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秃秃记

《秃秃记》是北宋文学家曾巩于庆历三年(1043年)十月二十九日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记叙了五岁小儿秃秃惨死于父亲孙齐之手的原因和改葬过程,严厉谴责了禽搞环重告计兽不如的司法官孙齐,同时也暴露了封建社会法律政令的本质。文章于琐屑记载中,刻画了官吏的丑恶灵魂,形象逼真,语言生动,是一篇出色的散文。

  • 中文名 秃秃记
  • 作者 曾巩
  • 作品出处 《曾巩集》卷十七
  • 文学体裁 散文
  • 创作年代 北宋

作品原文

  秃秃(1)记(2)

  秃秃,高密(3)孙齐儿也。齐明法(4),得嘉州(5来自)司法(6)。先娶杜氏,留高密。更绐(7)娶周氏,与抵蜀。罢归(8),周氏恚(9)齐给,告县。齐赀(10)谢皮查罗存胶左表倍粮调得(11)释。授歙州360百科休宁(12)县尉(13), 与杜氏俱迎之官,再期(14),得告归。周氏复恚,求绝,齐急曰伯把金血耐材胶步:“为若(15)出(16)杜氏。” 祝发以誓(17)。周氏可之。

  齐独之休宁,得娼陈氏,又纳之。代受抚州(18)司法标深,归间周氏,不复见, 使人窃取其所产子,合杜氏、陈氏,载之抚州。明道(19)组心亲发料代二年正月,至是月,周氏亦与其弟来,欲入据(20)其署,吏遮以告齐。齐在宝应佛寺受租米,趋(21)归,捽(22)挽置庑(23)下,出伪券(24)曰:“若达知钢早斯严状计元佣(25)也,何敢尔!”辨于州,不直(26)。周氏诉于江西(27)转运使(28),不听(29)。久之,以布衣书里姓联诉事(30),行道上乞食。

  萧贯(31)道对杀发简川介界心选守饶州,驰告贯。饶州(32),江东也,不当受件通居垂武食对修合诉(33)。贯受不拒(34),转运使始遣吏祝应言为覆(35)。周氏引产子为据,齐惧子见事得(36),即送匿旁方政舍。又惧最怕跳轴号基评, 则收以归,扼其喉,不死。陈氏从旁引儿足,倒持之,抑(3例练酒粒核的策皮助镇利7)其首甕(38)水中,乃死, 秃秃也。召役者邓旺,穿寝后垣(39)下为坎,深四尺,瘗(40)其中,生五岁云。狱上更赦,犹停齐官,徙(41)濠州(42),八月也。

  庆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司法张彦博(43)改作寝庐,治地得坎(44)中死儿,验问知汉顾即掉去陆研状者,小吏熊简对如此。又召邓旺诘(45)之,合狱辞,留州者毕是,惟杀秃秃状盖沿此攻责书不见。与予言而悲之,遂以棺(46)服敛(47)之,设酒脯奠焉。以钱与呀队刻核治百浮图人(48)升伦, 买砖为圹(49),城南五里张氏林下瘗之,治地后十日也(50)。

  呜呼!人固择于(51)禽兽夷狄(52)也。禽兽夷狄于其配合孕养,知不相祸(53)也,相祸则其类绝也久矣。如齐何议焉?买石刻其事,纳之圹中,以慰秃秃,且有警也。事始末,惟杜氏一无忌言。二十九日,南丰曾巩作。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 秃秃:高密人孙齐的儿子
  2. 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的是儿求知板南者办到也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
  3. 高密:县名,在今山东省。
  4. 明法:贡举科目名,在"诸科"中地位最低。
  5. 嘉州:州名,今四川乐山市。
  6. 司法:即司法参军的简称,置于各州,掌议法断刑。
  7. 绐(dài):欺骗。
  8. 罢归:罢职回乡以后。
  9. 恚(huì):愤怒、怨恨。
  10. 赀(zī):同"资",钱财。
  11. 得:被授予官职。
  12. 歙(shè)州休宁:地名,在特将背振觉钱督川等执次今安徽省休宁县。
  13. 解封药出县尉:官名,位在县令以下。
  14. 期:两年以后。
  15. 若:你。
  16. 出:遗弃,休弃。
  17. 祝发以誓:断发为誓。祝:断绝、削去。
  18. 抚州:地名,在今江西省,治所在临川。
  19. 明道:宋仁宗年号(1032--1033年)。
  20. 入据:进入并住到。
  21. 趋:快走。
  22. 捽(zuó):揪。
  23. 庑(wǔ):堂四周均廊屋。
  24. 伪券:伪造的卖身契约。
  25. 佣:受雇之人,佣人。
  26. 苏它州烟你井待坚历世不直:没有得到公平的裁决。
  27. 江西:即江南西路。宋真宗天禧四年(1029年),分原江南路为东、西二路,简称江东、江西。江南东路治所在江宁府(今南京),江南西路在洪州(今南昌)。抚州属江南西路。
  28. 转运使:官名,经管财赋、监察等事。
  29. 不听:不予受理。
  30. 联诉事:几次告状的事实经过。
  31. 萧贯:字贯之,临江新榆(今江西新喻县)人,为官敢作敢为。
  32. 饶州:地域主要在今江西上饶地区,治所在鄱阳县(今江西波阳)。
  33. 不当受诉:因抚州在当时属江南西路,而萧贯是江南东路饶州的官员,按理不应当受理此案。
  34. 贯受不拒:萧贯仍然受理,没有推辞。
  35. 覆:回复,意即说明情况。
  36. 见(xiàn)事得:事实被别人知道。见:同"现",被发现、被看见。
  37. 抑:摁、按。
  38. 瓮(wèng):大水缸。
  39. 垣(yuán):墙。
  40. 瘗(yì):埋葬。
  41. 徙(xǐ):流放。
  42. 濠(háo)州:州名,在今安徽凤阳东。
  43. 张彦博:作者友人。字文叔,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县)人。
  44. 坎:墓穴,墓坑。
  45. 诘(jié):查问、查究。
  46. 棺:棺材。
  47. 敛:成殓。
  48. 浮图人:僧人。浮图:梵语音译,也作"浮陀"、"浮屠",即佛。
  49. 圹(kuàng):墓穴、坟墓。
  50. 治地后十日也:指挖地得骨后的第十天。
  51. 择于:区别于。
  52. 夷狄:对少数民族的泛称。
  53. 不相祸:不加伤害。

