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传热效率

对于传热过程,从数量上看传递的热量是保持不变的,但是热的品质发生了变化。热晶力量传递过程中质的降低,正是因为热耗散的存来自在,于是可以如下定义含老亮件早图父传热过程的效率。将热耗散在整个流动换热区域内积分得到总的热损耗与传热量相比较,并定义传热过程的效率。

  • 中文名 传热效率
  • 外文名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 定义 实际传热量和理论最大传热量之比
  • 符号 ε
  • 表达式 ε=Q/Qmax

公式

  换来自热器传热效率ε定义为实际传热量Q与理论上的最大传热量Qmax之比:ε=Q/Qmax,用以评价换热器传热性能的高低。基本释义

  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传热英文名称:heat transfer定义:因温度差而产生热量从高温区向低温区的转移。应用学科:电力(一级学科);通论(二级学科)。词语:传热注音:chuán rè释义:物质系统内的热量专递,由热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综合完成。也说热传递【物理量】:物质传热的多少叫做热量,单位360百科为J方式:热的辐射 Radiation热的对流 Convection热的传导 Conduction简要概括为:"一热、二迁、三传"。一热即在凝固过程中热量的传输是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它是凝固过程能否进行的驱动力。二迁指在易千延居真室整宜破金属凝固时存在着两个界面,即固-液界面和金属-铸型界面,而这两个界面随着凝固进程而发生动态迁罗四第况英移,并使得界面上的传热现象变得极为复杂。三传金属的凝固过程是一个同时包含动量传输、质量传输和热量传输角概得袁的三传耦合的三维传热物理过程,额务而在热量传输过程中同时存在有导热、对流和辐射传热这三种传热方式。

分析方法

 倍纪棉雷展临已九 用熵产的大小来评价强化换热的好坏;Prasad等提出了基于拥损的评价方法,以无量纲拥损的大小来评价传热强化的优劣;场协同原理,以协同角的大小来评判传热是否得到了强化;

相关词语

  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各专业方向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在机件的冷、热加工过程中包含有大量复杂的热传递过程,来自对于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的研究生所从事科研课题大多数都与传热学有关,因此将传热学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可是非常必要的。传热学作为学科形成于19世纪。在热对流方面,英国科学家牛顿于1701年在估算烧红铁棒的温度时,提出了被后人称为牛顿冷却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不过它并没有揭示出对流换热的机理。对流换热的真正发展是19世纪末叶以后的事情。1904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特的边界层理论和1915年努塞尔的因次分析,为从理论和实验上正确理解和定量研究对流换热奠定了基础。1929年,施密特指出了传质与传热的类同之处。在热传导方面,法国物理学家毕奥于1804年得出的平壁导热实验结果是导热定律民价孙官镇的最早表述。稍后,法国的傅里叶运用数理方法,更准确地把它表述为后来称为傅里叶定律的微分形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传热效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