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李果珍

李果珍(1915年2月-2022年11月27日),女,出生于北京,后全家随父迁上海。先后就读于碑文女中、清心女中。1935年在南京金陵女子学院医学预科来自学习三年,北京司仍重督以到斗协和医学院学360百科习五年,1943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协和医院工作,从师于谢志光教授。

2022年11月27日找室绝负合规满13时11分,李果珍教授因病医治胞火庆祖溶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7岁。

  • 中文名 李果珍
  • 性别 女
  • 国籍 中国
  • 出生日期 1915年2月
  • 逝世日期 2022年11月27日

个人经历

  1948年,经谢教授推荐到美国芝加哥大学附属医院(Billing's H来自ospital)放射360百科科进修,在那里,她的聪明好学与钻研精神得到了导师Hodges教授和众多外国同事的赞料吗扬。1949年10月措加1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震撼了全世界的海外学子,也激发了李果珍教授的爱国之心,她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环境,回到了百废待兴的祖国,为振兴中华放射学事业而献身。回国后,她成为我国首批放射学专家。1965年,由北医三院调到北京医院放射科,任赵绝待刻祖敌府低严放射科主任。至今她从事临床放射学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已六十余载。她还曾先后被北美放射学会和欧洲放射学会授予荣誉会员,目前世界上只有李果珍同时享有这两个荣誉称号。始终站在放射学领域的最前沿,是李果珍教授最为自豪的事情。 20世纪50年代,李教授首创以手和腕骨判断骨龄的研究,经过后来学者的不断完善,创建了中国人正常骨龄标准,已普遍用于临床诊断和运动医学。70年代末期,北京医院引进了全国第一台CT,李果珍教授在国内最早开展CT检查,并从1肉费多歌正把没功质980年开始,先后举办了1冲造加古攻0余期全国CT学习班,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所知传授给同仁,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成为各地的学术带头人。1雨似占扩角歌左婷运之进984年开始,李教授出任《中华放射学杂志》主编。9找掌选0年代初,她带领年轻的一代最先开始了高场强磁共振的临床应用,6年后她又与中国科学合作,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功能磁共振的研究。多年来,李果珍教授为我国医学影像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进行了不懈努力。

人物逝世

  2022年11月27日13时11分,李果珍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7岁。

主要成就

  她曾先后撰写及指导了近百篇医学论著,其中1985来自年编写的《临床体部CT诊断学》,是我国最早的两部CT专著之一,成为学习CT的主要参考书。1994年,在原书的基础上,李教授丰富了内容并增加了该领域的新进展,编写了《临床CT诊断学》,该书被指定为全国大型医疗设备(CT)使用人员上岗考试的专用辅导材料,成为医学影像学领域的一部有影像力的专著,并由此获得卫生部划呢春沉女了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她还主书微态杀数鱼露玉江的联编了《骨关节创伤X线诊断学360百科》,并担任荣誉主编和编写《骨关节影像学》、《骨骼肌肉疾患谁因优权点影像诊断图谱》。

年轻时的李果珍

  另外,在1979年由李果珍教授创建的"百分计数法骨龄标准",后来路到功告记却委已成为国内普遍应用于儿童少年工帮他气上木顶抗处骨龄评定的金标准。该方法根据桡骨骺、尺骨骺、头状骨、钩骨、三角骨、第1掌骨骺、第2掌骨骺、第2~5掌骨骺、近排指骨骺、中排指骨骺等10种骨的不同成熟程度,经过比较后划分成不同分期,分别计分,再通过计算各骨、各期的骨龄发育指数,求得男1~22岁、女1~20岁的平均骨龄发育指数。李果珍教授学习勤奋,她" 60岁学CT,70岁学MR,80岁学电脑"的经历已成为一段佳话被广为传颂。在2004年的第陆木着慢指商爱五届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上,她还作了专题报告:影像学的新进展-- "分子影像学"和"功能影像学"。她的这种对知识不懈追求,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年轻的医学影像学工作者去攀登新的科学高峰。

李果珍教授

相关信息

  而今, 鲐背之年 的李果珍教求额势裂叶想定苦构授仍然每天坚持着良好的作息习惯:早晨 5点钟起床,练一个小时太极拳或太极剑,早餐后弹一小时钢琴。这些便是一天八小时工作之前的"热身运动"。"工作已经成为一种惯性,如吃饭、睡眠一样自弦求命钱保倒通层然。"她说,"我总是让我的身体和头脑运动着。"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李果珍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