白话译文

  秃秃,是高密县人孙齐的儿子。孙齐考中明法科,因而得到嘉州司法参军的职务。他先前已经娶有妻子杜氏,将杜氏留在家乡高密,孙齐却将这事隐瞒起来,用欺骗的手段又娶周氏,与周氏一起到蜀中赴任。任期满后,一块儿回高密,周氏才知道孙齐已有妻室,怨恨孙齐骗了她,于是告到县里,孙齐向县官送钱财,说好话,事情便算了结。孙齐又被任命为歙州休宁县县尉,连杜氏一起带去上任。过了两年,孙齐请假回老家获得批准,周氏还为这事愤愤不平,要求离婚。孙齐急了,说:"为了你,我与杜氏离婚!"并且剪下头发,立下誓言,周氏才答应了他。

  孙齐假满后独自一人到休宁县任上,遇到妓女陈氏,又将她纳为妻。任满,县尉另有人替代,他接受了抚州司法参军的任命,回高密与周氏分开,不再与她相见,却派人偷偷地将她所生的儿子抱了来,同杜氏、陈氏一起载到抚州,于明道二年正月到任。这个月,周氏也与她弟弟来到抚州,想要进入并占据孙齐的官署,被吏人拦住,并把这事报告了孙齐。齐正在宝应佛寺里收租米,听后立刻赶回去,揪起周氏放到走廊上,拿出假造的文书说:"你是我的佣人,怎么敢如此胡作非为!"于是一起到州里去辩理,周氏没能申冤。周氏上诉到江南西路转运使,也不听她的。过了好久,周氏无可奈何,只好用布衣写上自己的籍贯姓氏和几次告状的经过,流落路上讨饭。

  这时,萧贯任饶州知州,周氏到他那里去向他申诉。饶州属江南东路,按规定不应该接受她的诉状,但萧贯并不推辞,仍然受理。转运使这才派公吏祝应言前往调查,周氏以她所生的儿子为证据。孙齐害怕儿子被发现,事实真相败露,就将儿子藏到附近方政的屋子里。随后仍怕被发现,又将儿子带回家来掐住他的咽喉,没有死,陈氏从旁边抓住小孩的双脚,倒提起来,把头按进一大瓮水中,小孩才死,这就是秃秃。孙齐于是叫来差役邓旺,让他在寝室后面的墙下挖了一个坑,深有四尺,将尸体埋在里面,秃秃这年只五岁。萧贯将孙齐的罪案报上去,恰遇大赦,但还是停了孙齐的官职,流放到濠州去管制起来,这是明道二年八月的事。

  庆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抚州司法参军张彦博改建寝室,挖地发现了坑中的死孩子,查问知道情况的人,有个叫熊简的小吏回答如上。又叫来邓旺盘问,又核对了当年办案的供词,凡是保存在州里的都这么说,只是杀死秃秃经过的材料没有看到。张彦博向我谈到这件事,为秃秃的惨死而悲痛,于是用棺材丧服收敛了他的遗骸,并设置酒肉祭奠。又出钱给僧人升伦,叫他买砖砌成墓穴,在城南五里处一家姓张的树林下埋葬,时间在挖地得骨后的第十天。

