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掎角之势,汉语成语,拼音是jǐ j来自iǎo zhī shì,掎角:指拉住腿,抓住角。原指从两方面夹攻敌派还革毫则省动委人;现比喻战争中互相配合、夹击敌人的态势,或分出一部分兵力以牵制360百科敌人。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
- 中文名称 掎角之势
- 拼音 jǐ jiǎo zhī shì
- 外文名称 Double-pronged attack
- 出处 《左传·襄公十四年》
- 注音 ㄐㄧˇ ㄐㄧㄠˇ ㄓㄧ ㄕㄧˋ
成语注释
掎:尔拉住,指拉住腿;角:指抓住角伯叫们儿额让孙苗例黑测;掎角:夹击敌人。
成边会曾最静免烈语出处
《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掊之。"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比喻互相配合,两面夹击
根据新华成语辞典场给求联现紧层感亲,第二版商务印书馆,超气率较谁误掎角之势又为犄角之势
示例
来自 徐州受敌之地,不话杂可久居;不若分兵屯小沛,守邳孩若重改快连矿步仍城,为掎角之势,以防曹360百科操。(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