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宋时词人张镃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离别的相思之情。
- 作品名称 宴山亭·幽梦初回
- 创作年代 宋代
- 文学体裁 词
- 作者 张镃
原词
《宴山亭·幽梦初回》
(宋)张镃
幽梦初回,重阴未开,晓色吹成疏雨。竹槛气寒①,蕙畹声摇,新绿暗通南浦②。未有人行,才半启、回廊朱户。无绪知他怕司快胜待七宜,空望极霓旌③,锦书难据。
苔径追忆曾游,念谁伴秋千,彩绳芳柱。犀帘黛卷,凤枕云孤,应也几番凝伫④。怎得伊品朝假北去具永价县回来,花雾绕、小堂深处企。留住,直到老、不来自教归去。
注释
①蕙畹:种香花兰草的园圃。蕙:香草名。畹:面积单位,此处有畦之意。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360百科蕙之百亩。"玉逸注:"十二亩为畹。"《说文》以三十亩为畹。
②南浦:本指南边水滨;又搞块免对则调常用作送别之地,此处泛指别处通水口。浦,河流注入江海的地方。
③霓旌:云旗。这里指女子乘坐的车子。原为皇帝出行时仪仗的一种。《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拖霓旌,靡云旗。"此处借指云霓。
④凝伫:凝立伫望。
⑤色差证细写宣新顾括局伊:她。
意译
从幽谧的梦境中初醒,空中密布的阴云来自尚未散开,拂晓的曙光催落一阵疏雨。竹栏上寒气漫溢360百科,花圃里风声摇曵,一条新淌的绿溪暗暗通向南浦。寂寥的路上杳无行人,只看到回廊上半扇敞开着的窗户。我心绪繁杂,徒然地极目伫望,天边云霞瑰丽如梦,而我空有相思书信也无处相寄。
踏过点缀着星星点点苍翠苔藓的小径,追忆着旧日游福前尔若家赶煤德夜赏的踪迹。思念起曾经与她荡戏秋千的时光,芳柱上彩绳空自摇曵。犀角帷帘松散地挽起,凤枕上云梦孤栖,在这样寂寥的情境下,她也应当久久地伫立,默默地遥怀着昔日情意罢?怎样才能等到她回到我的身旁,在小小堂屋深处,嗅闻花香如雾气缭绕,芳馥迷离。那时我一定会留住她,相守到老,不再分离。
赏析
本篇为抒写相思离情之词,题材陈旧,选棉获黑已用的意象也很传统,称不上名作精品,但从对本词的分析中,却能看出南宋密丽一派的长调在意象营构上的普遍特点。一是意象更为密集。表现在全词,不再是简单的上片景下片情,或上片情下片春星景,却往往以景代情,景中寓情;表现在词句中,不是一句一象,而是一句多象。二是意象更加精细。每个形象的中心词前面常用另一个词来修饰。这些修饰词往往来自作者对景物的敏锐感受,从中可以窥见主人公内心颤动着的深沉情思。三是意象更有判引层次。密集、精细容易"质实"而"凝涩晦味",故需要恰当的层次节奏使其具有流美之感。本词从起处"幽梦"、"重阴"的抑郁,到结处自立盟誓式的率直,需千细科增洲情感体现出一种向外扩张的趋势,与之相适应,句脚医创造式往往是先短后长,使语势如浪阵阵外涌。另外,动词的选择也颇为讲究,如"初回"、"未开"、"暗通"、"半启"、"空望",乱谁征含永庆战没叫合散以程度副词来表现情绪的细微变化,耐人寻味。
格律
定格对照例词:【北宋】赵直苏布客重器佶《宴山亭·北行见杏花》(《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上片)
中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韵)。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韵)。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导德,羞杀蕊珠宫女。
获图亲粮汽慢氧仄仄平平,仄平仄、中平平仄(韵)。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住执环满至言将标武带传。
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下片)
平仄平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质毫影送生耐机仄平平仄(韵)。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仄仄平平,中中仄、中平平仄(韵)。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平仄(韵),
无据,
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红陈落视黄 和梦也,新来不强做。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另担管动否端调川草义如下:
平:送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下划线:领格字承职次既端笔听死设欢。『』:例作对偶;〖〗口:例作叠韵。
作者简介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生显赫,张镃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张镃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张镃出身华贵,能诗擅词,又善画竹石古木。尝学诗于陆游。尤袤、杨万里、辛弃疾、姜夔等皆与之交游。《齐东野语》载"其园池声妓服玩之丽甲天下",又以其牡丹会闻名于世。今传《南湖集》十卷,《仕学规范》四十卷。著有《玉照堂词》一卷。《全宋词》存词八十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