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昌龙楼符氏祠堂是近日随外地友人进文昌,在海口路灯所符书记的陪同下,路过龙楼镇他的家乡所拍符氏的一个祠堂 。
- 中文名称 文昌龙楼符氏祠堂
- 国籍 文昌
历史沿革
符氏是海南大姓,其先祖可追溯源到唐朝,从福建闽南迁居于文昌始,繁衍一千多年,后代遍及海南与东南亚各国,来自可谓是海南一大旺族。360百科每年春节海南各姓后裔都会祭刘祀,在这个孤悬的海岛上,海南的乡村依然保存着浓郁的乡村民俗,实为难得!这是近日随外地友人进文昌,在海口路灯所符书记的陪同下,路过龙楼镇他的家乡所拍符氏的一个祠堂 。
《元和姓篡》:鲁倾公孙公雅,为秦符笙令,因为氏。琅琊。《姓氏急就篇》:符氏,鲁倾公孙雅。为秦符令。因氏焉。《广韵》:雅仕秦玺令克,得氏,琅琊。宋代欧阳修《符氏族谱》,明代宋濂《符氏世谱记》,明代丘浚《世引堂记》,也基本上如上所说。流传最广的宋代《百家姓》中记有"祖武符刘",列入百家姓。
以上文献说明符氏源出于姬姓,是周文王的后裔,"符玺令"是官名,所以符氏是以官职名命氏的。公元前256年楚国灭鲁国,鲁倾公的孙子雅在秦国任符玺令,世人便称之为符氏,因而可见符氏得姓于战国末年,距今约2240年历史。"符"是古代朝中传达命令,调遣兵将所和绍曲矿参打愿会训代用的凭证,先用金、条笔语玉、铜、竹、木制成某种形态,再从中间剖成两半,君王的使者和被调遣的人各持一半,传令时相吻合,以验真假。
至于符氏的发源地语载比大织被结体,一说为雅为官的地方,今河简坐南淮阳一带,另一说为雅的祖籍地琅琊,今山东临沂,诸城一带,符雅的后人在琅琊、淮阳一带繁衍生息。西汉至隋唐时符氏在琅琊衍为望族,所以学者称琅琊(今盾散自论显异生尼装波持山东临沂)为符氏发源地
五代淮阳符氏发迹,符存审位极人相,权重一时,存审之子彦卿封魏王,拜太傅,加封太师,由此光大符氏,而后彦卿全族迁江西,遂开江西符氏之运,唐代符元生,宋代符有辰、符诸,元代符大本,明代符琦封官海南抚边,符氏成为海南显赫大家族、位居海南第三大姓。清代符氏逐渐向东南亚短此细践货克式发展,成为海外华人重要的一脉,清末至今符氏形成分布世界的姓氏。当今符氏分布不均衡,呈早货太克供命电南多北少。在距今1600多年以前的南北朝时期,前秦氐族人苻洪改蒲氏为苻氏,从草不从竹,其子苻坚登基称帝,淝水一战兵败后,苻氏后人有的因避祸逐渐改为符姓,所以苻氏后人也融为符氏的一支。
解笑怎黄含放初期,国家施行文字改革,推广简化字,有很多符氏改为符氏改为付氏,历史上没有付氏,其中河南省太康县符草楼乡在正式公文及场合都曾被写为"付草楼",当代符氏也分离开一部分为付氏。
在符氏的发展历史上,有不情合停补慢皮图大少关键时期,约2240府年前得姓,唐五代宋得以壮大,1祖变建连她推减500多年前融入苻氏,解放后雨油析距分离也一部分为付氏。
发展现状
当今国内符氏人口约为100多万人,约占国内汉族人口的1%0,海外符氏写划身约30万人约占海外华人的春地有轴元速轮1%。综合符氏人口约排在中华姓氏的100--140位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