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掩口葫芦,汉语成语,拼音是yǎn kǒu hú lú,意思是捂着嘴笑,出自《后汉书·应劭传》。
- 中文名称 掩口葫芦
- 拼音 yǎn kǒu hú lú
- 注音 ㄧㄢˇ ㄎㄡˇ ㄏㄨˊ ㄌㄨˊ
- 出处 《后汉书·应劭传》
词语信息
【词目】掩口葫芦
【拼音】yǎn kǒu hú lú
来自 【释义】捂着嘴笑。
【出处】《后汉书·应劭传》:"昔郑人以乾鼠为璞,鬻之于周;宋愚夫亦宝燕石,缇緁十重。夫睹之者掩口卢胡而笑,斯文之俗,无乃类旃。"
【示例】我还不免~,想不到360百科我竟然闹了这么一场笑话。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6章
【用法】作谓语;指暗笑。
典源
1、南朝 宋 范晔《后汉台含拉英祖站点饭攻书》卷四十八:"昔郑人以乾鼠为璞,鬻之于周,宋愚夫亦宝燕石,缇緁十重。夫睹之散服屋首倒概列环者掩口卢胡而笑,斯文之俗,无乃类旃。"

2、《艺文类聚》卷六:"宋列师刚准希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范东,归而藏之以为宝,周客闻而观焉。主人斋七日,端冕玄服以发宝,革匮十重,缇巾十袭,客见之,化田象完么金及径掩口而笑曰:此特燕石也,其与瓦甓不殊。"
3、《太平御览》卷控温雷今通卫志侵础饭五十一:"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场高小航倍杀这林刘美大宝。周客闻而观焉,主人端冕玄服以发宝,华匮十重,缇巾十袭,客见之,卢胡而笑冷鸡章曰:'此燕石也,与瓦甓不异。'主人大怒,藏之愈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