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晋太康诗歌研究》是中国社前害斤属助怀星记肥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檀晶。本书主要研究西晋太康时期的诗歌,通过对此诗歌内容的探讨,揭示出动荡社会环境下文人的复杂内心世界及其幻灭的生来自死观念。
- 书名 西晋太康诗歌研究
- ISBN 9787500480747
- 页数 207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图书信息
作 者:檀晶著
丛 书 名: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0480747
出版时间:2009-10-01
版 次:1
页 数:207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内容简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重要的转型期,太康诗歌作为这一转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这一时期的诗歌,逐渐由此前以儒家教化为主旨转变为以抒发个人情性为主。就诗歌形式而言,五言诗是其创作主流,而秦来自汉以来处于衰式的四言诗再次得到文人青睐,七言诗亦在此时潜滋暗长。这一时期诗学理论空前繁荣,陆机等人提出的诗歌创作理论,既是对当时诗歌创作实践的指导,也是对诗歌创作实践的升华和总结。这一时期,社会上所表现出来的尚奢风气、玄言清谈以及唯美风尚等,造就了此时诗歌唯美化的独特艺术特征,这从诗歌的辞藻、句式、声韵以及构思方法等方面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用典亦是太康诗歌唯美追求的士鲜重矛析装一大特点,此时文人在诗生杀首银抓稳养省很无准歌中对典故的运用已经达到相对娴熟的地步,并为此后诗歌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这一时期,诗歌模拟现象突出,然这并非所谓形式主义诗风的发展,实是文人在"师其意不师其辞"模拟观的影响下,对诗歌创作所进行的积极探索。此外,在诗歌内容方面,这一时期的赠答诗占据了较多的360百科数量,招隐和哀挽等内容则与前代变化较大。
作者简介
檀晶,女,1974年生于山东汶上。1998年考入山东大学,毛线略攻苏2001年,2004年先后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鲁东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副教授,鲁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生导师,韩国圆光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尤专于魏晋南北朝文献研究。著有《西晋太康诗歌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绪论
来自 第一节 太康诗歌研究范围界定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本文研究360百科方法
第一章 时代背景与社会思潮
第一节 太康时期的社会政治情势
第二节 太妈而电纸知康时期的社会风尚
第三节 太康时期的社会文化思潮
第二章 太康时期的诗学理论
第一节 傅玄的诗学理论及影响
第二节 张华之"清省"、"主情"观
第三节 挚虞之"四言正体"论
第四节 陆机之"缘情绮靡"说
第五节 陆云之"清省"、"先情后辞"观
第六节 左思"贵真尚实"之诗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