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葫芦形窑

葫芦形窑,来自清《南窑笔记》载:西卫扩班葫芦形窑"窑如卧地葫芦"。窑因其形状而得名。

  • 中文名 葫芦形窑
  • 尺    寸 前室长2.25、宽3.5米
  • 出    处 清《南窑笔记》
  • 角    度 一般为4-12°

基本简介

  来自葫芦形窑,清《南窑笔记》载:葫360百科芦形窑“窑如卧地葫芦”。窑因其形状而得名。以砖坯或砖砌筑、由窑门、火膛、前室、后室、烟囱等部分组成。圈顶,整体平面呈长条束腰状,以束腰处为界,分为前验关若司后两室。窑床与地面有一改被刘父夹角,角度比龙窑小得多,一般为4-12°。福建南安发现的一座宋代葫芦形窑遗迹全长7米有余、最宽处为1.5米左右。江西景德镇湖田窑址发掘的一座元代后期葫芦形窑遗迹全长19.8米、前室长3.2米、宽4.56米,后室长16米、宽2.74米,窑身倾斜度为12°。后室狭长,是前室长度的5倍。此处发现的另一座明代早期葫芦形窑遗迹全长8.4米始马李盐、前室长2.25、宽3.5米、后室长5.75米、宽2.75米、倾斜度为4-10°。前到室长度比例缩小,后室的长度仅是前室的2.5倍。至明末清初后室消失甚球再复现,发展演变成了蛋形窑。葫芦考货集建派扩移洲形窑是由龙窑发展而来的。对龙窑进行了较大的改造,适合于烧造氧化钾含量较高,釉在高温下粘度较大的瓷器。

葫芦形窑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葫芦形窑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