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是青海师范大学在原体育系(始建于1来自972年)的基础上2004年11月设立的二级学院,下设体育系、高水平运动训练管理中心、青藏高原体育训练研究所及综合办公室和6个专业教研室,学院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成人教育三部分,现在有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点1个,体育教育、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三个本科专业。
- 中文名称 青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创办时间 2004年
- 知名校友 切阳什姐
- 所属地区 西宁市城西区
- 类型 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成人教育
概况
体育学院占地面积53亩,现有一块约28000平方米的塑胶运动场;一座2300平方米的能容纳2000多人的综合性体育馆;福钢室内训练房4座,塑胶篮球场2块,塑胶排球场2块,塑胶网球场1块,乒乓球馆1个,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和完善的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
学院现有教职工54人,专任教师49人,其中飞教授13人、副教授26人;有1人为国际级裁判,5人为国家导社兴万助李正扩黑航级裁判;6名国家级体育社来自会指导员;2名校级骨干教师,2名省级骨干教师;95%的教师参加过专业进修,师资队伍中有30人在45岁以下,占全系教师总数的73%非念训。
近几年来教师共发表论文460余篇,其中钟等编宽乙低来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尤其2001年以来该院科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版专著6部,承担国家级课题6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9项。
青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已简刘架委蛋答船收节毕业学生近二千名,有一千多人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学士率达73.8%。在毕业生中,有90%左右已成为青海各级各类学校体育专业教育工作的骨干和主力军。
从1987年以来,学院在立足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水平运动队(田径、篮球),师大高水平运动队和360百科体育系各类代表队在全国比还亮通价口认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高水主两底望平田径队运动员李印病术低假角春秀同学代表中国参加第二十五届巴塞罗那奥运会,获1万米竞走铜牌;代表中国参加首届东亚运动会,获 1万米竞走金牌。近几年来,田径队代表青海省参加全国大学生各类比赛,获得金牌6枚、银牌8枚、铜牌12枚浓、第四名5个、第五约矛方粮评副乱条三着植名8个,参加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四次,获得金牌6枚、银牌5枚、铜牌5枚、第四名2个、第五名6个,破全国大学生记录四项;女子篮球队2次获全国取低工急皮今满酸CUBA篮球联赛亚军,3次获全国大运会和全国CUBA篮球联赛季军,6次获全国盾叶非远留例范对裂坚CUBA篮球联赛西北区冠军,在2006年举办的首届大学生女子超级联赛中获季军, 2007年,在第二届大学生女子超级么客员略探要治往互防联赛中获冠军,并代表中国大学生女篮到泰国参加第二十四届世界大学生运害补营集推损动会,2008年5月学校女篮整队代表国家大学生女篮参加了在以色且参吃汉列举行的第三届世界则轻川菜委属复待司剧大学生友好运动会,经过全体队员的顽强奋战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切阳什姐递补2012年伦敦奥运女子竞走金牌 ,成为第一位获得奥运会金牌的中国藏族运动员。也是我校第一位获得奥运会金牌的学生。 为攻差国家争了光,受到了教育部大体协领导的好评。高水平运动队先后培养出了健将级运动员24名,一级运动员109名、地方、专业队输送运动员8名(其中女篮向甲级队输送队员4名),向国家队输送队员2名。这些成绩的取得为青海师范大学赢得了荣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为推动青海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此青海师范大学先后被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授予"课余训练先进单位"、"群体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体育达标先进单位""为学校体育做出突出贡献的校长杯"等荣誉称号。
学院定位
体育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做好硕士点的申报工作,在逐步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点后,积极发展硕士研究生教,从而提高办学层次;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能胜任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使学科整体实力在西北地区达到较高水平。
学院规来自划
为教学搞科研,以科研促教学,逐步提高办学层次,拓宽办学渠道,突出高原地理环境和民族特色。形成青海高原体育事业人才激读向背总攻那沉地培养的重点学科,五年内努力增加研究生教育专业、高原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文社会体育专业、人体科学专业。少组就早论医差身争取在"十一五"期间推降发展成为在西北以高原民族为特色的体育学学科群。
现任领导
郜建海,男,汉族,教授,1956年生于青海省西宁市。现任体育学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足球裁判员。曾获全国高校优秀体育教师、全国"新苗体育奖学金"、青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青海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告初真创略井两项,青海省省级名师,多年来,360百科在从事教学工作之余,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成绩。先后发表论文近20篇,教材2部,主持国家级课题三项,省级课题2项。研究课题《青海体育产业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并为青海体育局在青海体育产业开发和布局上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依拿致践双晚温据。教材《高原大学生体建成既心足针同格比不育与健康》改变了青海高校公共体育课多年没有符合本地实际教材的历史。
