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吕妙芬

吕妙芬,女,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现任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 中文名称 吕妙芬
  • 职业 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 主要成就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历史博士(1997)
  • 代表作品 《孝治天下:孝经与近世中国的政治与文化》

个人简来自

  吕妙芬,现任台湾地区"中360百科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专长:明清学术思想史,特别是儒学传统中的理学。代表作:《阳明学人社群--历史、思想与实践》(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第4期专刊,新星出版社2006年出版)等。

学历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想周式分校(UCLA)历史博士(1997)

  "国立台湾大学"中国古典文学硕士(1989)

  "国立台湾大学"中国古典文学学士(1986)

  "国立清华大学"物理学学士(1983)

研究经历

  2008. 9-2009. 6 ~ 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AS)访问学者

  2006. 2-迄今 ~ 国立清华大学兼任副教授

  2003. 9-迄今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2较井怎眼皮解方外刑003. 7-2004. 6 ~ 哈佛来自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2003 -2005 ~ 东亚文明中心兼任副研究员

  1999. 7- 2003. 9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员

学术荣誉

  2008-2009 ~ 学术交流基金会(Fulbright T法自范述压宣固清aiwan)奖学360百科

  2003-2004 ~ 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

  2004 ~ 中央研究院果光两态决候雷年轻学者著作奖

  2000-2001 ~ 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甲种研究奖励 (2001年以后不再设此奖励)

自述

  我的研究领域是明清学术思想史,特别是儒学传统中的理学。由于儒学是构筑中国传统政治与社会秩序、型塑中国文化价值的重要思想内涵,所以我选择儒学做为试图了解自身文化渊源的管道。多年来我以理学家和理学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因温婷差八革创突压良李氢为从这些人和文字,我常三介充条着可以读出浓厚的宗教情别则支候手阿率怀及对生命理想的追求、执着与奏入块屋异害全试图超越的精神。晚明理学思想特别精彩,交织着当时政治的黑暗与理学家个人多舛的命运,格外动人。清初的理学,一般都被视为了无新意,但最近我偶尔读到一些思想奇特、深具创造力的作品,充满好奇。我未来仍会持续以明清儒学为主要研究领域范安道留写调

著作目录

  专书、论文集

  吕妙芬,2011世升出离又年,《孝治天下:孝经与近世中国的政治与文化》,408页,中央研究院丛书,联经出版公司出版。

  吕妙芬,2003年,《阳明学士人社群──历史、脱评另盾离让到英还思想与实践》,共484页,中央研究院协点字银办拉鲁近代史研究所。

  吕妙芬,1996年5月,《胡居仁与陈献章》,共194页,台北:文津出版社

  主编之专书(论文集)

  吕妙芬,罗久蓉,2003年,《无声之声:近代中国妇女与文化,1600-1950》,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吕妙芬、熊秉真,1999年,《礼教与情欲:前近代中国文化中的后/现代性》,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期刊论文

  Miaw-fen Lu, Mar. 2010, "The Rediscovery of Zhang Zai in the Ming-Qing Transition", Ming Qing Studies, (2010),pp.83-119..

  吕妙芬,2010年6月,〈女子粮该良乐括式伤口树与小人可谈道:杨甲仁性命之学的日用场景〉,《新史学》,21卷2期,页61-106。

  吕妙芬,2010年5月较元弱围国菜出大呼,〈明清之际的关学与张接右料游仍个坐轮背载思想的复兴:地域与跨地域件支逐事独理较随族四书因素的省思〉,《中国哲学与文慢手化》,辑7,页25-58。

  吕妙芬,2010年8月,〈台湾新史学风潮下的儒学研究:以历史学门为主的观察〉,《汉学研究通讯》,29:3, 页8-18.。

  吕妙芬,2008年9月,〈西铭〉为《孝经》之正传?--论晚明仁孝关系的新意涵,《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集刊》,33期,页139-172。

  吕妙芬,2008年6月,〈做为仪式性文本的《孝经》:明清士人《孝经》实践的个案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60,页1-43。

  吕妙芬,2008年6月,〈做为蒙学与女教读本的《孝经》:兼论其文本定位的历史变化〉,《台大历史学报》,期41,页1-62。

  吕妙芬,2007年,〈明清中国万里寻亲的文化实践〉,《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8本,页359-406。

  Lu, Miaw-Fen, Dec. 2006, "Religious Dimensions of Filial Piety as Developed in Late Ming Interpretations of the Xiaojing", Late Imperial China, 27(2), pp. 1-37..

  吕妙芬,2005年6月,〈晚明《孝经》论述的宗教性意涵:虞淳熙的孝论及其文化脉络〉,《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8辑,页1-46。

  吕妙芬,2004年11月,〈晚明士人论《孝经》与政治教化〉,《台大文史哲学报》,61期,页223-260。

  吕妙芬,2003年12月,〈施闰章的家庭记忆与自我认同〉,《汉学研究》,卷21期2,页305-326。

  吕妙芬,2002年5月,〈晚明江右阳明学者的地域认同与讲学风格〉,《台大文史哲学报》,期56,页285-326。

  吕妙芬,2001年6月,〈明代吉安府的阳明讲会活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35,页197-272。

