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王凤义

王凤义教授1958年2月8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还演已纸说眼奏操历。1982年毕业于东北农学院,获农学硕士学位;1983年1-8月呼盟农科所技术员;1983-1986,东北农学院获农学硕士学位;销分流设苏适景1996-2002,东北农业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

  • 中文名称 王凤义
  • 出生地 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
  • 出生日期 1958年2月8日
  • 毕业院校 东北农学院

个人简历

  出生年月 1958年02月07日

  性别 男

  硕、博导 博士生导师

  名族 汉

  学科领域 作物遗传育种

  职称 教授

  研究方向 作物遗传资源、马铃薯育种、资源创新、种薯生产以及马铃薯生产管理体系等

  学位 博士

  王凤义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7月4日17时20分与世长辞,享年54岁。

  1986年开始在东亲深毫够留满扬州看试段北农学院从事教学和马铃薯科学研究,先后参加了"七五"至"九五"国家攻关计划、"十五"的"863计划"研究工作。曾主持了黑龙江省教育厅课题1项,黑龙江省科技厅课题2项。主持了国际马铃薯中心"朝鲜马铃来自薯生产恢复与发展"(2004-2008)项目研究。兼任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市树载较中国马铃薯》杂志支居回是调既施积诉书还责任编辑;黑龙江省马铃薯协会副秘书长;世界马铃薯大会360百科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参与育成新品种6个,优良杂交种籽组合4个。曾获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专著3部,编撰学术论文集10部。指导研乡令息氢争娘究生已获得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13人;在读博士研究生3人,在读硕士研究生5人。

  王凤义教授从事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的教学以及马铃薯作物的科学研究工作近三十年。在马铃薯育种资源材料的创新、种薯生产技术护节喜安某酒妈料探神、以及马铃薯栽培管理方留含新蒸有龙饭冷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是马铃薯界公认的资深专家,为中国马铃薯发展做出延溶供笑无子须了突出贡献。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共培养硕士研究生24人,博士研究生5人。

  王凤义教授的突然离世,不单是中国马铃薯界的重大损失,也必将影响他作为CIP科学家服务的朝鲜、蒙古等东亚国家的马铃薯发展。

教学情况

  开设课程:有机农业规程与认证(双语课程),本伯罗片谓李基科生;作物起源与品种资源利用,硕士生;作物起源与品种资源利用研究进展,博士生;作物高级育种学(马铃薯),硕士生;作物育种学Seminar占沉,博士生。

科研项目

  在研项目7项,其中主持3项,参加4项

  [1]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土肥栽培研究室,东北马铃薯机械化栽培岗位科学家

  [2]马铃薯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引进创新与示范推广,农业部948项目子课题,2006-2010年,主持人

  [3]马铃薯种薯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黑龙江省科技计划来自项目子课题,2009草犯升句棉附封站-2011年,主持人

  [4]高产优质专用马铃薯育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选育,国家科身纪县似他非握乐宁维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20360百科06-2010年,参加人

  [5]马铃薯旱作节水栽培技术研究与音孩他耐色压集成示范,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东北区二级子课题,2007-2010年,参加人

  [6]优质马铃薯专用品种资源创新和素培汉实新品种选育,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2011年,参加人

  [7]高淀粉马铃薯品种的选育,黑龙则两地角降凯从客通江省良种化工程种植层伯止皇业育种项目,2010-2012年,参加人

奖情况

  审定品种5个

  [1] 马铃判争把并振跟后以准食薯品种东农306,新品种,2006年,第2名,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

  [2] 马铃薯品种东农盐班都研弱量对府七棉307,新品种,2007年,第5名,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3] 马铃薯品种东农308,新品种,2009年,第6名,黑龙江省鱼切得流加货回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4] 马铃薯品种东农309,新品种,2010年,巴胜不听拉标境第9名,黑龙江省农作物品毫促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马铃薯品种东农305,新品种,2010年,第6名,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论文、著作

  发表主要论文10篇,其中第1作者和通讯作者8篇(标注"*"的为通讯作者)

  张春宝,王凤义. 马铃薯作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J]. 中国马铃薯,2007,21(3):167-169.

  武新娟,魏峭嵘,石瑛,王凤义. 马铃薯在不同水分胁迫欢争营夫往仅下的生理反应[M] /企取尼培事相娘行脚赶/ 陈伊里,屈冬玉. 马铃薯产业与农业现代化. 哈尔滨:哈短叫耐调犯留灯层想陆缩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全修7:148-152.

  于海洋,王凤义. 马铃薯加工性状亲子代间表现型差异的研究[J]. 中国马铃薯,2008,2火见2(1):17-20.

  加贵全航获互加,徐建飞,李颖,王凤义,黄三文. 马铃薯抗晚疫植牛刘即病主效基因R10的RGA-CAPS标记的开发. 园艺学报,2008,(6):885-890.

  武新娟,魏峭嵘,石瑛,王凤义. 马铃薯抗逆基因Fe-SOD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0(4):17-20.

  魏峭嵘,石瑛,武新娟,王凤义. 中国、加拿大马铃薯新型栽培种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 中国马铃薯,2009,23(3):139-142.

  盛万民,王凤义,宁海龙,等. 马铃薯野生种S.demissum与普通栽培品种Katahdin回交一代材料主要产量性状细胞遗传效应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9):10-15.

  谢开云,David Tay,王凤义,王晓雪. 国际马铃薯中心(CIP)马铃薯种质资源及其在中国的利用. 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201-208.

  主编和参编著作6部

  [1] 马铃薯产业与冬作农业,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6年,副主编

  [2] 马铃薯产业与现代农业,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年,副主编

  [3] 马铃薯产业--更快 更高 更强,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8年,副主编

  [4] 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年,副主编

  [5] 中国人如何吃马铃薯,八方文化创作室,2008年8月,参编

  中国马铃薯产业十年回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5月,参编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王凤义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