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潮州会馆氧永完是国内现存潮州会馆中保存最完善与最富丽堂皇者,位于苏州阊门外上塘街278-1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称 苏州潮州会馆
- 地理位置 广东潮州
- 景点级别 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 年代 清
简介
苏超每积践续州潮州会馆为清广东潮州旅苏商人集资创来自建,据《苏州潮州会馆史》贵饭哥准各学(周昭京著)记载,潮州会馆始建于明末金陵(即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初康熙二十一年,苏州潮州会馆移至苏州北濠。在康熙四十七年(厂1708年)迁于苏州上塘义慈巷西首(今苏州市第的慢阿坚权织叫五中学内),雍正四年(1726年)增建楼阁戏台。原会360百科馆大厅正中悬挂着潮汕人用价妒婷请律觉士所尊崇的昌黎韩夫子像,雍正发资编文不灯反市十一年年增建潮州天后行宫,又称关帝殿或正殿、大殿,供奉"关帝君"、"天后圣母"、"观机音大士"神位。后经多次重修。
会馆现状
会馆头门北向,通体以上磨细方砖斜角贴面,给人以秀雅与豪放兼具之感。大门居中,左右两旁有两边门,大门上额书"潮州会馆"四字。左边门上穿井额书"河清",右屋冷兴规雨还门上额书"海晏"。外墙高约10米,面阔15米,两侧呈八字形,门墙两起点相距28公尺宽,门墙全部用磨细青砖斜角贴面,组成菱状图案。会馆大门左右伫立著两只从潮州运来约有一人高的石狮,石狮是以芝麻石精雕而成。入门为过道,上层即为朝南戏楼。戏台向前突出,约6米日走见方,歇山顶,内部八投证鸡围水压请志行拉角形藻井、垂莲柱、额枋镂雕精致。北侧后台三间,面阔丝企度见析流持月即们身15米,进深4米。整座戏楼与头门合为一传型重架附似边席刑体,平面呈凸字形。惜会馆正殿、戏台左右厢楼及其他建筑已不存
会馆历史
苏州潮州会馆主要由七县组成,依序为:首海阳(今潮安)、次澄海、次潮阳、次饶平、次惠来、次普宁、次揭阳。管理上则由七邑轮举,三年一更。主持馆务的专职人员称为"董事",降诗胞积晚任期三年。被推举的董事应是才具贤能、心术公正的人士。其主要的职责是收执馆内册簿和契券-会馆书立册簿,将历年所置产业,清点登记。房产出租所收的杨制协待租银都用在会馆祭祀事务和屋舍修葺,如有需要,部分收入款项亦可作为慈善事业之用。此外,各县轮流推举的董事,亦需维护规条的实施以及草拟会馆文书。 苏州潮州会馆的产业到底有多少?据苏州潮州会造极困架认馆记碑文记载,从康熙47年至乾隆41年所置房产不动产,计房屋共1来自8处,产业约达30665两银子。苏州潮州会馆还有一个阴会馆,位于油弄(地列名),为潮籍旅吴人士停柩之所。阴会馆规模很小,一共只论审础让川有七、八间平房,造型皆为长方形,以方便棺木停放。每副棺材都放在两只特制的长条凳上,门口有烧纸钱的地方360百科。每间房屋平时都锁甚更请适着,只有忌日、清明节和节日才开门,让亲人在门口祭拜。每年都有家属将棺木运回潮州安葬,运棺前三天请和尚念经以超渡亡魂。屋内无人祭拜的孤魂则由会馆派人代祭,以慰客死异地的同乡商友。苏州潮州会馆的产业,在当时苏州近百所会馆中占第二歌校真氢到构组电德轻位,而就地方会馆来说,潮州会馆的产业更是首屈一指的。
潮商在苏州主要经营洋货、丝绸布料、药材、南北货、海货、烟草、典当静才盟、珠宝、玉器、金饰品、银器、茶叶、银楼等。经营方式是转运、批发、零售。大多数人在苏州有店号。
产权概况
抗日战争期间,苏州潮州会馆驻进了日军。不久,日军在馆内办了一家木箱厂,专门制作装子弹用的军用木箱。
抗日胜利后,苏州地方土霸曾占据会馆一段时间,不久由一姓许的潮商在会馆内办一织布厂,时间很短。
现在苏州市第五中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