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西方语言学流派

《西方语言学流派》是2002年11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润清。本书主要介绍西方供业朝切附年起安语学的各个流派,西方语言学中的基础与非回本观点。

  • 书名 西方语言学流派
  • 别名 Schools of Linguistics
  • 作者 刘润清
  •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2年11月

内容介绍

  《西方语言学流派来自》是在讲课笔记的基360百科础上整理而成的。编者在给北京外国语学院英代触激识究装松欢常语师资研修班讲西方语言学简史的过程中发现,对于中国学员来说,了解一下西方语言学的各个流派,知道语言学中的材用太约秋铁搞四企基本观点及其来龙去脉,对开阔案策历王冲布眼界、打开思路、明确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都是极为有益的。根据学员的意见,编者就内容的详略做了些调整滑展容何字湖张够境,然后用汉语编写出来,奉献给读者。

作者介绍

  刘润清,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样石湖意地赶支原煤镇氢1980年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1986年在磁识英国兰开斯特大学获兵盟美副博士学位。发表了三十余篇有关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论文,主持了"中国高迅在育苦黄很校英语教学情况调查"和"中国英语本科学生素质调查"两项大型科研项目。主要专著有:《西方语言学流派》《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外语教学与学习》《语言学入门》《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

图书目录

第一

  1. 古希腊语法

  苏严而就色跳站沉格拉底

  柏拉图

  亚历士多德

  斯多噶派(stoics)

  斯拉克思的《语法科学》

  2. 古罗马语法

  瓦罗《论拉丁语》

  普利森《语法惯例》

  多纳特斯

  3. 中世纪语法

  英格兰:

  6世纪初:比德(Bede),阿尔坤(Alcuin)

  公元1000年:阿尔福利柯(Aelfric)《拉丁语法》《拉丁会话手册》

  12世纪:冰岛语语法《首篇语法专论》

  波依修斯(Boethius,480-524),在巴黎和雅典求学

  彼得·海利亚斯的语法逻辑化(logicalizat部假夫皇大半反光ion of grammar)

  在经院哲学影响下的思辨语法(speculative grammar); 如希思帕尼斯(Petrus Hispanus)在巴黎求学,《逻辑纲要》

  13、14世纪:摩迪斯泰学派(来自Modistae)的思辨语法

  4. 从文艺复兴到十八世纪的语言学

  德国古典学家罗赫林(Reuchlin)的《论希伯来语的基本规则》

  斯巴华伊的阿拉伯语法

  14世纪:但丁《论俗代军掉语》,提倡发展口头意大利语

  15世纪:出现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语法著作

  16世纪:法语语法,波兰语语法,斯拉夫语语法

  法国哲学家拉梅(1515-1572):当时的结构主义先驱,反对亚里士多德和经院哲学,著有希腊语、拉丁语和法语等语法著作。

  传教士活动使语言学家认识到世界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西班牙耶稣会传教士夏维尔等人第一次将汉语语法学传到欧洲。

  经验主义学派:英国的布莱特创造速记方法和观察派语音学家霍尔德,

  理性主义学派:英国威尔金斯设想"哲学语言",法国的360百科保尔-罗瓦雅尔学派(思维是语言的基础)。

  18世纪:法国哲学家康迪雅克的《论人类认识的起源》

  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德国哲学家海德(Herder1744-1803)《论语言的起源》1769

  英国讨论普遍语法:詹姆士·哈利斯《对语言和普遍语法的哲学探讨》(1751),霍恩·托柯,詹姆士格加钱世沉稳权稳打村·伯尼特。

  5父帮直奏最去清士. 古代印度的语言学

  印绍九款点衣无梵语研究的发现开启了整个十九世纪的比较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

  公元前600-公元前300年普部虽包脱烈科真结之前潘尼尼著梵语语法《八书》

  印度语言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般语言理论灯味酒高额对和语义,语音和音位,语法描写。最突出成就体现在语音学和音位学上

  英国的卡利和威尔金斯分别于1806年和1808年用英文写成《梵语语法》。

第二章

  1. 早期历史语言学

  但丁在《俗语论盟损义年材审损钢天别非》中划分三个欧洲语系:日耳曼语系,拉丁语系,希腊语系。

  斯卡利杰(J.J.Scaliger, 1540-1609)把世界语言划为四个大语系(罗曼语系,希腊语系,日耳曼语系,斯拉夫语系)和七个小语系。

  17世纪末远机型减尽权混的个感环瑞典学者斯田赫姆和雅杰

  德国Gott个整周某苗月fried Wilhelm von Leibniz,1646-17设练理最误益真蒸16

  词汇表、语言调查报告、双语词典和文字记载等先后编撰出版。最著名的调查比较著作是德国学者阿迪龙(Johann 续研护协Christoph Adelung)的《米特里德Mithridat农配用因严货耐es》.

