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嘎玛乡

嘎玛乡来自,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 ,地处卡若区北部,东与柴维乡相接360百科,东南、南与柴维乡、约巴相接,西、北与青海省囊谦县和西藏类乌齐县相接急让短程序前。 行政区域总面积393.40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嘎玛乡户籍人口4920人。

1959年,置嘎玛乡。1974年,改公社。1980年,复置乡。 2014年11月,嘎玛乡改属卡若区。 截至2020年6月,嘎玛乡辖1草养心沙刚散慢判益0个行政村。

2019年,嘎玛乡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

  • 中文名称 嘎玛乡
  • 行政区划代码 540302205000
  • 行政区类别 乡
  • 所属地区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
  • 地理位置 卡若区北部

基本信息

  嘎玛乡位于昌都市卡若区北部,扎曲河流域西部的广大地区。乡辖域东与柴维乡相接,东南部、南部与柴维乡、约巴乡相接,西部、北部与青海省囊谦县和西藏类乌齐县相接,面积393.33首镇意平方千米。扎曲河流经该乡约50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49个自然村(村民小组)。

  境内山高谷深,森林茂密,平均海拔3700米,旅游资源整练镇手食强丰富,交通相对较为便利。由于噶玛寺保存至今,民族民产间文化底蕴深厚,构成了民族民间手工艺传承的特殊地理环境。嘎玛民族手工艺包括:唐卡,佛像、宗教用品、服饰佩饰、生活用品打来自造,玛尼石雕刻等。

历史

  相传七世嘎玛巴曲扎江措从尼泊尔带来的两个擅造佛具的工匠,就安家落户在嘎玛乡瓦寨村白坡丛,逐步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嘎玛民族民间手工艺术。由于历史的、宗教和自然的原因,在匠人之乡以嘎玛为中心,逐渐分为两处民族手工业集散地。360百科一处是以打造寺庙供毛单温奉的各类佛像为主体的柴维乡翁达岗村,最初产生于十四世纪后期,随著强巴林寺(藏东最大的黄教寺庙)势力的强大而衍生;另一处是以雕镌佛教经耐长节眼吃息工龙们叶具为主体的嘎玛瓦寨村,其历史可追溯到十二世纪上半期,随噶玛寺(康区创建最早的寺庙,迄今已有850多年丝校悠久的历史)兴盛而兴起。

  嘎玛民族手工艺由所厚额歌案当控匠人代代相传,较少文字资料记载,但其名声历来在康巴地区食两左她把末西资也超有较大影响。其中唐卡画的历史可追溯到吐蕃时期,距今有7百多年的错星减怕助架历史。其画以长期发展起来的壁画艺术为基础,逐步演绎出一种独特、别具一格、易于收藏、利于宣传宗教的一种新型画种唐卡。嘎玛乡唐卡属"嘎玛噶志"画派,相传由郎卡扎西活佛所创,与其同时期的八世噶玛巴活佛米久多吉,奠定了"嘎玛噶志画派"的质国造型理论基础。16世纪,嘎玛噶志画派开始盛行康区,使仅起先后涌现出了一批大师。嘎玛噶志画派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生存地域与中原汉地紧密相连,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往也相对频繁,尤其在绘画方面,多受汉察车刚经苦地明代以后工笔重彩画和四村船联川绵竹木版年画的影响。其总体风格形成了有别于卫藏地区勉唐、钦则两大画派的独特面貌,佛像造型多南亚梵式风格,画面主体人物的色彩、技法为本土格调,背景山水风景、花卉草木又多汉式趣曲坚器物屋味的新画风。20该精组亲界态世纪初,噶志派艺术达到了更为完善和成熟的境界。

文化发展

  由于受"文革"影响,嘎玛民族手工艺一度濒于灭绝。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民族宗教政策全面落实以来,嘎玛民族手工艺得到了条保据增杀很友九新的发展,匠人逐步增多,许多濒临失传的技艺得以保护、活权究卫部飞之吧研传承。2002年,嘎玛乡被自治区命名为"民族民间手工艺术之乡"。

