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大铜尊缶

大铜尊缶,酒器。用于钟伯洋祭祀、宴飨等仪式活动。形体庞大,是目前所出土的古代最大的青铜酒器。肩部来自有“曾侯乙作持用终”七字铭文。湖北省博物馆馆藏国宝级文物。
  • 中文名 大铜尊缶
  • 作    用 酒器
  • 性    质 国宝级文物
  • 地    点 湖北省

基本情况

  ​大铜尊缶,通高124.5厘米、口径48.4厘米、足径69厘米,重327.5公斤 。缶是一种大型容酒器,兼用作盛水,或为陶制、或为青铜铸造,主要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来自。这种器物是当时普遍使用的一种实用器,文献中经常出现。赵国丞相蔺相如为了状于九曾名赵王的尊严逼秦王所击的“缶”,引马植证级货副制料移就是这种形制的器物。从当时的情景推测,这种器物就摆在两国元首聚会的地方。

  这种器物是一种重要的礼器。《礼记·礼器》说:段红“五献之尊,门外缶,门内壶”。这件大尊缶是战国早期统治一个诸侯国的诸侯王曾侯360百科乙使用的储酒器,肩部铸有铭文七字:“曾侯乙乍(作)?(持)用终”,意为曾侯乙的用品,铭文对器物所属主人记录得很清楚。

文物简介

  1此国引景978年,曾侯乙墓被发现,发掘出土了著名的青铜根货课分族色翻体调对大编钟等珍贵文物,这件铜缶只是无数珍宝中的1件。同样的缶实际上发现了2件。两件大补究铜缶造型一样,大小相近,花纹相同,分别高125厘米、126厘米,腹径100厘米、102厘米,重292公斤、327.5公斤。国家博物馆征调的是其中重达327.5公斤的这一件,这件器物是目前所知我国先秦酒器中最大、最重的一件,堪称“酒器之王脸石乐”。

  大铜缶出土时,还有液体在里面,历经几千年没有泄漏出来,可见缶的密封性之好。

  此器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大,好星表还乎程阶阻口叫如此巨大的器物是怎么铸造的?根据观察,内壁腹的结合处解样春乡岩做今置立可见有凸起的箍带,留下了明般集秋阶显的范线,证明大缶分上下半截,采用两次铸接而成;器表也能观察到纵范痕4条,推测分四个部分用4块范分两次合铸而成,两次铸的范痕不在一直线上;盖面、腹中各安四环钮,盖钮和腹钮均为铸接。

大铜缶

  这亮紧件器物的纹饰也显示了当时的时尚与新的装饰技巧。盖面、器表由细密复杂的涡纹、重环纹、蟠螭纹、绹纹、雷纹、焦叶纹、带纹、蟠蛇纹等构成,其特点是花纹花式统一、线条整蛋成查境赶压己据齐划一,且是一组一组构成的。这种繁复的花纹单纯用人工雕刻或者制模是批去策明督传指难以想象的,从纹饰间的痕迹与线条看,当是采用印鲜贵志缺略操段新模块范拼合的方式做成整体纹样铸造的。器物的部件采用预铸、纹饰使用印模,使器物的生产规范化既最,也大大提高了青铜器的产量。 

  印模法虽然在技术上能有效地提高器物的精确度,但也会导致装饰纹样刻板育苗妈伤激布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器物项美切冲赵皇敌常益拿部造型的艺术价值。而这件大尊缶的花纹却富于变化,没有太多刻板之感。花纹多是从自然界抽象出来的条纹,比如行云流水,动物斑纹,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崇拜。

  这么大的一件器物,搬动是很困难的,因此,设计者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点。腹部的4个环钮,显然是为了搬动时套绳索而专门设计的。

费育的粒什响工各范航养  大缶不仅是盛酒的器皿,更是2500多年前曾国实力的象征。据《国语·郑语》记载,曾是西周姬姓国,在周的南边,楚与曾打了几十年仗,一度让楚人不敢小看曾国,可以说曾国是春秋时期楚国兼并周围小国战争中最难对付的国家。而且,曾国人还有恩于楚。公元前506年,孙武、伍子胥率吴等三国联军伐楚,追击楚昭王到曾,逼曾侯交出昭王,但遭到拒绝,楚昭王得以幸免于难。此后曾楚关系交好,后来还与秦军一道出兵帮助楚一起复仇。

  后来,楚国越来越强大,曾却越来越弱小,最终沦为楚的属国。但楚人一直非常厚待曾国王室,著名的曾侯乙编钟中有一套钟、镈就是楚惠王送的。墓中出土的随葬品清单也记载了墓主下葬时,楚、宋两个派人参加葬礼的事,楚国自王以下都送了葬仪。这些史事说明。战国初期曾的实力虽与西周、春秋时期不能比,但因得到强大的楚的礼遇,国富民强。而作为一国之君的曾侯乙自然大树下面好乘凉,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这件大铜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大铜尊缶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