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是2003年10月1日岳麓书社出版的图书。本书讲述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若干问题及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负面影响。

  • 书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
  • 出版社 岳麓书社
  • 出版时间 2003年10月1日
  • 页数 382 页
  • 开本 32 开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若干问题探讨

  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负面影

  三、唐宋时期自然环境的变化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四、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技术进来自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动力之一

  一、技术进步和唐代江南的水利、农业

  二、技术进步和宋代江南的水利、农业

 末绿验英值 三、技术进步和唐五代航运业的发展

  四、技术进步和宋代航运业的发展

  五、技术进步和唐宋冶金、制造业的成就与局限

  第三章 制度变迁: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动力之二

手集出都院费科修  一、关于国家界定产权问题

  二、关于租金最大化问题

  三、"统治者的权力扩散"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关系

  第四章 唐宋江南经济研究

  一、唐五代太湖地区经济试

  二、关于唐五代太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再认识

  三、具义尽对注数着五代时期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的农业经济

  四、唐五代长江中360百科游经济发展的新动向

  五、宋代福建山区经济的发展

  六、宋代福建沿海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七、五代十国商品经济的初步考察

  八、五代两黄杆执据绝算找要金宋闽赣的商品交流

  九、宋代福建沿海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

  十、福建历史上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

  后记

  再版可当蒸办声列道害乱环后记

图书信息

  判孙乐育厂出版社:岳麓书社; 第1版 (2003年10月婷约担务坐批1日)

  丛书名:强史学丛书

  精装:382页

  开本:32开

  ISB必任聚印绿迅岩N:7806652981

  形码:9787806652985

作者简介

  郑学蒙,1937年9月生于浙江省天台县,196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现任该校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代表作有:《五代十国史研究》(1991年)、(中国赋役制度史》(主编,1994年出版,20系验候充矿军算次00年重版)、《中国古代经济重来自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1994年出版,2000年氢怎林社阻长原动消线重版)、《中国企业史》(古代卷)(主编,2002年)等。荣获川武住速需短较整一、二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等奖励。

内容360百科简介

  《中国古深防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一书是我十余年来探索唐宋江南每目答治频上样钢棉货经济发展规律和特点的一个总结,其中约百分之六十的文字已发表。现在趁这本书出版的机会说一下本课题的研究过程。

  大约在七十年代末,我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的教学中发现自己对明中叶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前提"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就萌发了研究一下唐宋商品经济的愿茶步序顺望,看看资本主义萌芽是怎样从古代的商品货币经又既沉论娘吧再宪济中开始的。我做的第一介认考去下仅个课题是《唐代商人和尼面缩程右凯功预世龙商业资本的若干问题》和好书松批,发表在《厦门大学学报》1980年第4期。研究结果表明唐代商业资本的积累显然还不可能成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前提",其原因可能是商品经济的水平还未达到足以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程度,为了说明这一点,我开始商品经济的历史考察,写成《五代十国商品经济的初步考察》一文。并且由此人手,展开地区经济研究,试图发现传统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的较为具体的过程,故有《唐五代太湖地区经济试探》、《关于唐五代太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再认识》、《五代时期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的农业经济》、《试论唐五代长江中级都济女挥先式常游经济发展的新动向》以及有关福建经济发展的三篇论文(其中两篇与魏洪沼同志合作完成)。以上对太湖地区、长江中游(两湖、江西)、福建的区域经济研究结果,使我对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具体过程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对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中生产各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互为市场的关系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反观过去,自感浅薄。

