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并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教学共享的一项教学创建活动。它的宗旨是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2003年4月8日,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器煤》要求建立各商编都均道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来自级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内容你包括:课程所在学科的规划 ,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建设各,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
- 中文名称 精品课程建设
- 目的 聚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建设主要步骤
制定本课程建设目标来自;课程教学内容与360百科体系的研究,包括教材建设;课程座落福石实践环节与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现代化建设(包括课件制作); 教学内容与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整合实践;网上资源的完善及上网计划。
建设主要手段
精品课程分申报音传校弱危网站,课程网站两块,前者是静态页面,后者是动态网站,通常要加入3个不同老师不少于45分钟的视频。更施逐通过专业的教学网站制作商(如武汉的高德,宏达维等),以网站开发平台来制作动态的课程网站并进行日常的更新维护,通过在课程网站中嵌入教学课件,视频等工具来满足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需求。逐步的完善课程资源的上网和积累,同时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创新。
建设注意问题
国家精品课责收讲晚交程建设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高校中存在"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申报成功之后,普遍投入不足,重视不够,精品课程网站的内容基本来自上还是申报时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站部分教学内容过时、老化,教学理念未能与时俱360百科进,原先不足部分也未及时补充,一些精品课程质量相对下降,已经不是现在意义上的精品课程,因此点击率低,几乎无人问津。 2.资源共享问题未能彻底解决。教育部已经连续3年发文件,要求精品课程网站登录要取消密码、口令,然而仍有精品课程无法自由访问。此外她盐严担,由于精品课程的建设单位担忧发生知识产权、版权的问题,当申报成功之后,立即拆掉某些原创性或精彩的电子资料,使得进入名义上的精品课程网站之后,苗去族道未能访问到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3.申报审查不够严格,出现弄虚造假的现铁半固转业够象。
实施要求重点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主要 观测点 | 评审标准 | 分值 (Mi) | 评分等级(Ki) | ||||
A | B | C | D | E | |||||
1.0 | 0.8 | 0.小标包6 | 0.4 | 0.2 | |||||
教 学 队 伍 20 分 | 1-1 课程 负责 人与 主讲 教师 | 教师风范、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 | 课程负责人与假谁路材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课程负责人近三年品做行么判精院肥吸主讲此门课程不少于两轮。 | 6分 | |||||
1-2 教学 明烟操旧培历孩减心队伍 结构 及整 体素 质 | 知识结构、年龄属结构、人员配置与青年教师培养 | 教学团队中的般附代钱端耐初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环范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鼓励有行业背景的专家参与亲船采其斤船鲜教学团队。 | 6分 | ||||||
1-3 教学 改革 与研 究 | 教研活动与教学成果 | 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常武了文帝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有省部级以上的教学成果、规划教材或教改项目;发表了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 8分 | ||||||
教 学 内 容 20 分 | 2-1 课程 内容 [1] | 课程内容设计 | 达缩仍 课程内容设计要根据人才培养书问走严呢振球江克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规律。 | 10分 | |||||
理论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具有基础性、研究性、前沿性,能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 | |||||||||
实验课程内容(含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的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起德友关系处理得当,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
2-2 教学 内容 组织 | 教学内容 组织与安排 | 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千齐鼓励开展相关实习、原使飞确周果坐读更静族社会调查或其他实践活动,成效显著。 | 10分 | ||||||
教 学 条 件 20 分 | 3-1 教材 及相 关资 料 | 教材及相关资料建设 | 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精品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高水平的自编教材);课件、案例、习题等相关资料丰富,并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文献资料;实验教材配套齐全,能满足教学需要。 | 10分 | |||||
3-2 实践 教学 条件 | 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与开放性 | 实践教学条件能很好满足教学要求;能进行开放式教学,效果明显(理工类课程能开出高水平的选作实验)。 | |||||||
3-3 网络 教学 环境 | 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 学校网络硬件环境良好,课程网站运行良好,教学资源丰富,辅教、辅学功能齐全,并能有效共享。 | 10分 | ||||||
教学 方法 与 手段 20 分 | 4-1 教学 设计 | 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 | 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能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 | 8分 | |||||
4-2 教学 方法 | 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效果 | 重视教学方法改革,能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 12分 | ||||||
4-3 教学 手段 | 信息技术的应用 | 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 |||||||
教 学 效 果 20 分 | 5-1 同行 及校 内督 导组 评价 | 校外专家及校内督导组评价与声誉 | 证明材料真实可信,评价优秀;有良好声誉。 | 4分 | |||||
5-2 学生 评教 | 学生评价 意见 | 学生评价原始材料真实可靠,结果优良,应有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近三年的学生评教数据的佐证材料。 | 8分 | ||||||
5-3 录像 资料 评价 | 课堂实录 | 能有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富有热情和感染力地对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内容娴熟、信息量大;课堂内容能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能启迪学生的思考、联想及创新思维。 | 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