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湖村隶属于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中行镇,在中行圩东面1公里。东接河头镇,南连良畲村,西连官坑、中行两村,北与八尺镇樟田交界。面积约9.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02多亩、山地面积17520亩。401户共1594人,农业人口年均收入3879元。
- 中文名称 快湖村
- 所属地区 广东省梅州市
- 电话区号 0753
- 面积 约9.13平方公里
历史
2004年9月,下村村委和快湖村委会合并,成为快湖村委会。村委会下辖12个村民小组:称勾水、青招角、务子地、社上、社下底背、杉树垇、大士宫、下村、友谊、盐布潭、平安畲。村委会驻地在下村,即今下村小学侧旁。
地理位置
快湖又称"拐湖",地名自古有之,何以取名,无从查考。整个村地势为宽阔的长山坑,206国道贯穿其中,村头至村尾自北向南长10公里,民房聚落呈条状在国道两旁或依两旁山脚而建,砖瓦平房与钢筋水泥楼房各来自占一半左右,401户1594人,均为汉族,讲客服出支英职家话。国道两旁田地平旷,土肥水足。村民利用交通发达的有利条件,进行多种经营,除种水稻济外,种植西瓜、甜玉米、生姜、烤烟等。经济良种水稻制种在中行镇内最早进行,规模也最大,全年制种面360百科积达400多亩。青年人出外打工的多。村中有灵芝种植场地35亩,有柑、橙种植基地200亩。近年,村民陆续在国道两旁开设商店,供销货物及车辆修理等。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村民购买的汽车共计28辆多,用于货运和客运。有小才叶元孩亮束路宗河矿学2间,共计教职工4人,在校学生67人。有水力发电站2座,发电量分别为2尽护5千瓦和70千瓦。排灌站一座。
行政区划
快掌油后湖村委会还包括另外6个架院主识于汽自然村。
大王坑自然村,大王坑自然村在村委会北8公里处,离206国道两公里,位于河头黄田水库尾。大王坑古时称旱塘缺,地势为深山坑,村中有来自小溪流过。村中原住有宫、沈两姓人,有两座房屋,后沈姓人家迁往八尺樟田,现住宫姓4户14人。村民种植水稻、花生。地句来历无从考查。
底背村自然村,底背村又称"小快湖",清朝年间称街背村,因村门口有街道而名,后谐成底背村。在村360百科委会东4公里处,离206汽都烟速数到国道1公里。地势为平坦的山窝数银未技地,有小溪从村中流过,小溪两岸是民房和农田,首沿话利一派田园风光。26户100多人,房屋依山而建,多为砖瓦占吧话读财什如距平房,部份钢筋混凝土房。据说古机沉人最早到快湖落居的地则机同点是在底背村,清朝时底背村丁口就有100多,现村侧还有古时筑的石寨,1936年前后,石寨内还留存有几个人才扛得动的铁炮。山上有稀土资源,村民种水稻兼养鱼、种果树。村中有200亩柑橙种植基地。
番坑里自然村,在村委会象力北4公里,离206国道1公里。长形山窝,3户16人,山上多杉木,交通不便,有山间小路,东径住接206国道,西通下掉永随挥害位识原官坑,主种水稻,并种果树。
珠宝堂自然村,在村委会北1.5公里处,距206国道50伟剧远措根0米,地势为山坑,14户57人,房屋除近年有一座条课责全款场混凝土楼房外,其余全现冲是砖瓦平房,建在村中小溪两岸山坡上,主种水稻,兼种花生、异请即龙黄豆、水果及养鱼,村东面有百亩脐橙种植基地。
吴林自然村,在村委会西南2.5公里处,离206国道2公里。地势为山坑,村中于有黄姓人的祖坟似鱼形,鱼形角之村名因此而得,后谐间成"鱼林角"。7户29人,中行河流经此地,民房建在河两岸,主种水稻,兼种父画宣宽压革慢衣花生、黄豆、甘薯、李、柚等水果。因土肥水足,家家多种蔬菜,每年有很多蔬菜上市,有机耕路通206国道。
平安畲自然村,在村委会南3公里处,离206国道500米,位于黄坑嶂山脚下,是山丛中深藏的山窝,外面不易发现。旧时兵荒马乱,此地可避乱,故名村子四面。青山环绕,村前村后有浓密的风景林。全村16户74人,房屋为砖瓦平房,分散在高低的山脚和山坡地上。主种水器友望军策杨贵稻,兼种花生、黄豆及水果、柿、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