  吕妙芬,2001年3月,〈明代宁国府的讲会活动〉,《新史学》,卷12期1,页53-114。

  吕妙芬,1999年12月,〈儒释交融的圣人观:从晚明儒家圣人与菩萨形象相似处及对生死议题的关注谈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32,页165-208。

  吕妙芬,1999年6月,〈阳明学派的建构与发展〉,《清华学报》,卷29期2,页167-203。

  吕妙芬,1999年6月,〈阳明学者的讲会与友论〉,《汉学研究》,卷17期1,页79-104。

  吕妙芬,1998年12月,〈圣学教化的吊诡:对晚明阳明学的一些观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30,页29-64。

  吕妙芬,1998年6月,〈阳明学讲会〉,《新史学》,卷9期2,页45-87。

  吕妙芬,1997年6月,〈 颜子之传:一个为阳明学争取正统的声音〉,《汉学研究》,卷15期1,页73-92。

  专书(论文集)之一章

  吕妙芬,2010年6月,〈晚明到清初《孝经》诠释的变化〉,林维杰、邱黄海编,《理解、诠释与儒家传统:中国观点》,页137-191,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吕妙芬,2005年,〈对明清教育史研究的几点观察〉,高明士编,《东亚教育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页193-210,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吕妙芬,2005年,〈清初河南的理学复兴与孝弟礼法教育〉,高明士编,《东亚传统教育与学礼学规》,页177-223,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吕妙芬,2005年,〈颜元生命思想中的家礼实践与「家庭」的意涵〉,高明士编,《东亚传统家礼、教育与国法(一)── 家族、家礼与教育》,页143-196,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吕妙芬,2003年5月,〈妇女与明代理学的性命追求〉,罗久蓉,吕妙芬编,《无声之声:近代中国妇女与文化,1600-1950》,页133-172,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学术会议(研讨会)论文

  吕妙芬,2010年6月,〈从文化史研究看《孝经》与近世中国文化〉,共19页,发表于首届中国古文献与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香港:香港理工大学,2010-06-16 ~ 2010-06-18。

  吕妙芬,2009年12月,〈台湾新史学风潮下的儒学研究〉,共18页,发表于「《新史学》与台湾史学二十年」 国际学术研讨会,国立政治大学:新史学、国立政治大学等,2009-12-12 ~ 2009-12-13。

  吕妙芬,2009年11月,〈女子与小人可谈道:杨甲仁性命之学的日用场景〉,共28页,发表于阳明学派国际学术研讨会,杭州:浙江社科院等,2009-11-06 ~ 2009-11-09。

  Miaw-fen Lu, 2008, "The Rediscovery of Zhang Zai in the Ming-Qing Transi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ranslocal and Transregional Dynamics in Chinese History, 960-1911, Singapore: Singapore University, 2008-5-11 ~ 2008-5-14.

  吕妙芬,2007年10月,〈《西铭》与《孝经》:兼论晚明「孝」的形上化思想〉,发表于「全球化下明史研究之新视野」学术研讨会,台北、南投:中国明代研究学会、东吴大学历史学系、暨南国际大学历史学系、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暨历史学系,2007-10-27 ~ 2007-10-30。

  吕妙芬,2007年6月,〈做为仪式性文本的《孝经》:明清士人《孝经》实践的个案研究〉,发表于「为道屡迁:中国文化生活中的宗教礼仪实践与创新」国际研究会,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文哲所,2007-06-29。

  吕妙芬,2007年6月,〈做为蒙学读本的《孝经》及其文本定位的历史变化〉,发表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学术讨论会,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7-06-07。

  Lu, Miaw-Fen, Nov. 2006, "The Classic of Filial Piety in Early Seventeenth-Century Confucian Scholars' Self-Cultiv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AAR annual meetings, 美国华盛顿特区: 美国宗教学会, 2006-11-18 ~ 2006-11-21.

  吕妙芬,2006年8月,〈万里寻亲的文化实践〉,发表于「地域中国:民间文献的社会史解读」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安徽黄山市:中国社会史学会,2006-08-19 ~ 2006-08-22。

  吕妙芬,2006年1月,〈晚明到清初《孝经》诠释的变化〉,发表于「理解、诠释与儒家传统」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6-01-12 ~ 2006-01-14。

  学位论文

  Miaw-fen Lu, 1997, "Practice as Knowledge: Yang-ming Learning and Chiang-hui in Sixteenth-Century China", 371 pages, History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吕妙芬,1989年,〈胡敬斋与陈白沙思想趼究〉,共185页,中国文学研究所,国立台湾大学。

  学术书评

  吕妙芬,2009年12月,〈评Chang Woei Ong, Men of Letters within the Passes: Guanzhong Literati in Chinese History, 907-1911 〉,《汉学研究》,27卷4期,页365-368。。

  Miaw-fen Lu, 2009, "评Henry Rosemont, Jr., and Roger T. Ames, The Chinese Classic of Family Reverence: A Philosophical Translation of the Xiaojing", Journal of Chinese Religions, 37.

  吕妙芬,2008年9月,〈评Sara Schneewind, Community Schools and the State in Ming China〉,《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61期,页177-184。

  吕妙芬,2007年9月,〈评伊东贵之,《思想としての中国近世》〉,《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31辑,页291-296。

  吕妙芬,2007年12月,〈评朱鸿林《中国近世儒学实质的思辨与习学》〉,《明代研究》,10期,页209-215。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吕妙芬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