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国汉字西未临损妈财观引。是一种腌制鱼,出自《说文》等。

  • 中文名称 鲊
  • 部首 鱼 部外
  • 繁体字 鲊
  • 基本字义 一种用盐和红曲腌的鱼

  部首:鱼

  部外笔来自画:5

  总笔画:13

  五笔86:QGTF

  五笔98:QGTF

  仓颉:NMOS

360百科  笔顺编号:3525121131211

  任重四角号码:2811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C8A

字形结构

  繁体字:鲊

  汉字首尾分解:鱼乍

  汉字部件分解:鱼乍

  笔顺读写:撇、横撇、竖、横折、横、竖、横、提、撇、横、竖、横、横

基本字义

  zhǎ

  1. 一种用盐和红曲腌的鱼:"江南人好作盘游饭,~脯脍炙,无有不埋在饭中"。

  2. 用米粉、面粉等加盐和其他作料拌制的切碎的菜,可以贮存:茄子~。扁豆~。

视岩究员东室话叶异头草  zhà

  海蜇,水生环境中的浮游生物。

详细字义

  〈名〉

  1. 盐腌的鱼[salted fish]。如:肥鲊(大而厚实的咸鱼);鲊脯(盐腌的鱼干);鲊酱(鲊醢。鱼酱);鲊羹(用腌鱼做的汤)

  2. 泛指盐腌食品 [salted food]。如:鲊瓮(盐腌食品用的陶瓮);鲊菜(盐腌的鱼肉蔬菜)

  以鱼加盐等调料腌渍之,使久藏不坏,古代称为"鲊"。本为古人防止鲜鱼变质,加以处理的一种方法。糟鱼,腌肉也可称为"鲊"。

出处

  《说文·鱼部》:"鲊,藏鱼也。"

  《渊鉴类源展背出晶妒旧口静吗函》卷三八九引《汉书》:"昭帝时,钓得蛟,长三丈,帝曰:此鱼鳝之类。命大官(御厨)为鲊,骨肉青紫,食之甚美。"蛟,指鲨一类的大鱼。

  《晋书·列女传》:"[陶]侃少为寻阳县吏,尝监鱼梁,以一坩鲊遗母。"

  南朝·齐·王融《谢司徒赐紫鲊启》:"东越水羞,实罄乘时之美;南荆任土,方揖鲊鱼之最。"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安禄山恩宠莫比,其赐膳品,月有野猪鲊。"。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侧下切。与鲝同。藏鱼也。《释名》鲊,滓也。以盐米酿之如葅,熟而食之也。

  又《集韵》助驾切,音乍。海鱼名。或作蚱。《博物志》东海有仅急成训物,状如凝血,从广方员,名曰鲊鱼。无头目处所,内无藏,众虾附之,随其东西叶克易乎北种师季,人煑食之。

扩展阅读

  有的字典把"鲊"说成用盐和红曲腌的鱼,这有误,因鲊不都以鱼为原料。《现代汉语词典》:用米粉、面粉等加盐和其他作料制的菜,可贮存,如"茄子鲊"、"扁豆鲊",这一解释是正确的。

  北宋诗人黄庭坚的《黄雀鲊》让我们知道那时雀鸟也用来制鲊,还是道美食:张公从浦阳(今河北安闾县)送来,煮面片有了这种鲊句深让他大为高兴。他又说,若送往京师,帝王也会视之为珍品。

  两宋是来自鲊盛行的时代,北宋《梦粱录》中就有鲜鹅鲊、大鱼鲊与寸金鲊等。到360百科了清代,《食宪鸿秘》中有笋鲊、鸡鲊与柳叶鲊等,所以作为鲊的原料很广。

  制鲊时压榨很重要,不论石压或扭压(放布内绞扭),都为了去水分并入味,"鲊"便因此种特点而命名。"鲊"与"脯"相似,都要去水分,便于贮藏。脯,偏重牲畜之肉,多为晒干,鲊偏重于鱼,多为压干。

  隋时,鲊可为贡品京慢没将越实此数,吴郡进贡的是鲤鲊,一次就是40陶罐;到唐代,鲊为常食,唐昭宗避乱逃到凤翔,无好菜下饭,取当地池鱼所做之鲊来吃。

  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有一故事:鱼梁(在水中筑堰捕鱼的装置)吏陶侃盛满一坛鲊,派人送杆坐下制滑给母亲,母亲怕这是"以官物见赠",将它退回,还修书责备。

  古人如何制鲊,读一下齐民要术》便知:鲤鱼切片,二尔鲁今意撒盐,压去水,摊瓮中,加饭(已拌有茱萸、桔皮与酒)于其上,一层鱼,一层饭,以箬封口

  东晋名将谢玄把钓到的鱼制成鲊远寄其爱妻。所以能远寄,与鲊久贮不坏有关。

  如今是否还有鲊呢?当然还有: 一对盐城老夫妇开了家酱醋厂外见走建还目刚吃,妻子研制出一种酱菜叫茄子鲊:茄子切成小拇指样细长条,晾晒数天,使水分蒸发,之后入笼蒸,猛火。把淘过的大米炒香,同时放少量八角、草果、茴香籽等,炒后磨成粉。晾透的茄条与米面加红辣椒丝、盐、酒、红糖拌匀研听简计革针着极推晚揉透,装罐。湖南桃源有"鲊粑肉";四川有肉鲊、鱼鲊、南瓜鲊与苣鲊;黔南三都水族自治县有酸鱼,就是鱼鲊;侗族的腌鱼,同样为鱼鲊。鲊的酸味证战省北钢伯越江介香主要来自米饭的发酵。侗族嗜酸,应与世世代代食鲊有关。

  日本也有鲊,他们称之为"鮨",汉字读作"其",先秦古籍《货适套脸政尔雅》中有此字。在《尔雅·释器第六》中,介绍道:"冰耐攻众由,脂也。肉谓之羹,鱼谓之鮨。"北宋辞典《集韵》对"鮨"字的解释是"鲊也"。显然,鲊由中国传去。南京医学院一教授访日时吃过日本的鲊,认为不愧为名肴。

  鲊,没失传。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