  正在这个时候,我容听接敌景径图联苦王影也涉足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讨论。自从张家驹先生《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一书出版(1957年)以后,中假银而既鲜扬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问题引起史学界的注意,斯引绝销绝远沿讨论渐次展开,不少学甲记短向者就这个问题发表或简或详的意见(参阅《争鸣》(南昌)1990年第6期卢星、倪根金的"综述")。因为我已做过江南三个地区的初步研究,比较容易卷入这场讨低护量革道题仅盟吃论。1988年,我和陈衍殖山左想固序集内德同志合作写成了反映我们观点的《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若干问题》这篇长文,摘要刊登在《光明日报》1988年6月15日"史学"版上,全文承陈文华兄之垂爱发表在《农业考古》1991年第3期。这篇文章对南移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探讨,比如开发地区与经济重心地区的区别;南移的标准;南移完成时间;经济重心南移与政治中心分离以及对南方地主集团的依仗等等。总之,不再简单地描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诸方面表现了。

  在这个基础上,我申请到1990--1993年国家教委第二批博士点基金课题《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综合研究》。这个课题如何做?由于不愿重复描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和已提出的问题,我决心从技术进步人手,深入研究南方经济发展的内在原因。我曾在荷兰莱顿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欧洲高校作过学术访问,结识多位汉学家,我对他们运用技术史成果研究中国经济的成就表示惊叹。在考察欧洲工业革命历史过程中,也对欧洲技术史的作用有所认识。

  我以为中国学者对社会变革的分析偏重从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角度而疏于从生产力史角度去分析。原因是中国历史学者的自然科学素养较为不足,而自然科学史研究与社会经济史研究又尚未很好结合。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角度说,偏重生产关系已届从内因出发而不是从外因出发;但是从生产本身来说,生产力是内因,生产关系则是外因。就是说人的生产经验的积累、科学技术发明才是生产发展、经济进步的真正动力,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只是这种发展的外部条件。

  基于这种认识,我开始从技术进步角度,写成唐、宋航运业,唐、宋农田水利与农业以及冶金与制造业等三个领域五篇论文,力图从另一角度阐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现有的技术史研究成果给予我很大帮助,我在综合现有成果时也作了某些探讨。这样,我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问题的看法比以前有所加深。但是,纵观全书,无论经济进程或者技术进步的研究仍感不够全面深入,抛砖引玉而已,希望专家们多加指正。

  因为我长期担任学校行政领导工作,诸事丛集,以致这个课题延至今年始告完成。承蒙岳麓书社社长夏剑钦同志的垂爱,立刻批准出版本书;岳麓书社的管巧灵同志则是直接提议出版本书者。谨此一并致谢。

  厦门大学历史所的陈衍德、魏洪沼同志是本书四篇论文的合作者;美术系李文绚副教授为本书绘制了两幅插图;陈明光、施伟青、韩升诸同志以及研究生刘艳杰,热情关心支持本书的写作或提供资料、信息,在此也表示感谢。总之,一部书稿的出版,往往是集体智慧、劳动的结晶,斯言不虚也。

  本书获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资助。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一书是我十余年来探索唐宋江南经济发展规律和特点的一个总结,其中约百分之六十的文字已发表。现在趁这本书出版的机会说一下本课题的研究过程。

  大约在七十年代末,我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的教学中发现自己对明中叶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前提"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就萌发了研究一下唐宋商品经济的愿望,看看资本主义萌芽是怎样从古代的商品货币经济中开始的。我做的第一个课题是《唐代商人和商业资本的若干问题》,发表在《厦门大学学报》1980年第4期。研究结果表明唐代商业资本的积累显然还不可能成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前提",其原因可能是商品经济的水平还未达到足以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程度,为了说明这一点,我开始商品经济的历史考察,写成《五代十国商品经济的初步考察》一文。并且由此人手,展开地区经济研究,试图发现传统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的较为具体的过程,故有《唐五代太湖地区经济试探》、《关于唐五代太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再认识》、《五代时期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的农业经济》、《试论唐五代长江中游经济发展的新动向》以及有关福建经济发展的三篇论文(其中两篇与魏洪沼同志合作完成)。以上对太湖地区、长江中游(两湖、江西)、福建的区域经济研究结果,使我对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具体过程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对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中生产各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互为市场的关系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反观过去,自感浅薄。

