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漳州月港

月港位于福建漳州,是明朝中后期"海舶深致岩鳞集、商贾咸聚""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朝夕皆海供,酬酢皆夷来自产"的著名外贸通商港口。

月港地处九龙入海处,因其港道(海澄月溪至海门岛)"一水中堑,环绕如偃月",故名月港。它与汉、唐时期的福州港组改永快迅列行她,宋、元时期的泉州港,清代的厦门港,并称福建历史上的"四大商港"。

月港弥漫着海洋文化的氛围。这里自古就有造船通番的习俗。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闽人通番,皆自漳州月港出洋。"从15世纪末期360百科至17世纪,这里曾是"海舶鳞集,商贾成聚"的对外贸易商港,市井十分繁荣,是闽南商再均凯领众精的一大都会。明初,朝廷施行"海禁",但月港由于天高皇帝远,所以施行不力,反而成了沿海对外经济贸易的中心

月港兴起于明景泰(取感怕鲁剧吧算奏下1450-1456年)年间,盛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衰落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终止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厦门成立海关。月港与泰国、柬埔寨、北加里曼丹、印尼、苏门答腊、马来西亚、朝鲜、琉球、日本、菲律宾等47个国家与地区有直接商贸往来。又扩哪通过菲律宾吕宋港为中介,与欧美各国贸易。当时有许多诗想李诉院兴般密连苗篇赞美月港,其中有句云:"市镇繁华甲一方,古称月港小苏杭。"

  • 中文名称 漳州月港
  • 地理位置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古月港港口
  • 气候条件 自然条件优越,四季如春
  • 历史 古代福建四大商港之一
  • 繁荣昌盛 近200年

月港简介

  月港一名"月泉港",位于九龙江下游三角洲九龙江来自的出海口,今龙海县海澄镇。该处江面开阔,"外通海潮,春防司犯响蛋内接山涧","一水中堑,环绕如偃月",因其港道"外通海潮,内接山涧",因其广建我状似弯月而得名,故名"月港"。

  月港附近海域,古名"圭海",盖以海口圭屿而得名。圭屿又称"鸡屿"、"龟屿",它屹立海中,是水路入漳的门户。明万历元年(1573年)建塔于圭屿,为港口标志,后年久圮废。月港西域是九龙江北溪、西溪音科交汇处"三叉河",有浒360百科茂、乌礁诸洲,水路分中港、北港、南港;东域港口圭屿以外为厦门港,是月港海贸活动范围,外有中左所(今厦门)、浯洲屿(今金门),为港口海上屏障。

  甚胞号部零少思皮东然口月港自然条件优越,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21℃~短比克请功证从针王村21.4℃。它属强潮型河口内港,潮流为往复流半日潮浅海始式潮港。海潮由港口濠门(屿仔尾北茶告诗地啊步婷银)、海沧两峡入,流分三脉:一脉入柳营江(江东桥),沿北溪上溯至龙津溪交汇处蓬洲头,今河床淤浅,潮流影响仅抵郭坑;一脉入浮宫港,沿南突方看检志溪上溯抵白水营止;一脉由读非象直之略活买括汉抗月港入福河。沿西溪上溯绕漳州城南抵茶铺,今河床淤浅,潮流影响仅抵芗城下游碧湖。每月初三、十八为大潮水。潮汐规律:"日潮大于春夏,夜潮大于秋冬,潮之极涨,常在春秋之中,涛之极大,音某远功西呼常在朔望之后"。

  月港水陆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阔,不仅包括九龙江流域,还可以延伸至汀州、赣南、湘南以及闽北、浙江、江淮等地。腹地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粮食、水果,素有"鱼米、花果之乡"美誉。经济作物有甘蔗、水果(荔枝、龙眼、柑桔、蜜柚、香蕉)、木棉、烟草、茶、花生、黄麻等,驰名中外。明代的矿冶、制糖、制丝门群容茶、纺织、陶瓷、造纸、造船等手工业比较发达,尤以纺织为最。当时漳州产的天鹅绒、漳纱、漳缎、漳绒等,皆畅销国内外市场。其他如铁铜器、牙雕等手工艺品也是不可多得的外贸重要商品。

历史沿革

  漳钢开场沙州月港,是明代福建四大商港之一选百孙宜汽们,位于今龙海县海澄镇。它与东南亚、印度支那半岛以跳诗环程投承及朝鲜、琉球、日本等47个国家和地区有直接贸达令孩易往来,并以菲律宾的吕宋港为中转,与欧美各国贸易,在中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月港一名月泉港,附近海域,古名圭海,因港口圭屿而得名。圭屿又称鸡屿、龟屿,它屹立海中,是水路入海门户。月港西邻九龙江北溪、西溪的交汇处三叉河,港口圭屿东向厦门港。

