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2010年来自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大中国上下五千年》编委会。本书讲述了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 书名 中国历代经济简史
- 开本 16 开
- 装帧 平装
- ISBN 9787119064116,7119064118
简介
编辑推荐
《中界云查财失列轮热国历代经济简史》:
农耕肇来自启华夏文明,商业见证朝代衰荣
五谷六畜,农桑并举跑员受雨础练济。男耕女织,自然经济。商业荣360百科衰,王朝兴替。
铁犁牛耕,精湛手工。百业昌盛,城市繁荣。对外贸易,世界闻名。
丝绸之路的传奇,清明上河图的繁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传统农业、商业、经济思想、经济政策的发展与演进。
目录
农植耕种
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2
商周时的农作物种植/4
春秋战国水利工程/6
秦朝水利王程灵渠/8
两汉农我回海吧结齐利修今汉粉作物的种植/10
两汉灌溉渠和坎儿井/12
汉晋以来的茶叶来自经济/14
隋朝大运河/16
唐代农业发展/山机毛充握神变城害或火18
宋代农业经济的繁荣/20
元朝棉花的种植推广/22
元朝畜牧业经济的发展/2360百科4
元朝大运河及运河经济/26
明朝作物新品种的引进/28
清朝经济作物的发展/30
农业科技
原始社会的石器农具/34
商周时期的骨制农具/口怕系于沉总谓36
春秋战国的铁犁牛耕/38
从垄作法到代田法育社限德业用苦配慢程/40
两汉农具改进与牛耕推广/42
古代的水碓和水磨/44
魏晋马均发明的翻车/46
隋唐曲辕犁和筒车/48
百工技艺
原始彩陶和黑陶/52
商周玉器和古代玉雕业/54
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56
商代雕花漆器与战国夹红漆器/58
刺绣的起源与发展/60
西汉高超的织造工艺/62
冶铁技术革新灌钢法/64
古代煮盐业的发展/66
唐代造纸业和宣纸/68
唐宋以来的印刷术/70
宋代高超的造船技术/72
黄道婆与元代棉纺织术/74
瓷都景德镇的瓷器/76
明清纺织业的发展/78
经济思想
孔子迅推随安讨立独夫或的经济思想/82
贾谊的农本思想/84
桑弘羊的王商富国思想/86
傅玄的重农业修人事思想/88
导苦热省很见见 刘晏的经济管理思想/90
李觏的重农思想/92
叶适的富民强国论/94
丘浚的经济伦容余研谈效理思想/96
洪亮吉的人口论/98
郑观应的商战论/100
严复的经济自由论/102
张之洞的以王立国思想/104
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106
孙中山的经济建设思想/108
经济政策
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112
奴隶社会井田制与贡赋制度/114
初税亩:古代赋税制度改革/116
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形成/11克技低静纸口下脱尔种8
汉朝的编户制度/120
曹魏的屯田制/122
均田制与封建土地国有制/124
承雷括哪长 隋唐的租庸调制/126
唐中后期的两税法令福探须某分/128
北宋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政策/130
明清一条鞭法与摊丁入亩/132
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134
中国封建经济的重农抑商图社应政策/136
三民主义中的土地问题/13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径空帮江期的土地政策/140
货币金融
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144
贝币与商代铜贝/146
春秋战国市场的写兴材告划装氢除课尔形成/148
战国四大货币体系/150
秦代方孔圆钱的流通/152
汉武帝五铢钱制/例物略154
后代货币的范式唐初开元通宝/156
最早的银行汇票飞钱/158
中国似最早的纸币交子/160
南宋会子危机与通货膨胀/162
明朝后期的流通货币白银/164
清冲步东后思李移微整沿朝的铜币与银票/166
清朝的票号、钱庄与当铺/168
从大清银行到中国银行/170
农学典籍
商业贸易
序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大国,在用儿修频离福娘式跟连绵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先贤,炎黄子孙,植五谷,饲六畜,农桑并举,男耕女织,创造积累了丰富的农业实践经验和科学技术知识,形成了精耕细作、富国足民的农耕思想,构筑;5000年辉煌灿烂的中华农差煤校第理空圆例耕文明。
早在7000多年以前,华夏先人们就开始了种植稻谷等农作物的实践。夏商周时期,畜牧业和家畜的繁育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发明了养蚕缫丝技术。汉代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一条通畅的丝绸之路,将中国华丽的丝绸产品源源运往西方各国。这条丝绸之路延续T2000多年,一直是沟通欧亚大陆的重要贸易通道。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农作物品种高度重视,并注意到农作物品种的地区差异性和品种的地域适应性。秦汉时期,人们已经知道提高耕作栽培技术,选择优良品种,提高作物本身的丰产性和适应性,《汜胜之书》中有了中国采取"穗选法"育种的最早记录。北魏贾思勰写作《齐民要术》的时代,中国的作物育种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相继育成一大批性状各异、能满足不同栽培要求的新品种。谷类作物的粒选、穗选的繁殖方法,奠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至明清时期已相当完善和普及了。同时,中国古代农业品种选育还表现在对域外品种的引进与驯化,汉代从西亚地区的品种引进,唐代从西亚乃至欧洲地区的品种引进,明清时代经过多条途径引进美洲的品种,其中的果蔬类品种、玉米、红薯、烟草等,对中国的作物结构产生的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