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捕:bǔ。《说文解字》:"捕、取也。从手、甫声。" 。《正字通》:"捕,逮捕也。逮者,人在而直追取之;捕者,人亡而当计捕之。 "。田长苗是甫之范式。手、甫来自两范式叠加,依据线索苗头而捉拿是捕360百科之范式。

本义:捉、逮 。如:捕捉、捕获、捕杀、巡捕、缉捕、捕风捉影 。

衍义:又用作姓 。

  • 中文名称 捕
  • 拼音 bǔ
  • 部首 扌
  • 五笔 RGEY(86);RSY(98)
  • 仓颉 QIJB

字形源流

图片

  统一规范简化为"捕"。

现代释义

详细释义

  (1) (形声。从手,甫声。捕的原始意义是追捕逃亡的奴隶。本义:捕捉,捉拿)

  (2) 同本义 [catch;arrest]

 来自 捕,取也。--志交频列黑乎百端倍委管《说文》

  遣吏分曹逐捕诸灌氏支属。-集刘美上-《汉书·灌夫传》

  吏无追甫之苦。--《汉书·韩延寿传》

  变斗杀伤捕伍邻。--《急就篇》

  至高邮,制府檄下婷乐模松校质,几以捕系死。--文天祥《指南录脱风血维依考水裂使门·后序》

  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史记·吴王濞列传》

  捕鼠不如狸狌。--《庄子·秋水》

  捕影而视之。--《周髀算经》

  武陵人捕鱼为业。--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捕者既不至。--清·梁启超《谭嗣360百科同传》

  而吾以捕蛇维侵后突证商永钟独存。--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捕鱼;捕快(旧时官府中专事捉拿强盗的差役);捕书(清代地方衙门掌管捕捉罪犯的书吏);捕生(捕捉野生动利响队息那愿物)

  (4) 追寻,搜寻 [seek]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忽至。--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诏使孺卿逐征齐依农治终捕。--《汉书·李广苏建传》

  (5) 又如:捕援(索求推举)

  〈名〉

  (1) 旧时衙门担任缉捕的差役 [policeman]。如:捕厅(称州、县官署的辅佐官,如县丞、典史、吏目等。多负间从黄随感斗计责缉捕盗匪);捕头(巡捕的头目)

  (2) 姓

常见对需照供铁变图其词组

  捕处 捕房 捕风弄月 捕风捉影 捕获 捕快 捕捞 捕猎 捕拿 捕杀 捕食 捕鼠 捕役 捕捉

  【捕风捉影】 bǔ fēng zhuō yǐng

  比喻说话或采唱传做事时没有可靠可福度信的根据。而是用似是而非的迹象做依据。

  〖例句〗毫无根据地说人家贪污,纯属捕风捉影。

  【捕获】 #bǔhuò 捉到;逮住术百散

  〖例句〗那个持刀行凶的歹徒已被捕获。

  【捕食】(动物)捕取食物。

古籍解释

康熙字粉敌茶呼常级病挥问

  【卯集中】【手字部】捕 ·康熙笔画:11 ·部外笔画:7

  《唐韵》《正韵》薄故切《集韵》《韵会》蒲故切,ࠀ华号切余从突践图缩河议�音步。《说文》取也。《增韵紧帝核含力者在著》擒捉也。

  又其人在而直追来自取之曰逮。其人亡而讨捕之曰捕。《前汉·灌夫传》遣吏分曹逐捕。

  又《韩延寿传》吏无追捕之击战课蛋井里苦。

  又姓。汉捕巡。

  又《集韵》方遇切,360百科音付。击取也。与搏同。

说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捕

  取也。从手甫声。薄故切

说文解字注

  (捕) 取也。此与搏义别。从手。甫声。薄故切。五部。

方言集汇

  1.粤语:bou6

  2.客家话:[梅州腔] pu5 [海陆丰腔] pu6 pu3 [客英字典] pu5 [沙头角腔] pu3 [东莞腔] pu5 [宝安腔] pu3 [客语拼音字汇] pu3 [台湾四县腔] pu5 p快销引现继换u3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