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谦,汉语词语,读音是zì qiān,意思是自抱谦逊态度,出自《大学》。
- 中文名称 自谦
- 拼音 zì qiān
- 释义 自己不亏心
- 出处 《大学》
出处
1、自我谦逊。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帝不纳。常自谦无德。"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为人不可不辨者,柔之与弱也,刚之与暴也……自谦之与自贱也,似是而非。"
《再生缘》第十四回:"千依百顺休骄傲,悦色和容要自若谦。"
2、自足;心安理得。
《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来自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朱熹 集注:"谦读确知步写距花刘为慊。慊,快也,足也……以自快足於己也。"
明 王守仁 《大学问》:"夫然后吾心快然,无复馀憾而自谦目革更运马资丰标矣。"
解释
自我谦华口县父看正误准逊、自足;心安理得、
相关成语
用于自谦的成语
- 千虑一得:愚来自笨人的细致考虑也会有可取的地方。出于《晏子 春秋杂下十八》:"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后常用为发表意见时的自谦之词。
- 诠才末学: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多用作自谦之词。
- 人微望轻:谓身份低下,资望不足。多用作自谦之词。
- 无以塞责:自谦之语。无法弥补自己应负的责任。
- 无能为役:①原指不足以供某人役使。后多用于自谦,表示才干比某些人低下。②泛指没有能力做好某件360百科事情。
- 信笔涂鸦:随便书写,字迹如同鸦群一样凌乱,比喻字写得很稚拙或胡乱写作。常用为自谦之词。语出唐卢仝《示添丁》诗:"不知四体正困惫,泥人啼哭声呀呀。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
- 以勤补拙:用勤奋补救笨拙,含有自谦之意。
- 备位充数:备位:如同尸位,意即徒在其位,不能尽职。是自谦不能做事之言。《汉书萧望之茶部厂传》:"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晏子春秋谏下》:"其女倒望善器的飞子往辞晏子之家,托曰:'负郭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
- 不揣冒昧:揣 chuǎi:估量,考虑。自谦之词。谓不自量,鲁莽无知。晋郭璞《〈尔雅〉序》:"璞不揆梼昧,少而勿焉。"郭沫若《海涛集我是中国人三》:"又看到日本学界也每每用汉文出书, 我真是不揣除京呢研冒昧,竟想把我的论著也拿去尝试。"
- 不敢自专:自专:赵技念擅自专断。不敢自作主张,独自行事。有自谦养各首房投缺目践之意。唐韩愈《褅袷议》:"凡在拟议,不敢自专。"
- 才薄智浅:才智浅薄。自谦之辞。明罗雨海倍松唱考微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八回:"某才薄智浅,不称其职。"
- 才疏学环看住定效整始率浅:疏:浅薄。才识不广,学问浅薄。多用作自谦词。 《汉书谷永传》:"臣才朽学浅,不通政事。"南朝梁刘勰《文 心雕龙神思》:"若学浅而空迟,才轻片境布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一回:"在下虽有此志,只是才挥程培基通疏学浅,年纪又轻,经练更少。"
- 何足挂齿: ①犹言哪里值得一提。用于表示轻视。 《汉书语本叔孙通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何足置齿牙间哉?"②旧时亦常用作自谦语。
- 匠门弃材:比喻无用之人。自谦之称。
- 谨谢不敏:犹言敬谢不敏。用作自谦或推托之辞。不敏,不聪明,则自措气干己消攻止无能力。
- 不登大雅之堂:不能进入高雅的厅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有时也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缘起首回:"这棉世拉备福以着士热志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种小说,局酸屋初名《金玉缘》。"
- 马齿徒增:《谷梁传僖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率义数争刑越乙树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后因以"马齿徒增"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
- 犬马之疾:谦称自己的疾病。
- 犬马之报:真诚报答他人的谦辞。
- 犬马之劳:为主无演子或他人尽力的谦辞。
- 一得之见:或妈油岁短染让粒一点见解。常用作谦辞。
- 一得之愚:对自己意见的谦词。犹言一点肤浅的见解。语出《晏子春秋杂下依少还主组鲁点阳诉化离十八》。
- 杯茗之敬款免联东样城:请人饮宴的谦辞。
- 笨鸟先飞:①笨鸟先飞。比喻笨人反而居先。②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先行一步。多用做谦辞。
- 不腆之仪:腆 tiǎn:丰厚;仪:礼物。不甚丰厚的礼物。旧时送礼的谦辞。《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 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 2 夕之卫。"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九回:"不腆之仪,预以犒从者。"
- 道微德薄:道行和才能都很差。多作谦辞。
- 德薄才疏:品行和才能均差。常作谦辞。明施耐庵《水浒全 传》第六十八回:"小弟德疏才薄,怎敢承当此位!若得居末,尚自过分。"
- 德薄能鲜:德行浅薄,才能不足。常作谦辞。宋欧阳修《泷 冈阡表》:"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 不知所云:《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不知所言"。本为谦词, 谓自己思绪紊乱,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今泛指言语混乱或空洞。
- 材疏志大:谓志向虽大而才能不足。有时用为谦词。
- 见笑大方:被见识广博的人所笑话。泛指被内行笑话。常用作 谦词。语本《庄子秋水》:"吾非至於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於 大方之家。"成玄英疏:"方,犹道也。"
- 一得之愚:犹言一点肤浅的见解,谦词。语出《晏子春秋杂下十八》。
- 忝列门墙: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
- 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
- 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 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
- 大人不计小人过:指地位高对地位低的过错不见怪,加以谅解。
- 效犬马力:效劳的谦词。犹言效犬马之劳。
- 抛砖引玉:是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 明、成熟的意见。
- 蓬荜生辉:是个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来或挂别人赠给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 雕虫小技:比喻微末的技能。多指刻意雕琢词章的技能。
- 东涂西抹:①谓妇女用脂粉打扮。②唐薛逢晚年宦途失意,曾策瘦马赴朝。值新科进士列队而出,前导责逢回避,逢笑,遣人答曰: "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见五代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本以妇女装饰为喻,谓自己少年时亦曾凭文章取进士。后用为自己写作或绘画的谦词。③胡写乱涂;轻率下笔。④比喻不从根本着手。
- 贻笑大方:语出《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后因以"贻笑大方"谓被有识者嗤笑。
- 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自己却很珍惜。汉刘珍《东观 汉纪光武帝纪》:"一量放兵纵火,闻之可以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宋陆游《秋思》: "遗簪见取终安用,敝帚虽微亦自珍。" 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三〉》:"但写出以后,却不很爱惜羽毛, 有所谓"敝帚自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