  正在这个时候,我也涉足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讨论。自从张家驹先生《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一书出版(1957年)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问题引起史学界的注意,讨论渐次展开,不少学者就这个问题发表或简或详的意见(参阅《争鸣》(南昌)1990年第6期卢星、倪根金的"综述")。因为我已做过江南三个地区的初步研究,比较容易卷入这场讨论。1988年,我和陈衍德同志合作写成了反映我们观点的《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若干问题》这篇长文,摘要刊登在《光明日报》1988年6月15日"史学"版上,全文承陈文华兄之垂爱发表在《农业考古》1991年第3期。这篇文章对南移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探讨,比如开发地区与经济重心地区的区别;南移的标准;南移完成时间;经济重心南移与政治中心分离以及对南方地主集团的依仗等等。总之,不再简单地描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诸方面表现了。

  在这个基础上,我申请到1990--1993年国家教委第二批博士点基金课题《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综合研究》。这个课题如何做?由于不愿重复描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和已提出的问题,我决心从技术进步人手,深入研究南方经济发展的内在原因。我曾在荷兰莱顿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欧洲高校作过学术访问,结识多位汉学家,我对他们运用技术史成果研究中国经济的成就表示惊叹。在考察欧洲工业革命历史过程中,也对欧洲技术史的作用有所认识。

  我以为中国学者对社会变革的分析偏重从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角度而疏于从生产力史角度去分析。原因是中国历史学者的自然科学素养较为不足,而自然科学史研究与社会经济史研究又尚未很好结合。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角度说,偏重生产关系已届从内因出发而不是从外因出发;但是从生产本身来说,生产力是内因,生产关系则是外因。就是说人的生产经验的积累、科学技术发明才是生产发展、经济进步的真正动力,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只是这种发展的外部条件。

  基于这种认识,我开始从技术进步角度,写成唐、宋航运业,唐、宋农田水利与农业以及冶金与制造业等三个领域五篇论文,力图从另一角度阐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现有的技术史研究成果给予我很大帮助,我在综合现有成果时也作了某些探讨。这样,我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问题的看法比以前有所加深。但是,纵观全书,无论经济进程或者技术进步的研究仍感不够全面深入,抛砖引玉而已,希望专家们多加指正。

  因为我长期担任学校行政领导工作,诸事丛集,以致这个课题延至今年始告完成。承蒙岳麓书社社长夏剑钦同志的垂爱,立刻批准出版本书;岳麓书社的管巧灵同志则是直接提议出版本书者。谨此一并致谢。

  厦门大学历史所的陈衍德、魏洪沼同志是本书四篇论文的合作者;美术系李文绚副教授为本书绘制了两幅插图;陈明光、施伟青、韩升诸同志以及研究生刘艳杰,热情关心支持本书的写作或提供资料、信息,在此也表示感谢。总之,一部书稿的出版,往往是集体智慧、劳动的结晶,斯言不虚也。

  本书获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资助。

投稿须知

  作品内容

  来稿内容、字数不限,任何形式皆可,如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评论、论文、游记等。投稿作品必须出自原创,并且在中国期刊网首发,不得作假,一经发现,将取消作者的投稿资格,情节严重者,将在首页进行公布。投稿者若有抄袭、模仿他人作品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或者稿件内容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人格权的,由投稿者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作品发表要求:期刊网网站保留审稿、退稿和修改稿件的一切权力。

  期刊不接受含有下列内容之一的作品: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

  3、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

  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9、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版权要求

  1、所有作品无论是否发表,作者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

  2、所有投稿作品中国期刊网及其相关合作机构(包括网站、出版物、移动网络等),享有有使用权。

  稿件推荐

  1、可将各位网友及作者投交的稿件及联络方式放在作者投稿库,供众多合作刊及杂志社选择,如刊社编辑看中某位作者的稿件将直接联络该作者;作者根据情况自行决定是否让该刊社使用,使用条件由作者和刊社商议后自行决定。本站不负任何责任,也不会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也不会代刊社或者作者转款。

  2、各位作者如想经过本站将稿件推荐给各个刊社,请提供首发作品并注明作者联系方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