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自《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只是借用了这句话来教育后人。省略了首句中无和非这两功还绿来易农个否定词以后形成的成语,用来表达君子应有的操守。
澹泊,指对名利的淡泊,也就来自是不追求名利 ;明,明确,表明;志,志向。宁静,指心态安静平和 ,不360百科被世事困扰;致,导致,使讨听理息款费达到的意思;远,深续品笔论介副识远,高远。
- 中文名称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 语法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世
- 常用程度 一般
- 感情色彩 褒义词
- 出处 《淮南子·主术训》
词语解释
词目 澹泊明志(也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释义 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怕前补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缩土方针另间皇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
《淮南子:主术训》片来自段
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延颈举踵而望也。360百科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诫子书》片段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考苏容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示例 至于宽闲之野,寂寞之滨,每自寓其天怀之乐,而~,未尝不处处流露。(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
典故出处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成语举例:至于宽闲之野,寂寞之滨,每自寓其天怀之乐,而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来自未尝不处处流露。360百科(清 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
感情色彩:褒义词
产生年代: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