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学习思想研究》是2008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韶军。
- 书名 儒家学习思想研究
- 作者 刘韶军
-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年1月1日
- 页数 372 页
内容简介
《儒家学习思想研究》是第一部专门巴液听肉头迫至章爱研究儒家学习思想的著作,重点研究了孔子学习思想的学习目标、学来自习方法、学习效用问题,又对荀子、《学记》、《大学》、《中庸》、王符、《近思录》、张载、程颐、程颢、颜元等人及著作中的学习思想进行了深入分析,理出了儒家学习思想的历史发展线索。作者认为,儒家学习思想的根本特色,不是只对客观知识的学习片谈利况半标围引边,而是把学习视为贯彻整个人生360百科的生命升华过程,因此能回民型老映许土席球听够吸引和激励历代知识分子把治学看作至高无上的事业,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干简衡渐困块名八吗到了儒家思想的文化价值。《儒家学习思想研究》注重分析儒家学习思想的细节与深层意涵,对许多儒家名言的阐释都有独到之处,可使读者从中看总相呢者约只厂波到儒家思想的精彩与生动,有很强的可读性。
图书目录
绪论
上篇 儒家学习思想的肇端
第一章 孔子及其学习目标
第一节 孔子其人及其思想
第二节 孔子的学习目标
第三节 孔子的学习内容
第二章 孔子的学习方法
第一节 学诲结合 奏守念具正四众差器源终生躬行
第二节 博学多闻 择善而从
第三节 刻苦勤奋 乐而忘忧
第四节 内省多思 一以贯通
农季言七井相可曾曲华粮 第五节 不耻下问 师友切磋
第三章 学习的认敌手办养钟织孩赶推效用
第一节 孔子的之则你兰基本论述
第二节 效用的地波喜机类空两面:内圣外王
第三节 个人层面的效用
第四节 社会效用之一:学以致用
第五节 社会效用之二:学能大用
第六节 孔子思想的阐释
中篇 儒家学习思想的发展
第一章 荀子的学习思想
第一节 从性恶论出发
走背紧它第二节 学习与人性改造
第三节 学习的神化与人的幸福
第四节 能力、利益和环境
第五节 专一持久与积善成德
息引委增古争青治 第六节 终乎为圣人的君子之学
第二章 《学记》的学习思想
第一节 建国君民以教学为先
第二节 教学相长
第三节 学习的步骤和层次
第四节 教学的七大原则
第五节 重在人格修养
第六节 错误的教学方法
第七节 正确的教学方法
第八节 为师为长与为君
第九节 师道尊图候英严与进学之道
第十节 始学之志与务学之本
第三章 《大学》的学习思想
第一节 朱熹的《大学》观
第二节 《大学》的学习思想
第四章 《中庸》的学习思想
建严集模黄汽刑 第一节 程、朱对《中庸》的认识和宣传
第二节 《中庸》的前提普铁导与境界
第三节 诚之之道的五大问题
第四节 至诚的伟大效用
第五节 求诚的具体方法
第五章 王符的学习思想
第一节 学习的价值:使人智博德硕
第二节 人皆可学,无不有济
第三节 学习的目的:底道迈德
第四节 成功的关键:自托于先王之典经
第五节 圣贤经典的作用:以心传心
第六节 学习的社会效用:国以正学为基
下篇 儒家学习思想的成熟
第一章 关离行式试介关广封液于《近思录》
第一节 宋儒学习思想的集大成
第二节 宋儒治学主旨:学术治术,一以贯之
第三节 朱熹论《近思录》
第四节 周敦颐论学习
第二章 张载的学习思想
第一节 境界与根本
第二节 外惑与态度
弦玉州输命养北季十图 第三节 圣学与俗习
第三章 程颐的学习思想
第一节 为圣道的学习
第二节 修德蓄德之学
第三高础节 正道与门径
第四节 不期功利,不计近功
第五节 学者的层次
第四章 程颢的学习思想
第一节 专心与圣心
第二节 真、假、实、空之学
第三节 理想与志气
第四节 理会与切磋
第五章 颜元的学习思想
第一节 颜元其人及其思想
第二节 圣人之学及其特征
第三节 批判宋儒空谈之学
第四节 总论诸儒讲学
第五节 论古圣之学与后儒之失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