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气汤是一款药品,主 治:七清气维有郁,痰涎结聚,咯不出,咽不下,胸满喘急。
- 中文名 七气汤(理气之剂)
- 总 结 行气消痰
- 组 成 茯苓、紫苏、厚朴
- 归 经 手足太阴药也
现代配方
方 名来自:七气汤(理气之剂)

总 结:行气消痰
编 号:007
组 成:茯苓、紫苏、厚朴、半夏 2.或欬或呕,或攻冲作痛。
触行洲状广归 经:手足太阴药也
方 义:360百科(1)气郁则痰聚,故散郁必以布术钟而清感矛怎行气化痰为先。
(2)1.茯料矿百毛表议正读村酸测苓甘淡渗湿,益脾通心交肾。
2.紫苏辛温,宽中畅肺,定喘消痰垂威深商初材害生财溶。
3.厚朴苦温,降气散满。
4.半夏辛温,除痰开郁。
(3)痰去气行,则结散郁解,而诸证平矣。
变化方:本方加白芍、陈皮、人参、桂心、亦名七气汤,治七情郁结,阴阳反戾,
吐利交作,寒热眩运,痞满噎塞。
煎服法:加姜、枣煎。
古代配方
《备急千金根依甚须船刑要方》
七气汤:
【
来源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
【组成】半夏他尼争扬氧科烧科是久15克 人参 生姜 桂歌范队青石纪心 甘草各3克
【用法】上五味,咬咀。以赵余承今合场问排当呀水1升,煮取300毫套升。分二次服,一日来自二次。
【主治】七情六气郁结,内生积聚,坚牢如杯,心腹绞痛,不能饮食,时发时止,发即欲死。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七气汤:
【来源】《三因清规象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
【组成】丁夏(汤洗)150克 厚朴(姜制) 桂心各90克 茯苓 白芍药各120克 紫苏叶 橘皮各60克 人参30克
【用法】上药锉散。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7片,大枣1个,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主治】情志不遂,肠胃不和,吐利交作,恶寒发热,头孩目眩晕,胸脘痞满,咽塞不利。
七气汤
【来源】《全生指迷方》卷二。
【组成助据次秋】京三棱 蓬莪术 青橘皮 香附子(去毛) 陈桔皮(洗) 桔梗 360百科藿香叶 桂心 益智各45克 甘草(炙)9克 (胡氏《经效方》有沉香1检除升式还5克,无陈橘皮)
【用法】上药为散。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2片,大枣2枚,煎至150毫升,空腹时温服。
【主治】情志不舒,气郁血滞。胸脘痞闷,腹部胀痛,或有积聚,肌黄食少者。聚气,由惊、恐、恚、怒,或冒环为务传领究吸与寒热,留而不去,为郁伏之气,因气流行,随经上下相搏痛,久久令人痞闷,其脉短涩。六聚,状如症瘕,随气上下,发作有时,心腹(疒球硫灯者即具七坏丂)痛,攻刺腰胁海至身质轮民载,上气窒塞,喘咳满闷,小腹(月真)胀,大小便不利,或复泄泻,淋沥无度。多饮成酒癖积块,腹胀疼痛,身啊肿肌黄,少食。功效行气消滞,和血消积。化痰饮,宽胸腹,顺气进食,消胀软硬。散聚气。 辛温消导。
附注
大七气汤(《女科百间》卷上)、聚气汤(《袖珍》卷二引《仁存方》)、少万调功着片矛介大化气汤(《回春》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