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文献·历史》是200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杜维明来自。
对于中国学术思想史的括病巴研究来说,郭店仍南竹简是千年难得一遇的重大发现。在这批竹简公布后不久,杜维明教授就指出:"整个中国哲学史、中国学术史都需要重写。
- 中文名 思想·文献·历史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杜维明
- 出版时间 2008-4-1
- 开本 16开
基本信来自息
条 形 码: | 9787301134498 ; 978-360百科7-301-13449-8 | ||
定 价: | 38 元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杜维明教授召集下的2006-2007年度哈佛-燕京学社"思孟学派工作坊"的集体研究成果永林吃度课航群控。陈来、梁涛等学者围绕与思孟学派关系密切的近年来的出土文献《五行篇》,从哲学、历史和文学多个视角,梳理和还原思孟学派的渊源与传承,英具有学术史上的重大价值。
本书目录
前言 杜维明
《五来自行》经说分别为子思、孟子所作论--兼论郭店楚简《五行》篇出土的历史意义 陈 来
竹简《五行》篇与子思思想研究 陈 来
一、论五行、善、德
360百科 二、论仁、智、圣之思
三越市剧预缩倍护取易句陆、论聪明、闻见、圣智
四、论仁、义、礼之端绪与发作
五、论心与慎独
六、子思五行说中的"圣智"与"仁"
七、圣智说的政题统治解读
帛书《五行》篇说部思想研究--兼论帛书《五行》篇与孟子的思想 陈 来
一、德气说
二、聪明圣智说
三、天道说
四、舍体说
五、仁义说
六、大体说
七、《五行》与《孟子》
《缁衣》、《表记》、《坊记》思想试探--兼论"子日"与果够养于额银儒学的内在诠释问题 梁 涛
一、《缁衣》、《表记》、《坊记》中"子日"的问题
二、《缁衣》、《表记》、《坊记》思想试探
镇诉置爱法化就针前物 三、"子日"与儒学的获生斯请都责布某钟轴内在诠释问题
从简帛《五行》"经"到帛书《五行》"说"--兼论孟氏之儒对子思之儒的继承与发展 梁 涛
一、从"为德"、"为善"的二元论到"为德"的一元论
二、从超越、内在的天人关系到内在、同一的天人关系
三并、从"德之行"到"德之气"
即生言性的传统与孟子资你性善论 梁 涛
一、即生言性的破而婷多茶意蕴及其不同命题表述
二、孟、告"生之谓性"之场复照采缺字圆辩疏解
三、孟子性善论与即生言性传统
思孟学派的历令太介史建构 陈 静
一、缘起
照类项源电村 二、思孟学派是一个现代名号
三、关于孟子师承的考辨
四、《非十二子》最早并提思孟
五、结 语
近代学术视野中的子思研究 干春松
一、"五行与思、孟":关于子思学派的文字的校勘与注释
二、子思思想调采配由后技零刘的特质:"诚"及其他
三、思孟的传承和《中庸》《孟子》先后问题
四、简短的结语
先秦两汉文献渐银客好适随题这始所见子思资料 张丰乾
思孟学派步素候分甚与"民之父母" 张丰乾
一、家国(邦)天下与修身
二、一体化与分离化
三、从《诗经》看"民之父母"
四、"作民父母"的根云本依据与丰富内涵
五、孔子论"民之父母"
六、思盂学派与民之父母
七、劝勉、批判与革命
八、自我定位与输从大同理想
论子思学派之《诗》学 张丰乾
一、孔门《诗》教与子思学派
二、毛诗诂训传与子思学派
三、子思学派所乡低宜绿曲顶氢纸一属阻引《诗》篇及原诗主题
四、子思学派引《诗》之体例
论毛诗诗教观与思晶对纸孟学派的思想联系 刘宁
一、问题的提出
二、毛诗"情志"说与思孟学派对道德情感的认识
三、"以史说诗"的美刺说与思孟学派的政教观
《中庸》"道不远人"章义疏 方旭东
为何子思说"忠恕"与《论语》不同?--道学解释及其问题 方旭东
《中庸》的天下国家观 干春松
一、问题的缘起
二、制度的现实性和境界性
三、"怀柔远人",从《中庸》来考量天下制度的心理基础
四、"以人治人"与当下的世界
跋 陈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