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册(拼音:cè)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 来自,古字形像中有两道绳编的简册,本意是指书简。现代指装订好的纸质书。现代汉语中书360百科的量词"册",就是从它的本义引申而来。在古代还被专门用作皇帝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诏书。

(基本信息栏主要参考资料: )

  • 中文名 册
  • 汉语拼音 cè
  • 注音字母 ㄘㄜˋ
  • 平水韵部 入声十一陌
  • 部首 丿

基本信息

  册

册字

  拼音:cè  

  注音:ㄘㄜˋ

  简体部首:丿,部外笔画:4,总笔画:5

  繁体部首:冂

  结构:独体字

  五笔86、98:MM 

  仓颉:BBM 

  郑码:QQA 

  笔顺编号:35351 

  四角号码:7744来自0UniCode:CJK

册字的古代字体

  统一汉字 U+518C

基本字义

  册cè ㄘㄜˋ

  古代称编串好的竹简,现在指装潢好的纸本子:纪念~。花名~。画~。

  量词,指书籍:一~书,练习~等等。

  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神仙的文书或封爵的诏书:~文(文体名,为册命、册书等诰命文字的一种。简称“360百科册”)。~命。~封。

详细字义

  

  册 cè

  〈名〉

  (1)(象形。金文、小篆字来自形与甲骨文相似,象简册形。本义:书简。古代文书用竹简。编简名为册,后凡簿籍均可称“册”)(2360百科)同本义

  册,符命也。诸侯进受于王者。象其兰参每切城席磁袁等介札,一长一短,中格接困或集笔蒸有二编之形。古文又从竹。——《说文》

  (3)经传多以策为之,字俗作筴

  史乃册祝。——《书·金滕》

  公归,乃纳册获转顶皇于金滕之匮中。

  王命作册。——《书·洛诰》

  有册有典。——《书·多士》

  (4)又如:名册;画册;纪念册;册书(史籍,史书)

  (5)古时称编串好的许多竹简,现在指与宜换装订好的纸本子。如:册籍(占药沙州雨企超溶名册);册历(亦作“历册”。账本)。

 减研就 (6)特指皇帝的诏书

  祝册自京师至。——抓务解均团简钟际韩愈《南海神庙碑》

  (7)又如:册文(古代帝王祭祀时告天地神袛的文书);册书(古时君王施于臣下的文书。有祝册、玉册、立册、封册、哀势陆册、赠册、谥册、赠谥册、祭册、赐册、免册等十一种深观)。

词性变化

  册 cè

  〈动〉

  (1)册护友地同封,封爵。

  册太子则授玺绶。——《新唐书·百官至》

  (2)又如:册立(古代帝王封立太子、皇后);册正(把妾扶为正室)。

  册

  〈量〉

  (1非化满兵伯确)计算书本数量的单犯只帮晚环位。

  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又么测出非食粉命杂如:人手一册;这式该晚套书共印十万册。

常用词组

育善氢程而老  册封 cèfēng

  皇帝封授皇贵妃、贵妃、亲王等的典礼。

  册历 cèlì

  账本

  有甚胡突处?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元· 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册子 cèzi

  (1)书、本。

  (2)装订成的本子

  小册子

  (3)曲艺名词。指旧时评书演员说书的文字底本。

字的由来

  “册”:在春秋战国至魏晋时代,因为当时还没有纸,人们只好把文字写在狭长的竹片或木片上。竹片称“简”,木片称“扎”或“牍”。这种竹片或木片,通称为“简”。一块简只能写几十个字,记载一件事,因而往往需要很多块“简”。为了查找方便,人们就用熟牛皮条把这些简按次序串编起来,称之为“册”。“册”字很像几片竹简用绳子串在一起。后来,书写的材料逐渐用纸代替,印出的文章装订成书仍沿用了“册”这个名称。现在“册”已演变为量词。

方言集汇

  粤语:caak3

  客家话:【梅县腔】cak7 【海陆丰腔】cak7 【客英字典】cak7 【宝安腔】cak7 【台湾四县腔】cak7 【东莞腔】cak7

  潮州话:cêh4 (chheh)

汉英互译

  册

  volume、book。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