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音乐历程》是20来自09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360百科其射。
- 书名 中国音乐历程
- 别名 The course of Chinese music.
- 作者 陈其射
- 类别 图书>艺术>音乐
-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内容简介
这部中国音乐史著作,从应用性来来自看,具有教材性与通史性、教学性与研究性兼具的特点。就《中国音乐历程》的教材性而言,这部书稿的写作360百科,是在笔者的《中国音乐史》教材的基础上,再作适角季永额手量扩充和修改而成。原教材是20世纪80年代完成的班失通专统稳万小西,几经充实修改,多策批好岩非消物刚年用于音乐学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学之中。为适应中国音乐史课程建设需要,近几年又岁力内出种般斗稳保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宣留这排造艺和扩充,使知识容量更大学除输除少联,内容更加完备。在撰写过程中,笔者从普通高校中国音乐史课的教学需要出发,关注了与学生知识面和知识结构的沟通,在大的文化背景下,展示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描述音乐风格流派解乱胡构听测的演变及其审美特质,揭示巫、礼、燕、艺、新五个不同社会历史时期音乐具有的人文精神。对中国古代乐律学、音乐技术、乐器也作了一定的介绍。《中国音乐历程》史论结斤陆呀王控误合,相辅互补,增强械杆胞绿之广派了全书的应用价值。在《中国音乐历程》脚归兵燥的撰写宗旨上,力图坚持六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坚持"物质决定思想、功利先于审美"的进化原则。使被审视的音乐历史现象始终处在大文化环然晶玉粮同团必关境之下,谨防浪漫主义心态下"崇古和饰古"产生的超越。二是贯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原则。使千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逻辑的与历史的方法结合起来。三是坚持实践第一、认识第二的唯物主义原则,是认识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四是反对孤立地看待心护具体的史实和史料的科学原则。史实和史料不能与其文化的时空环境和历史坐标割裂,任何音乐现象都是在经济发展、阶级斗争、科学进步三种力量的推装动下发展起来的。五是坚持音乐发展是自身规律的辩证过程的客观原则。任何文化的发展都是在不断地斗争中壮大起来的。六是除充分重视个人在音乐史上的积极意义外,专三刘温转茶肯定人民在音乐史进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大众原则。
目录
第一章 巫乐历程(远古及夏商8000多篮欢采婆年前-前221年)
第一节 巫乐概况
第二节 差于音乐起她讲殃源
第三节 远古及夏商乐舞
识并青别状第四节 远古及夏商乐器笑嫌捆
状自送仅独迫了 第五节 远古音阶
第六节 文化交流的萌芽
第七节 夏商音乐教育
第八节 商代巫乐
第二章 礼乐历程(周秦汉前1046-220年)
第一节 礼乐概况
第二节 礼乐制度
第三节 周代乐舞
前列看情乐感迫早那印 第四节 周代乐教
第五节 乐器及其分类法
第六节 西周乐师
第七节 礼崩乐坏
第八节 郑卫之音
第九节 诗经
第十节 楚辞
第十一节 周穆王西游
第十二节 乐律理论
第十三节 伯牙与《流水》
第四节 演唱与演奏理论
两跳良用源主诉 第五节 音乐思想与音乐文献
第十六节 乐记
第十七节 曾侯乙墓乐器
第十八节 繁荣的战国音乐
第十九节 汉代的音乐机构--乐府
第二十节 关于《摩诃兜勒》
第二十一节汉代的歌舞音乐
第二十二节琴曲与琴歌
第三章 燕乐历程(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220-979年)
第一节 燕乐概况
第二节 清商乐
第三节 佛教音乐及其影响
第四节 乐律理论
第五节 音乐思想
第六节 唐代音乐高峰的成因
第七节 唐代的音乐专著
第八节 隋唐宫廷燕乐
第九节 隋唐音乐机构和音乐制度
第十节 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第十一节 唐代音声人与音乐家
第十二节 曲子与歌曲
第十三节 歌舞戏与参军戏
第四节 乐器、器乐和乐谱
第四章 艺乐历程(宋元明清960-1911年)
第一节 艺乐概况
第二节 宋代市民音乐
第三节 艺乐歌曲
第四节 艺乐歌舞
第五节 艺乐戏曲
第渗府六节 艺乐说协察多唱
第七节 艺乐时期的记谱法
第八节 艺乐时期的乐器和器乐
第九节 艺乐时期的音乐著习协寻作
第十节 艺乐时期的乐律理论
第十一节 艺乐时期的重要乐谱集
第十二节 艺乐时期的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第五章 新乐历程(1840-1949年)
第一节 新乐概况
第二节 传统音乐的新发展
第三节 学堂乐歌的兴起
第四节 新乐在五四时期的发展
第五节 抗战救亡歌咏及其音乐家
第六节 抗战至建国前的音乐创作
第七节 解放区的音乐发展及其音乐家
第八节 新乐思潮
第九节 新乐研究
第十节 中外音乐交流
第十一节 商业音乐活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