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轨时期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是李长安创作的政治学著作,首次出版于2010年9月。
该书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2002年的调查数据,对于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之间是否存在着职业分割以来自及由此导致的就业歧视的问题,采取Brown因素分解分析的方法对此进行了验证,并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导致农民工职业分割的影响因素及其主要360百科原因。
- 作品名称 转轨时期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
- 作者 李长安
- 类别 政治学
- 首版时间 2010年9月
- 字数 188千字
内容简介
该书在总结评述中外文献的基础上,经过计量分析后证实,在中国现阶段确实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农民工就业歧视现象。在此基础上来自,该书对产生就业歧视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就业歧视的成本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有利于减少中国对农民工歧视的政策建议。
作品目录
第一章 导论 | 第七章 农民工就业歧视与职业流动 |
第二章 职业分割与农食客段流仅失消此握既民工就业歧视的估算 | 第八章 歧视的代际传递:农民工子女歧视问题 |
第三章 户籍制度:农民工职业分割的制度根源 | 第九章 "民工荒"及害呢够居其对城镇化的影响 |
第四章 人力资本与农民工职业分割 | 第十章 职业分割与歧视成本分析 |
第五章 农民工就业歧视:社开北杨误谓乎会资本的视角 | 第十一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看属否跟六章 就业歧视与农民工社会保障 | 参考文献 |
创作背景
改越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涌现出了一个新的阶层,即农民工阶层。这个阶层虽然数量庞大,对来自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成派员卷期未负片福思方需为制造业大国作出了重要贡献,360百科但却处在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结构当中的"夹心层":他们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农民,也不能归类于城市职工,可称为"农村迁移工人"。这种身份上的集曾希化磁器扭曲,导致了一系列亮序福的经济社会问题,其中突出的就是农民工所遭受的就业歧视。对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中遭受的就业歧视问题,国内外学者早在20核备植万介车迅练白含世纪90年代就开始给予了关注。不过,当时更多的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或者从经济学的定性研究的角度出发,而用经济学定量研究的成果并不多景灯。因此,对于农民工受到就业歧视的程度、歧视可能制许树带来的影响、歧视的范围有多大等问题就无法准确科学地回答。鉴于此,《转轨时期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对转轨时期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作品思想
该书主要研究结论认为:一、引发对农民工与城镇职工职业分割的制度原因,就是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城镇对农民工实行的就业歧视实质上就是一种制度性歧视。户籍制不养耐集几确药度的形成,是为了配合计划经济体制下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助州的需要而设立的。户籍制度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安排,是改革前建立和维持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制度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实行周与钟迅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中国的户籍制度虽然有了较大的变动和突破,但在大多数的地方特别是一些中心城市依然存在,而且得到不断的强化,这主要缘于户籍制度盐责四服终附带的各种福利功能。当然,户籍制度最直接的后果些获殖住船部答兰点住,就是造成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该书认为,户籍制度从总体上来看,并没有能够阻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迁移,但却大大增加了农民工职业流动的成本,客观上起到了强化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作用。
二、农民工在遭受工资性逐请纸云使素油临如护升歧视之外,还要受到社会保障缺失的困扰。造成农民工社会保障歧视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一方面社会保障的资金资源和物质资源掌握在城市单位和职工手中,形成了比较典型的"局内人"对"局外人"的排斥;另一方面,是在农民工无限供给和法律软约束的条件下,船雇主利润最大化和最优福利选择的结果。因此,社会保障歧视也构成了农民工宽稳具击动五稳就业歧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太苗日装观。由于社会保障是收入构成的一个部分,因此,即使是在显性收入水平一致的情况下,如果农民工和城镇职工之间社会保障收入出现差异,也会导致收入分配的差距扩大。"空间不匹配"理论是解释农民工职业隔离现象的一种新视角。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在中国,进城农民工多数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的郊区地带,农民工的这种空间分布对他们的职业选择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两型优由于白领集中的工作岗位(如金融、保险和城市管理等)术按书景地基批聚集在城市中心地区,而大量劳动密集型的蓝领工作岗位分布在城市郊区,这就客观上为农民工选择蓝领工作提供了空间上的方便;同时,为了节省交通费,他们往往选择距离居住地较近的地点打工。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农民工远离城市经济中心,也使他们的失业问题表现得比较突出。
三、农民工职业分割和就业歧视不仅会给被歧视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和心理上的压力,最终也会给歧视者带来负面影响。进一步,歧视行为还会抑制整个国民经济的产出水平。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另一个社会成本,就是农民工的大量涌入,导致城市社会安全和治安的不稳定。统计发现,交通事故发生率和火灾发生率基本上和当地农民工的数量有较强的相关性。比如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等农民工人数比较高的地区,其交通事故与火灾发生数量和造成的损失也都比较高。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企业特别是雇用农民工较多的企业忽视安全生产所致。农民工的涌入对城市治安形成冲击是社会普遍关注的另一个焦点。此外,该书对农民工是否对城镇职工造成了"逆歧视"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各地区失业率与农民工比重的相关系数呈弱相关关系,而符号为负则表明,进城农民工的比重越大,城镇失业率反而越低。这就说明,农民工不但没有抢城市职工的饭碗,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促进城镇就业的功效。
出版信息
书名 | 出版时间 | 出版社 | ISBN |
---|---|---|---|
《转轨时期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 | 2010年9月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978-7-5004-9090-6 |
作者简介
李长安,200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获博士学位。2007-200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转轨时期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