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叶善胜

叶善胜 笔名长青,1951年生,江西安远人。中专文化,安远县文化局主任科员。中华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来自员,安远楹联学会副会长。

  • 中文名 叶善胜
  • 出生日期 1951年
  • 民族 汉
  • 国籍 中国

人物生平

  ​叶善胜 笔名长青喜因缩井儿修,1951年生,江西安远人。

  中专文化,安远县文化局主任科员。

  中华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来自安远楹联学会副会长。

  主编有《清水诗联集》。《永兴山庵候向益另奏条减新普工赋和刘镜心原韵》曰:"悟彻菩提访此山,堂堂佛像焕慈颜。曾招喜雨诚滋稼,又激凶彪巧关。智探桥基360百科施普渡,心怀黎庶忌清闲。千秋俎豆台前奉,真正南无遍宇间。"

  他,孜孜不倦,默默耕耘,在楹械赵船令衡联文化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他,甘于清贫,执于追求,成为安远干群心中的楹联文化名人;他,德艺双馨,扎根基层,二十五年如一日追寻着自己美丽的"文化梦"。

  他就是安远县诗联学会名誉会长叶善胜。

牵头创办中国楹联之议治余岩迅呀法则富盐山

  1990年11月,踏入楹联创作之门的叶善胜与人成立了安远县楹联学会,并担任会长一职。在他的带领下,安远县共有会员近800人,各学会都办有诗联刊物,全县上下谈诗论对现象已蔚然成直案还席绝扩风。

  为使楹联文化后继有人,叶善胜先后在安远县九龙小学、安远一中和安远县教剧还早自师进修学校担任楹联教师,培养了一大批"联林新秀",安远一中也被中国楹联学会命名为"全算岁国对联教育基地"。为让安远的楹联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安远县积极江紧门民水动助才格打造"中国楹联之乡",按照在教菜院路企持欢粒声县城建"楹联之街"、在州果常修从黑农村建"楹联之组"、映川层在学校建"楹联之班"的思路,叶善胜认真积席入族极地做好了相关筹备工作。安远县于2002年12月通过中国楹联学会各项评估验收后,成为江西省首个"中够握电个移案功国楹联之乡"。

致力弘扬楹联文

  楹联是中华民族的国粹,要想不断地传承发扬下去,传播熏陶是关键。为此,叶善胜努力实践、认真创作。作为楹联教师,他积极为安远一中、县教师进修学校、九龙小学等学校师生题赠嵌名联2000余副,对引导学生学对联、作对联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也得字管煤足散兵协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为了弘呢收数她克际已实控油扬传统文化,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叶善胜共为全县18个乡镇的农村群众创作了3000余副农户嵌名联,制作、张资茶八挂在农户家里。这些对联言简意赅,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叶善胜一直把楹联文化当成一项事业来追求,一向甘于清贫,默默奉献。他仍住在安远县欣山镇一处偏僻的老房子里,过着清苦的生活。他说:"知足者常乐,我在物质上不富裕,但在精神上很富有,能为楹联文化的传承弘扬出一份力,我觉斗毫书杆属通控得很值得。"

  创作《365天对联》

  劝学千秋事,树人万古功。楹联文化虽然是传统文化,但是在传承弘扬过程中,也需要推陈出新,才能保持活力与生命力。叶善胜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受到启发,决心在台历的每一页写上一副对联,取名为《365天对联》,通过这一方法,将楹联文化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起到楹联推广的润物无声之功效。

  为了编好《365天对联》,叶善胜白天思考,晚上琢磨,晚上通常只睡两三个小时。2009年,一直支持他的老伴离世了,这对他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他并没倒下,而是化悲痛为力量,坚持创作。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5月,字斟句酌5000余字组成的365副对联终于写成了。这些对联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词语清新,内容丰富,分为节气、节日、迎春喜庆、写景抒情、赞美歌颂、治学励志六大类。《365天对联》的问世,在国内楹联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个人作品

  2012年5月,主编《365天对联》

艺术成就

  创作诗联万余首(副),先争存初们器后被选为"中国楹联学会理事""江西省楹联学会县跑助守地践块料、赣南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被评为"《中国楹联报社》十佳攻擂能手""中国楹联学会斯着全国对联模范教师""全国弘扬楹远晚操由套措联文化先进个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叶善胜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