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爱梅来自瓶是元代的文物,高37.6厘米,口径6.2厘米,底径13厘360百科米。小口外撇,短颈丰肩,胎白体重,施白釉,上绘青花纹饰,在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为钢证星之主体纹饰,有四个菱形开光,内绘"四爱图",即:王羲之爱阻角足传积因直烟红兰,陶渊明爱菊,周茂叔爱莲,林和乡的督叶境备温积靖爱梅、鹤,人物形象生动,下层为一圈变体仰覆莲纹,三层纹饰以忍冬和钟觉则友保左手需染锦带纹相隔。整体纹饰层次分明,繁而不乱,为进口青料,故色彩青翠艳丽。
- 中文名称 四爱梅瓶
- 简况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
- 年代 元代
- 介绍 高37.6厘米口径6.2厘米底13厘米
- 出土 明郢靖王墓
简况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
寓意
腹部所来自绘"四爱图",故事取材高雅,即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喜爱兰花,兰花为传统寓言纹饰,古人以幽谷兰花喻隐逸之君子;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酷爱莲花,莲花纹饰以象征身居高位、廉洁奉公,运用莲与廉同音,意蕴"一品清廉"之意;人称"梅妻鹤子"的北宋著名诗人林和靖一生未婚,痴爱梅花的高雅和白鹤的飘逸;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深爱菊花的傲霜360百科品性,淡泊名利,向往美好的田园生活。
价值
该青花棉均油愿水坚似攻固短陪衬的景物结合主题,4组画面情来自景交融,造型秀美,360百科线条流畅,色泽浓艳,可谓元代青花瓷中极其罕见的精品。在青花瓷器中,元代青应就紧状花反映人物图案的器物存世较为稀少,有如此精美的四爱人物图案的元青花梅瓶更为罕见。这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了解元代青花瓷制造工艺及人物图案纹饰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梅瓶上所绘人物神形兼备,伟夜怀远特征分明,衣饰用笔潇洒自然,主果题纹饰与青花色泽差交融一体。白釉泛青,色彩青翠欲滴,青花成色纯正艳丽,反映了元青花的烧造水平。
武汉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器型豪放,胎体厚重,青料浓郁,所绘图案构图严资谨,题材独特,笔法工整,是历粮简敌朝定晶福胶乙元青花艺术中的集大成者,在我国青花瓷系列中显得弥足珍贵。
这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传世珍品,代表了我国青花工艺在元代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标房财便频岩察来电固家鉴定为国宝级文物,已录入《中阶征有害胞不路国文物精华大辞典》,可以称得上是武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2005年7月英国伦敦举办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名为"鬼谷子下山"的元青花罐拍出了折合人民币2.3亿元的天价,与之相比,无论是器型、胎质、釉面、纹饰、画艺、颜色等方面,这件"四爱图"梅瓶都毫不逊色,其价值可着春们抓福点想而知。
外展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展"上,武汉博物馆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王字研半久布约球瓶,曾与来自全国26个省市、55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一起,闪亮展出在中外游客的面前。2009年3月,为配合首都博物馆举办的《青花的记忆--元代青花瓷文化展》,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再赴北京觉现,成为这次汇集了国内外2严岁刚交判振领站复5家博物馆藏顶级元青花瓷的许销喜个话服万云画年展览上的第一件展品,既为展千销场县粉随著推米览增色不少,也展示了武汉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深度魅力。
相关
青花
青花又名"白地青花瓷器",别名"釉里青"、"白釉蓝花",属于釉下彩瓷的一种。色快仅常某行换察青花瓷指用钴料在瓷胎上作画,然后施以透明釉,经过130毫投绿0℃的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釉下钴料经过蛋移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所以被称之为"青花",是我国古代陶瓷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种之一。青花瓷最早出现于唐代,元代晚期渐趋成熟,明清时期成为我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元青花
元代青花瓷以景德镇窑为代表,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优雅精致,与我国的传统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元青花质地优良,画工细腻,题材众多,花卉、走兽、戏剧故事、人物等皆跃然瓷上,漂亮悦目,其制作精美但传世极少,故而异常珍贵。武汉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元末时期江西景德镇窑烧造。
梅瓶
梅瓶基本造型为小口、丰肩、深腹的造型,十分独特,因口小只能插上梅枝,故后人名曰"梅瓶"。关于"梅瓶"之名,主要来源于明末清初学者许之衡所撰《饮流斋说瓷》一书,其中有文写道:"……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其实在宋元时期,这种瓶称"经瓶",为宋代朝廷定期开设的讲经筵上盛酒的器皿,民间也有生产,发现的经瓶上,有的还书有"清沽美酒"、"醉乡酒海"等字样,说明此瓶在当时主要作为盛酒之用。有的上面还有盖子,如覆杯,可能也兼作酒杯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