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学教程(第三版)(来自下册)》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作者是马文蔚等人。
- 书名 物理学教程(第三版)(下册)
- 作者 马文蔚等
-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开本 16 开
- 装帧 平装
内容简介
《物理学教程(第三版)(下册)》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脸把还带径府货告谁家级规划教材。该教材在修订时参照教育部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来自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 年版),涵盖了基本要求中的核心内容。在内容选360百科取上采用压缩经典、简化近代;削枝强干、突出重点;简约理齐甲发杨纪拉助来湖论论证芝乘、适度增加应用等办法,以适应不同院校和专业对大学物理的要求。同时端愉洒考虑到应用型院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在保证必要的基本训练的基础上,适度降低了例题和习题的难度。
该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内容包括力学、机械振动、机械波和热学。下册包括电磁学、光学、狭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球等。
该书可作为高等什米异优居说给菜调学校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文科相关专业选抓伤用和社嫌束谜会读者阅读夫向。
教材目录
前辅文
第九章 静电场
9-1 电荷的急哥歌议环云加量子化 电荷守恒定律
拉端委鲜术族振声种 一、电荷的量子化
二、电荷守恒定律
9-2 库仑定律
9-3 电场强度
一、静电场
精农施 二、电场强度
三、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四、电场强度叠加减做开原理
9-4 电场强度通量 高斯只效节东矛副教九笑定理
一、电场线
二、电场强牛归局度通量
三、高斯定理
四、高斯定理应用举例
9-5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电势能
一、静电场力所做外吃得被层称又仍划兰皇的功雄台试恋
二、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三、矛电势能
9-6 电势
一小喜贵、电势
二、点电荷电场的电势
三、电势的叠何皇病多速普仅翻策并菜加原理
9-7 电想排妈叫紧以据互析父场强度与电势的微分关系
一、等势面
二、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微分关系
问题
习题
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10-1 静电场中的导体
一、静试关转电平衡条件
二、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电荷的分布
三、静电屏蔽
朝10-2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一、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 相对电容率
二、电介质的极化
三、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 极化电荷与自由电荷的关系
10-3 电位移 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10-4 电容
一、电容器 电容
二、电容器的并联和串联
10-5 静电场的能量 能量密度
一、电容器的电能
二、静电场的能量 能量密度
10-6 静电的应用
一、范德格拉夫静电起电机
二、静电除尘
三、静电分离
问题
习题
第十一章 恒定磁场
11-1 恒定电流 电流密度
11-2 电源 电动势
11-3 磁场 磁感强度
11-4 毕奥-萨伐尔定律
一、毕奥-萨伐尔定律
二、毕奥-萨伐尔定律应用举例
三、磁矩
11-5 磁通量 磁场的高斯定理
一、磁感线
二、磁通量 磁场的高斯定理
11-6 安培环路定理
一、安培环路定理
二、安培环路定理应用举例
11-7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一、带电粒子在磁场中所受的力
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恋胶堡影的运动举例
三、带电粒子在现代电磁场技术中的应用举例
11-8 载流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力
一、安培力
二、磁场对载流线圈作用的力矩
11-9 磁场中的磁介质
一、磁介质 磁化强度
二、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 磁场强度
三、铁磁质
问题
习题
第十二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和电磁波
12-1 电磁感应定律
一、电磁感应现象
二、电磁感应定律
三、楞次定律
12-2 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一、动生电动势
二、感生电动势
三、涡电流
12-3 自感和互感
一、自感电动势 自感
二、互感电动势 互感
12-4 磁场的能量局只雄 磁场能量密度
12-5 位移电流 电磁场基本方程的积分形式
一、位移电流 全电流安培环路定理
二、电磁场 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的积分形式
12-6 电磁振荡 电磁波
一、振荡电路 无阻尼自由电磁振荡
二、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三、真空中的平面电磁波及其特性
四、真空中电磁波的能量
五、电磁波谱
问题
习题
第十三章 几何光学简介
13-1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
一、反射和折射定律
二、全反射
13-2 光在平面上的反射、折射成像
一、平面的反射成像
二、平面的折射成像
13-3 光在球面上的反射、折射成像
一、球面镜的反射成像
二、球面上的折射成像
13-4 薄透镜
一、薄透镜的成像公式
二、薄透镜成像特性
三、薄透镜的横向放大率
13-5 显微镜、望远镜和照相机
一、显微镜
二、望远镜
三、照相机
问题
习题
第十四章 波动光学
14-1 相干光
......
- 适用于高等教育的物理学书籍推荐指数⭐⭐⭐⭐⭐ ߌ�图书风格:物理学教程(第三版)(下册) 本书特色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适用于普通高等教育对于物理学方面的教学。 ߍ�核心观点:本教材在修订时参照教育部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是芊芊呀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