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从形式回到历史:20世纪西方文论与学科体制探讨

《从形式回来自到历史:20世纪西方文论与学科体制探讨》是201360百科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小取老思委针执整我的图书,作者是周小仪。

  • 中文名 从形式回到历史:20世纪西方文论与学科体制探讨
  • 别名 20世纪西方文论与学科体制探讨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周小仪
  • 出版时间 2010

作者简介

  周小仪,英国兰开斯特大学英国文学博士,国际比较文学协会(ICLA)理事。1994年起在北京来自大学英语系从事英国文学与西方文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曾任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研究员(1997--2000),台湾佛光大学文学系客座教授(2004),美国杜克大学富布莱特访问学者(2008--2009)。主要研究领360百科域为英国唯美主义、消费文化理论、20世纪西方文论、比较文学。著有《超越唯美主义:奥斯卡·王尔德与消费社会》(英文版,北京大学出版社,l996),《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北京大学长顶沙文出版社,2(3(32,获2004年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细木紧兰三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自1994年起在《外国文学评论》、《国外文学》、《外国文学》、《北京大学学报》、《中国比较文学》、《译林》、《文化研究》、士作《现代中国》等刊物和论文集中发表中文论文30多篇;在ARIEL,boundary 2,WorldEnglishes,TheJoumal ofthe Oriental Society ofAustralia,Literar占章y Research等国外学术刊物和论文集中发表英文学术论文l0多篇。

编辑推荐

  由余晓明编著的《文学研究的生态学隐喻》是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观察、研究和解释文学以及文学与"文学的环境"(精神圈)之间的鲁顾亲肥文科关系。首先讨论了生态学的思想史范式意义,认为生态学是关于复杂性的科学。文学的生态学的隐喻,意味着我们应当重新认识文学和文学理论的复杂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文学与宗教的关系、文学与政治的回环关系、文学与意识形态的错综关系、文学与经济的协同与颉颃关系、文学与法律既协同互渗又相互龃龉的关系以及文学与地缘的关系。

内容简介

  《从形式回到历史:20世纪西方文论与学科体制探讨》不同于一般的文论史和教材类著作,它包含了作者多年研究文学理论的心得体会。本书立论新颖,观点独特,论述详尽,涉及题材广泛。从文艺的根本问来自题到各个文学学科的体制建构,这部著作都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作者在如下几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一、提出在中国流行的普遍主义的文学性概念是现代性认同的产物,而文学作为转喻是社会历史文化实践的能指。

  二、从上述现代性认同的角度考察了现代文学批评、比较文学研究、英国文学研究等学科的意识形态性。

  三、吸收詹明信有挥标挥法关形式主义和历史主义相结合的文艺思想,在文学研究中倡导从形式回到历史的方法论,并以此解释了跨学科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四、吸收拉康和齐泽克等人的思想,划分出三种主体性;并运用"剩余快感"理论解360百科释了"典型情感"和作者概念。

  五、从全球化角度考察文学理论的社会功能:中国对西方批判理论的运用实际上是对资本主义全球化体系的补充。

  作者遵循马克思主义文学缺饭支混核物垂叶争批评的基本立场,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为理论工具,对当代中国的文艺问题作出自己的阐释,表现出浓厚的生活关怀,是一部有底吃执式特翻短的载社会意义的理论著作。

媒体评论

  周小仪在这部著作中所涉及的问题大多马古观束计针历数是当代学界所关心的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特别是在有关文学性和西方文论在中国的接受这些章节中,作者从全球化的角度考察了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学观念进行本土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并指出西方文论的意识形态性和社会功能。作者对西方文论并非简单的介绍,而是研究它们在中国的变异,这一点境压威是值得称赞的。此外,从方法论上看,作者基本上是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从社会现实的角度考察思想观念的变革,但作者加进了现代心理分析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内容,正如标题所示,从形式回到历史,这使得这项研究避免了简单化,配联停彰显了论题的复杂性。这是本书方法论上的特点。

  --北京深限松推师范大学教授 刘象愚

目录

  导言

  上编 理论和概念

  第一章 文学性作为文化实践的能指和转喻

  一、"文学性"及其理论背景

  二、文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三、"文学"一词的起源与现代文学约受音松变差连州听此观念的确立

  四、英国文学的体制化

  五、知识型

  六、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

  七、话语实践

  八、意识形态

  九、心理分析

  十、一个案例和结论

  第二章 方法论:从形式回到历史

  一、形式主义批评的成就与局限

  二、文化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第三章 无意识的主体与拉康的想像界

  一、拉康的案突逐倒翻青歌坐思想渊源:黑格尔哲学

差端排较稳尔黄哥文洲  二、主体与他者的肯定性关系:镜像作为同一性幻觉

  三、主体与他者的否定性关系:妄想型与攻击型人格

  第四章 作务富免阶略衡报答执祖才者、主体的能动性与剩余快感

  一、"作者"概说

  二、自我/面具概念与抓杨八向较水翻文学批评中的修辞学作者

  三、当代主体理论与人文主义作者概念的解构

  四、作者与主语装弦使省没硫内据体的能动性

  第五章 社会历史视野中的文学批评

  第换心孔负香环汉医六章 20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流秋丰府己助取耐般过

  一、20世纪西方文论的理论转向

  二、以人文主义为基础的文论

  三、以科学主义席作苏照权固为基础的文论

  四、当代文论

  下编 学科与实践

  第七章 西方文论与现代性认同

  一、对普遍性的追求

  二、"失语症"、"中国流派"和"新左派"

  第八章 英国文学研究的模式与立场

  一、求新声于异邦:中国早期对英国文学的评论与介绍

  二、精华与糟粕:l940年代以后英国文学研究中批判传统的建立

  三、审美的复归:l980年代及1990年代初的英国文学研究

  四、非殖民化:英国文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九章 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

  第十章 批评理论之兴衰与全球化资本主义

  一、批评理论的"终结"及其论争

  二、批评理论存当代中国的社会功能

  三、批评理论对于"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国家的不同意义

  附录一 文学批评观念在现代中国的演变

  附录二 比较文学研究的意识形态功能

  一、l920年代到l950年代的中国比较文学研究

  二、l970年代末至l990年代的中国比较文学研究

  三、比较文学的意识形态功能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从形式回到历史:20世纪西方文论与学科体制探讨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