研究, 1999, 5: 479.

  唐海萍,蒋高明. 植物功能型及其生态学意义.应用生态学报, 2000,11 (3):461~464.

  唐海萍,唐少卿. 甘肃水资源的特点与保护利用. 中国沙漠, 2000, 20 (2):213~216.

  唐海萍. 中国东北样带的土地持续利用模式初探. 博士后, 2000, (3): 35~37.

  Tang H.P. & Wu Y.Q. Comparative study on diversities of the forest communities of mountain area in Northeast China transect (NECT). GlobalMountain Biodiversity Assessment (GMBA):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untain Biodiversity, 7.-10. Sept. 2000 in Rigi-Kaltbad, Switzerland.

  唐海萍,孙林,李薇,陈玉福,张新时. 河北省御道口牧场气候生产潜力估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2)

  唐少卿,唐海萍. 西北的自然资源与经济的持续发展.兰州学刊. 1996,88 (1): 18~22.

  李自珍,黄子琛,唐海萍. 沙区植物种的生态位适宜度过程数值模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2 (2):108~114.

  张新时,周广胜,高琼,倪健,唐海萍. 中国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关系研究. 地学前缘,1997, 4(2):137~144.

  张新时, 周广胜, 高琼, 杨奠安, 倪健, 王权, 唐海萍. 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中国东北森林-草原陆地样带(NECT). 地学前缘,1997, 4 (1~2): 145~151.

  Zhang X.S, Gao Q., Yang D.A., Zhou G.S., Ni J., Wang Q. & Tang H.P. A gradient analysis & Modeling of the NECT for global change study. Bulletin of the ChineseAcademy of Sciences, 1998,12 (1):15~21.

  Jiang G.M., Tang H.P., Yu M., Dong M. & Zhang X.S. Response of photosynthesis of different plant functional types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along northeast China transect. Trees, 1999,14: 72~82.

  唐少卿,唐海萍.甘肃的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1999,4: 1~22.

  伍永秋,唐海萍,王平. 环境演变信息系统的管理与应用.第四纪研究,2000,20(3): 282~294.

荣誉奖励

  2002年获得校级优秀班主任(辅导员)奖。

  2010年获得资源学院第八届"盘龙云海-京师资源奖"。

  2011年"北京生态学学会年会暨青年学术研讨会"优秀组织工作奖。

  2012年"面向学生综合集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系统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4年被评为第一届"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新生导师"。

  2018年获得大北农科技奖智慧农业奖"草原植被遥感动态检测关键技术与应用"(排名第8)。

咨询报告

  1998年《极端环境下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前景分析》

  1999年《五营原始红松林国家级森林公园概念性土地利用详细规划》中两章

  1999年《伊春市森林生态旅游规划专题研究》

  2000年《"大别山生态旅游区规划"之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和《森林公园植物解说系统》。

  2002年《云南省"云药"产业发展的资源保障体系建设规划》

  2003年《云南省畜牧产业发展规划》中畜牧产业发展现状和政策保障措施中一部分以及骨干工程中的人才工程和网络信息工程。

  2004年《吉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之"吉安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专题"

  2004年《西双版纳傣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中资源现状和GAP种植基地工程部分

  2004年作为主要撰写者之一,参与院士咨询项目报告"关于我国天然草地全面保育与建立六亿亩高产优质人工饲草基地的咨询报告",负责其中牧草与家畜品种培育、选种和改良,草地工程和政策保障部分。

  2005年《承德市御道口牧场草地资源开发预评估》中"御道口牧场气候生产力"部分

  2005年《北京市海淀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区建设总体规划》之"生态旅游规划"和"生态农业规划"部分

软件著作权

  吴立恒, 唐海萍. 草原生态信息管理系统V1.0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1SR025632),2011-03-19.

  刘亮, 唐海萍. 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软件(GEHA)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2SR102160),2012-10-30.

国际交流

  2000年9月6-12日获瑞方全额资助赴瑞士阿尔俾斯山脉的Rigi-Kaltb参加第一届全球山地生物多样性评价国际会议。并将会议期间国外同行们研究得到的一些主要结论作为研究简讯翻译发表在生物多样性杂志上,供国内同行参阅。

  第一届国际山地生物多样性会议简讯。生物多样性,9(2):121,2001。

  2002年8月11-18日赴韩国汉城参加第八届国际生态学大会,主题是:"Ecologyin a Changing World"。

  2005年7月16-23日奥地利维也纳参加第17届国际植物学大会。

  2005年12月-2006年6月香港教育学院裘槎学者交流。

  2007年7-8月,考察美国加州、内华达州荒漠国家公园和森林国家公园

  2009年4月25-5月8日,赴德国科隆参加中德第二届气候变化与能源利用论坛。

  2011年11月15-20日,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黄金海岸参加"澳中未来对话2011-第二轨道对话:亚洲安全的非传统挑战:灾害应对、抗灾能力及应急管理"。

  2013年4月8-17日,赴德国波恩参加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委员会(UNCCD)第二次科学会议,会议主题是:荒漠化、可持续的土地管理和快速恢复能力;进行"Study of carbon flux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inagro-pastoral ecotone in Inner Mongolia, China."的展板交流。

  2018年11月28-12月4日,赴波兰克拉科夫参加第二届可持续、人文地理和环境国际会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唐海萍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