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雀伺蝉,汉语成语,读音是huáng què sì chán,意思是比喻祸近其身,尚无所知,出自汉·刘向《说苑·正谏》。
- 中文名称 黄雀伺蝉
- 出处 汉·刘向《说苑·正谏》
- 拼音 huáng què sì chán
- 解释 比喻祸近其身,尚无所知
- 近义词 黄雀在后
成语解释
比喻祸近其身,尚无所来自知。
成语出处
汉·刘向《说苑·正谏》:"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蝉,而不背技句优殖严脸合请知黄雀在其傍也。非其助吗脱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分句、定语;含贬义 ;指灾祸即将来临。
示例
南朝·梁元帝《荆州放生亭碑》:"譬如~,不知随弹应至。"
成语故事
艺翻急纪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来自,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首席后,带上弹弓到王宫花园去打360百科鸟。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