嘎玛乡民间工艺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针对西藏的情况制定农呀异别背封转灯尼工学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息逐究做敌政策,尤其是1992年全国乡镇企业工作会议以及全区乡镇企业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区党委、政府作出了《关于大力发展乡镇来自企业的决定》,制定了西藏发说汽保围助展乡镇企业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目标和任务。昌都县将嘎玛民族手工艺纳入乡镇企业管理范畴,多360百科次举办培训班,使宽半则补具难星打源继孙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一批老艺人在党委、政府的关心下,重操旧业,并悉心传授技艺,使一度濒临灭绝的民间手工艺得以传承。

  在政府的引导组织下,嘎玛民族手工艺在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上,不仅大胆采用了现代先进的淬火、煅烧等工艺,而且由单家独户作业过渡到了多匠联手,多户合作的生产经营格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产品上市周期;在生产内容及产品性质方面,也有了相应的转矛来动张安象变。由过去的专攻一品转向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上,即向多艺型发展,既会佛像、经具的制作,又会农牧生产用具及日用生活品的打造,随需而定,极大地避免了盲目性。这些措施,既传承了民间艺术,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农牧民增收。200逐注景容州4年,嘎玛乡确立了"文化女缩侵画立乡、旅游兴乡、生态美乡、手工艺富乡"的发展思路,将嘎玛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作为发展的基础,拓展了嘎斤答速是居玛民族手工艺发展的空间。

  2004年,抗击望技省坏植讨唐卡画艺人嘎玛德勒撰写出群差达来苦矛版了《佛像底线祖传技法》一书。

  2005年,卡若区文化工作重点放在了民间文化的收集整理,嘎玛民族手工艺是其中一个重点,对民间艺人进行调查、摸底,并将按照其艺术造诣、声望、贡献等一值物外极请见帮真素方面评选"十大民间艺人(民族手工艺类)",努力推动民族手工艺术的发展。

  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07年河触气学松的绿传,卡若区文化局申报嘎玛乡"嘎玛嘎赤"画派唐卡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2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展了嘎玛民族手工艺术调研、普查,深入研究其历史发展脉络、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建立起保护、继承的长效机制,扩大嘎玛民族手工艺术影响。卡若区拟建立以嘎玛候促映研磁大电力光程敌、柴维两乡为中心的民族手工业开发区,充分发挥当地民族手工业的传统优势,在不断更新技术和提高工艺水准的前提下,积极创办专业村、专业户,适度集中协作,形成生产规模,增加名优新特、属于自己的品牌。同时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的服务,尽快建立一个以产供销为一体的藏东民族手工业基础,使民族手工业真正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以发展旅游业为契机,将民族手工艺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发展适合旅游购物的民族手工艺产品,使嘎玛民族手工艺成为嘎玛旅游景区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今在嘎玛几乎家家会手艺,户户有场研口表传人。全乡1152个劳力中,就有专职银匠140人,画匠72人、石匠98人、木匠18人。这些匠人遍及该乡9个行政村,其中尤以嘎玛寺近前的瓦寨、里层久度轮省土、比如3村最为集中。民族手工艺人主动走出山村,外出联系销路,足迹遍布昌都各县、拉萨和青海、四川、云南等省藏区,声誉日益响亮。

  

相关研究

  嘎玛乡作为西藏著名的民族民间文化之乡,吸引了众多人类学、民族学、艺术学、藏学等领域的学者前往进行学术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有:

  土呷,康区昌都传统文化艺术精解,《西藏艺术研究》2001年第4期

  马丽化,嘎玛沟,一条文化风景线,《西藏文学》2002年第03期

  张建世,瓦寨村藏族银铜工艺调查,《西藏研究》2008年02期

  唐绪祥,西藏藏族金属工艺纪实,《装饰》2006年第10期

  刘冬梅,西藏昌都地区藏族民间美术资源调查,《中国藏学》2011年第2期

  刘冬梅,唐卡之乡的悸动,《西藏人文地理》2011年第3期

  刘冬梅,《造像的法度与创造力》,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出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嘎玛乡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