  啊!人原本就与禽兽野蛮人有区别。禽兽野蛮人对与他结合生育的,知道不互相祸害,相互祸害那么人类早就灭绝了。像孙齐这样的人该怎样评价呢?买来石碑,刻上这件事,放到坟中,用来祭奠秃秃,并且用来告诫世人。事件的整个过程,只有杜氏全没有一句违忌的话。二十九日,南丰曾巩写。

创作背景

  《秃秃记》作于庆历三年(1043年粒烟早普转食)十月二十九日。秃秃只有五岁就被生父害死,被埋在官坻寝室后墙下。后任官吏张彦博改建房子时,掘地发现了死儿,经调查,就是秃秃。张彦博与作者说了这件事,他们都很悲痛,于来自是置备了棺材衣服收敛秃秃,设酒肉祭尊他,请和尚型张先赶饭冲律歌具念经超度他,买砖修墓,正式安葬了秃秃。作者于是作下这篇文章,以抨击这种丑行,警戒恶人,告慰秃秃。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作者善于言教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来揭示人物360百科的精神世界。先看孙齐的婚姻行为,他是先娶杜氏,留在家乡,而后又假称未婚,骗头职娶了周氏,去蜀上任。真相大白后阳著蒸景束,纠纷一场。前车之覆未远,又故恶重演,独自去休宁上任,又纳娼妓陈氏。这些都说明孙齐是个奸诈好色、无义无信之徒。再看孙齐的言论,被骗的周氏不甘心继续保持这种尴尬的婚姻局面,决心与孙齐断绝关系。孙齐急了,说:"我为你绍鱼刑查鲁哪书触赶走元配杜氏",也不顾及"武断最边县局走罪怎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电斤困减丝伤"的圣人之训,剪断头发发誓。这番"情义"也真打动了周氏。而后,这些话就都不算数了。他回放练谓任迫抓减乙打每元家休假,连见见周氏都不提了,还派人偷走了周氏所生的儿子。周氏远去任所找他,他竟是亲手"捽挽置庑下"。捽挽,连级判九其片拉带拽,可见其凶暴。孙齐还拿出一个假的契约,说:"你不过是个婢佣,怎速待才老刚直积际病收么敢这样闹!"古语说:"久我最完印呀纸须高宁听其言而观其行。"作者让宁弱较阳人物语言在人物行为的陪衬下,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使读者看到了孙齐阴险奸诈的性格。"虎毒不食子",言畜类之残暴者也具备亲子间的基本道德。但孙齐则不然,为了怕克改话官府戳穿他诬妻为佣的丑行,竟不惜残忍地杀害了亲生儿子,毁灭证据,保全自己。作者对于杀国晚班儿过程中,孙齐及其帮凶陈氏的动作写得十分仔细:"扼其喉"、"啊现玉规微相引儿足"、"倒持之"、"抑会垂鸡其首",这些行为描写,苏轴征讨图乎买继暴露他们的阴毒残忍。作者让事实来说话,他对人物的臧否,主要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刻画出来的。

  作者实录了封建官场的黑暗内幕,语虽平钝,但深蕴着批判的锋芒。在周氏几次告状中,孙齐先是能够"赀谢得释",后来"辨于州,不直。周氏诉于江西转运使,不听。"封建社会里,官吏贪脏枉法,官官相护,老百姓到难以伸冤。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作者特别指出主人公孙齐"明法",而其授职亦屡为各州"司法"。"明法"、"司法"而"犯法",可见官吏的佞巧无信。结尾的议论也深化了主题。作者以对比议论手法一扬一抑,欲擒故纵。先言人区别于禽兽,是为一扬,一纵,既而,又言禽兽不伤亲子,"如齐何议焉?"言外之意,孙齐禽兽不如,是为一抑一擒,鞭辟入里。

  这是一篇记实性的叙事散文,它记叙了五岁小儿秃秃惨遭生父庶母残酷杀害的故事。这篇作品很像短篇小说。情节曲折,叙速简洁,在不长的篇幅中把一桩惨案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楚明白。人物鲜明,无论是灭绝人性弃妻杀子狡诈残忍的孙齐,还是始而被骗,继而遭弃,坚持上诉斗争的周氏,都跃然纸上。作者以精炼的笔墨,抓住细节,着力刻画。

名家点评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四十二:仿解光劾赵氏书,当云书秃秃事乃合。

作者简介

  ​曾巩(1019-1083年),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少有文名,十八岁入京赴试,与王安石交游。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太学肄业,为欧阳修所赏识。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长期担任地方官职,政绩卓著。擅长散文,是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文章论证委曲周详,风格简练厚重,布局完整谨严,节奏舒缓闲雅,长于说理而短于抒情。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秃秃记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