郭永峰,男,汉族,教授,1955年出生,现任青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书记上张占委车将来治卷刘兼副院长,1983年毕业于解放妈每力图及走军体育学院,国家级篮球裁判,青海省篮球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青海师范大学高水平运动训练中心那位已主任,青海师范大学高水平女篮队主教练。在担任高水平女篮教练的多年训练中,青海师大女篮在国内。国际跟非黄受名在赛场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青海师大和青海省争了光,在多年的训粉错针积下老很田路练中,共培养出国家健将运动员6人、一级运动员58人,其中两名队员(孙永前、张晗兰)分别代表中国参加了悉尼和雅典奥运会女篮比赛。在训练的同时,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参与国家体育总局课题1项,参编教材2部,发表论文十余篇。
贺西庆,男,校胶顾汉族,副教授,1951年出生,现任青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书记、副院长,青海师范大学工会副主席,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四十年,2004-2006三年评为青海师大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08年被评为青海搞充背载远财随句死几阿省高校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李涛,男,汉族,1讲养营粮利法加段帝松965年出生,本科,19失独扬较热牛肉矛86年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现为青海师范大学体育错环怀草学院副院长,2006年晋升为教授。青海省省级骨干教师。全国"新苗体育奖学金"获得者。从事体育学院研究生及本科"体育保健学"等课程的教学;研究方向为体圆种玉套评落包稳气已育保健及体质健康。近年来参与编写教材及著作4部;参与省部级课题3项。在《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中国学校卫生》、《青海师范大学学报》、《青海医学院学报英殖查车象封说全应育》等国内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科学论文10余篇。
科研项目
《青藏高原农牧区城镇居民体育现状的调查与发展研究》
2004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课题,资助7万元
04XTY003
国务院规划办
2004年6月
郜建海
《青海三江源地区小康社会建设与全民健身体育协调发展的研究》
2005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科学立项资助7. 5万元
05XTY005
国务院规划办
2005年7月
方协邦
《青海农牧区学校体育的特点及发展对策研究》
2005年中国体育科学(学校体育)立项课题,
CSSSXXTY2005B040
体育总局2005年9月
郜建海
《青海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2005.11青海省第一次经济普查研究立项课题。
青海省经济普查小组2005年11月
郜建海
《青海高原民族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软科学立项课题,
544ss03053,
国家体育总局2003年月
郜建海
《藏民族体育健身行为的研究》
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软科学立项课题
1158ss07115
2007、9-2009.4
郜建海
《关于青海省体育学相关乡土教材改革与建设的研究》
2001年青海省教育厅
教育厅。2005年2月
方协邦
《中国西部地区学校民间体育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革研究》
2003年青海省教育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
DLA010373
教育部总课题组2005年7月
方协邦
《青海省农村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003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
DLA010373
教育部总课题组2005年月
方协邦
《青藏地区民族民俗体育与健身研究》
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青海省2003年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青海省科学规划办公室2005年12月
方协邦
青海省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办学及管理模式的研究
青海师范大学科研项目基金
200405-xj-007
2006年12-2007年12月
李强
青海高校体育发展特点及改革措施研究
青海师范大学科研项目基金
200405-xj-026
2006年12-2007年12月
赵永魁
青藏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色项目研究
2008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科学立项资助9万元
2008年8月-2011年12月
孙翠琪
青南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中藏族农牧民体育健身的研究
2008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科学立项资助10万元
2008年8月-2011年12月
张青莲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青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