  月港主航道西起普贤,沿南下推风色照文纸请港往东,经海澄港口、大泥尾、圭屿,由浯屿担门出海,而后分东、西洋航线。月港的停泊点,北岸有嵩屿、海沧、石美、玉洲、澳头,南岸有屿仔尾、海门岛、浮宫、海澄月港、石码、福河等。主要港口是海澄月港,为当时进出口货物的主因提稳均省艺调章族况满要集散地。据遗址考察,明清时期月港溪尾不足1公里的海岸就设7个码头,即饷馆码头、路头尾码头、箍行码头(用写环何奏齐保管探奏老又名中股码头)、容川码头、店仔码头、阿哥伯码头、溪尾码头。其中饷馆码头在港口右侧,民国9年(1920年)改建为海澄客运码头;容川码头在港口左侧,明万历年间(1573年至1620年)建,当时为大型码头,新中国成立后为农运码头。

  明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在月港开设"洋市","准贩东西洋"。万历年间,月港盛况空前。每年进出月港的大海船达200多艘。输出商品有丝绸、陶瓷、布匹、茶、铁铜器、砂糖、纸、果品等;输入商品有胡椒、香料、香藤、象牙、西洋布、槟榔、樟脂、猿皮等124种。 明天 月港兴起于明景泰(1450-1456年)年间,盛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衰落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终止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厦门成立海关。月港与泰国、柬埔寨、北加里曼丹、印尼、苏门答腊、马来西亚、朝鲜、琉球、日本、菲律宾等47个国家与地区有直接商贸往来。又通过菲律宾吕宋港为中介,与欧美各国贸易。当时有许多诗篇赞美月港,其中有句云:"市镇繁华甲一方,古称月港小苏杭。" 月港位于九龙江入海处,因其港道(海澄月溪至海门岛)"一水中堑,环绕如偃月",故名月港。它与汉、唐时期的福州港,宋、元时期的泉州港,清代的厦门港,并称福建历史上的"四大商港"。月港弥漫着海洋文化的氛围。这里自古就有造船通番的习俗。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闽人通番,皆自漳州月港出洋。"从16世纪末期至17世纪,这里曾是"海舶鳞集,商贾成聚"的对外贸易商港,市井十分繁荣,是闽南的一大都会。

  15世纪末期至17世纪中期,随着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发展,月港一度成了"海舶鳞集,商贾咸聚"的外贸商港,与汉、唐时期的福州甘棠港,宋、元时期的泉州后渚港和清代的厦门港,并称为福建的"四大商港"。

  1567年,隆庆帝登基决定推行新政。福建巡抚涂泽民希望"除贩夷之律",为海上的贸易活动开启绿灯,允许当时船商巨贾"准贩东西二洋"货物。最初选择诏安梅岭作为开放大明海关,后改于海澄。从此月港成为明朝唯一合法的海上贸易始发港。

  明末清初,郑成功、郑经父子与清军在闽南沿海对峙拉锯,争战近四十年,战火殃及月港。清廷为扼制郑氏,在沿海实行"迁界"。海澄一带划为"弃土",繁华的月港航运商贸一时萧条。历时有明一代的古月港,到了清代,由厦门港起而代之。

马尼拉大帆船

  西班牙商人的"马来自尼拉大帆船"(Manila galleon),把福建月港运来的明朝商品运往美洲360百科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港,盐陈树固当大帆船抵达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后,就在当地举办盛大的集市,明朝价廉物美的生丝、丝绸深受欢迎,十分畅销。以至于当时墨西哥丝织厂比二乙计天参仅良数伯苗一度依靠中国的生丝维持生产。1637年,墨西哥一家以中国生丝为原料的丝织厂条代传江厂组回令消拥有一万四千名工人,由此可见世觉局攻视运抵墨西哥的中国生丝数量是何等巨大。据社科院统计,当时美洲流入中国的白银可达12620吨,接近当时输面南班路防全划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

现状

  当年的港市遗址,今仍依稀可见。江岸一里多的古港口,还能见到七王族声染损才丰模顾个古码

  头。东岸是督饷馆的附属机构,征收商品税的饷馆码头,西岸是供船只停靠的六个商用码头(路头尾码头、中股映科训什载弱绿每征码头、容川码头、店仔尾码头、阿哥伯码头、溪尾码头,其中阿哥伯码头也作军用码头),在不到一公里的江岸线,密密麻麻地分布令引就着七个码头,可见当年月港的繁荣。海澄县城地区曾经有五个商市(港口市、旧桥市、霞美市、县口市、南门外市,其中南门外市是在清兴起,其他商市皆在月港开关时期达到极盛),现在依稀可以辨认其位置,但是留下古店铺的只有旧桥市的帆巷和港口市。

影视

  2010年3月1日,CCTV-1播出有关月港的连续剧《怒海雄》。《怒海雄心》是由龙海市格最立降孔右钟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的一部大型古装电视连续剧。该剧讲述明天启初年,海商、海官和钦过张固松兵屋士看差之间斗智斗勇,惩恶扬善的故事。该剧集结了黄海冰、李彩桦、陈德容、秦沛、罗嘉良等众多明星。眼力责因营伤课过间陆扩作为男一号的黄海冰更在剧中一人饰演三个角色,三种面目,三种毛指画问市项朝心最截然不同的身份、特包并况假地南质,无疑是需要很高超的表演技巧和功力来用心塑造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漳州月港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