  1786年模许回利振面英国的威廉·琼斯(1746-1794)在加尔各答皇家亚洲学会上宣读论文,一举确定梵语与拉丁语、希腊语和跳态资口底飞日耳曼语的历史亲缘关系。

  德国在大学设立梵语教授和历史语言学教授等职务。

  2. 丹麦学者R.K.拉斯克1782-1832

  历史语言学创人之一,论文《试论古斯堪的纳维亚语或冰岛语的起源》第一次明确提出比较语言学的方法和原则。

  3. 德国学者雅克布·格里姆(Jacob Grimm,1785-1863)

  1819《德语语法》第一卷:一部日耳曼语言的比较语法

  1822《德语语法》第二版,论述日耳曼语和其它印欧语之间的辅音的一致性,即格里姆定律。

  1875丹麦语言学家卡尔·维尔纳针对格里姆定律的缺欠发现了维尔纳定律。

  4. 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

  《人类语言结构的多样性》

  区分三种语言类型: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

  5. 奥古斯特·施莱歇 (August Schleicher,1821-1868)

  《印欧语言比较语法手册》1861

  语言亲属关系的理论:语言谱系图

  重建始源语的比较方法

  语言的分类

  6. 重建原始印欧语过程中关于元音交替Ablaut的研究

  奥古斯特·施莱歇提出过错误假设。

  学者们发现原始印欧语应该有五个元音:/a,i,u,e,o/。

  德国学者布鲁格曼(Karl Brugmann)发现鼻音和流音也可作为共鸣音,即半元音。

  1878年索绪尔在《论印欧语言中元音的原始系统》中提出新假设,但未引起重视。1927年波兰学者库利洛维奇的发现证明索绪尔的理论完全正确,即喉化音理论。

  7. 新语法学派

  19世纪后期出现于德国莱比锡大学

  代表人物有Karl Brugmann, August Leskien, Hermann Osthoff, Hermann Paul, Berthold Delbrueck.

  基本原则:历史语言学是解释性的,解释必须以语言事实为基础、限制调查研究的范围并从历史上找到根据,语言变化的原因有两类:发音方法和心理因素。

  重视数据、材料,不太看重语言理论。

第三章

  1. 背景

  德国社会学家德克海姆(Emile Durkheim,1859-1917)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新语法学派

  美国语言学家惠特尼(1827-1894)

  2. 研究领域

  比较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符号学创始人

  3. 影响

  《普通语言学教程》明确了语言本质,规定了语言学的任务:把语言作为一个单位系统和关系系统来分析。

  区分了语言language与言语parole,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连锁关系和选择关系。

第四章

  1. 创始与代表

  1926年10月6日布拉格语言学会宣布成立。

  代表人物:马泰休斯,特鲁别茨柯依,雅克布逊,布龙达尔,卡尔采夫斯基,哈兰尼柯,瓦赫,法国语言学家马丁内。

  2. 基本观点

  结构--功能语言观

  3. 贡献

  语音学和音位学:创建音位学,特鲁别茨柯依《音位学原理》(1939),马丁内提出经济原则,雅克布逊提出预示音位对立的方法和"双分法"。

  句子功能前景:马泰休斯发现句子有主位、过渡、述位三种成分,埃尔特尔于1926年第一次区分语法主语、逻辑主语、心理主语。

第五章

  代表人物路易斯·叶姆斯列夫

  其著作《语言理论绪论》1943吸收了乌达尔、约根逊、拉斯姆逊和哥本哈根哲学心理学协会成员的意见,从哲学和逻辑学的角度阐述语言学的理论性问题,明确提出语言的符号性质。其理论又称为语符学和新索绪尔语言学。

  美国语言学家悉尼·拉姆发展此理论,创造关系语法理论。

第六章

  1. 创始人博厄斯

  1911《美洲印第安语言手册》,其中总结了描写主义的研究方法,奠定了美国的描写主义语言学的基础。

  2. 萨丕尔

  1921《论语言》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语言形式决定着语言使用者对宇宙的看法,世界上的语言不同,所以各民族对世界的分析也不相同。

  3. 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1887-1949),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

  1926《供语言科学用的一套公设》

  1933《语言论》

  1939《科学的语言学诸方面》

第七章

  1. 乔姆斯基的语言观

  1957《句法结构》

  1966《句法理论若干问题》《笛卡尔语言学》

  1968《语言与思维》

  1975《对语言的思考》

  1980《规则与表达》

  1981《支配与制约讲稿》

  1986《语言知识》

  普遍语法就是构成语言学习者的"初始状态"的一组特性、条件和其他东西,所以是语言知识发展的基础。(《规则与表达》)

  生成语法是语言能力的模式,是对语言能力作出的形式化的描写,用一套公式将其内容表达出来。它以具体语言为出发点,探索出语言的普遍规律,最终弄清人的认知系统、思维规律和人的本质属性。

  从三个平面评价语法:观察充分性、描写充分性、解释充分性。

  2.形成阶段

  五十年代初-1965 第一语言模式时期:《句法结构》

  1965-1970 标准理论时期:《句法理论若干问题》《英语语音模式》(生成音位学)

  反对者费尔默(C.J. Fillmore)和生成语义学派

  1970至今 扩充式标准理论时期:包含短语结构规则、词汇、转换部分、踪迹、限制规则、省略规则、过滤规则、格确定原则、控制理论、逻辑式、制约理论。

第八章

  11世纪 英格兰开始有自己的标准语言英语

  16世纪起 正音学、词典学、速记学、拼法改革、人造"哲学语言"

  19世纪末 语音学家亨利·斯威特(Henry Sweet,1845-1912),《语音学手册》(1877)

  丹尼尔·琼斯(Daniel Jones,1881-1967) 建立英国第一个语音学系

  20世纪前半叶 约翰·鲁珀特·弗斯(John Rupert Firth,1890-1960)

  为首学派被称为"伦敦学派"

  1938 开始教语音学和语言学

  1944 成为英国第一任语言学教授

  创造了韵律分析和新的语义理论,提出"系统"和"结构"的概念。

  60年代起 伦敦学派代表人物是韩礼德(M.A.K. Halliday)

  吸收了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沃尔夫的某些观点,建立和发展了当代的系统-功能语法(systematic-functional grammar)。

  在其影响下形成一支系统的语言学家队伍,学术刊物是《网络》(Network)。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西方语言学流派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