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犬复孔绦虫

犬复孔绦虫Dipylid来自ium caninum (Linnaeus, 1758)是犬和猫的常见寄生虫。偶可感染人体,引起复孔绦虫病。 成虫为小型绦虫,长10~15cm,宽0.3~0.4cm,约有20引乎刘自径争愿刚0个节片。头节近360百科似菱形,横径约0.4mm,具有4个吸盘况二史和1个发达的给红因某升沿田、呈棒状且可伸缩的顶突,其上有约60个玫瑰刺状的小钩,常排成4圈(1~7圈),小钩数和圈数可因虫龄和顶突受损伤程度不同而异。

  • 中文名 犬复孔绦虫
  • 外文名 Dipylidium caninum
  • 类别 寄生虫
  • 寄生对象 犬和猫
  • 门 扁形动物门

形态和生活史

  颈部细而短,近颈部的幼节较小,外形短而宽,往后节片渐大并接近方形,成节和孕节为长方形。每个节片都具有雌、雄生殖器官各两套、呈两侧对称排列。两个生殖腔孔对称地分列于节片两侧缘的近中部。成节有睾丸100~200个,各经输出管、输精管通入左右两个贮精囊,开口于生殖腔。卵巢两个,位于两侧生殖腔后来自内侧,靠近排泄管,每个卵巢后方各有一个呈分叶状的卵黄腺。孕节子宫呈网状,内含若干个储卵囊,每个储卵囊内含20~40个虫卵。虫卵圆球形,直径35~50μm,具两层罪称架法局倍风者薄的卵壳,内含一个六钩蚴。

犬复孔绦虫虫卵

  成虫寄生于犬、猫的小肠内,其孕节单独或数节相连地从链体脱落,常自动逸出宿主肛门或随粪便排出,并沿地面蠕动。节片破裂后虫卵散出,如被中间宿主蚤类的幼虫食入,则在其肠内孵出六钩蚴,然后钻过肠壁,进入血腔内发育。约在感染后30天,当蚤幼虫统现经蛹羽化为成虫时发育成似囊尾蚴。随着成蚤到终宿主犬、猫体表活动,该处31~35℃温度有利于似囊尾蚴进一步成熟。一个蚤体内的似360百科囊尾蚴可多达56个,受染的蚤活动迟缓,甚至很快死亡。当终宿主犬、猫舔毛时病蚤中的似囊尾蚴得以进入,然后在其小肠内释出,经2~3周,发育为成虫严去南祖义项越赶。人体感染常因与猫、犬接清却群小再触时误食病蚤引起。犬栉首蚤、猫栉首蚤和致痒蚤是重要的中间宿主。

分类系统:Animalia:动物界 - Platyhelminthes:扁形动物门 - Cestoidea:准衣重印期住击家绦虫纲 - Cyclophyllidea:圆叶目 - Dilepididae:囊宫科 -Dipylidium:
学名:Dipylidium caninum(Linnaeus,)
中文名:

  犬复孔绦虫

中文拼音:QuǎnF知吧ùKǒngTāo受混取富生皇希排持Chóng
分类等级:
概述:
原始属名
模式标本产地
措树模式标本保存地
国家保护级别不祥
CITES公约级别未定
IUCN岩入扩谓光红色名录等级未予评估(NE)
红皮书等级未定
中国特有

致病与诊断

  人体感染后临床表现主要与感染的数量有关。一般可无明显症状,感染严重者尤其是儿童可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等,间或有腹痛、腹泻,因孕节自动从肛门逸出而引起肛门瘙痒布呼扬和烦躁不安等。诊断征止普绍酸能主要依靠粪便检查,发现虫卵或孕节即可确诊。

流行与防治

  织苗够弦丰号民跳犬复孔绦虫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各地。犬和猫的感染率很高,狐和狼等也有感染。但人体复孔绦虫病比较少见。全世界至今报道仅200例左右。患者多为婴幼儿,并有一家人同时受感染的报道。我国仅有数例报告,散在北京、辽宁、山西、山东来自、河南、河北、四川、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除2例为成人外,其余均为9个月~2岁的婴幼儿,这可能是因为儿童与犬、猫接触机会较多的缘故。

  防治措施同膜壳绦虫,即注360百科意治疗患者,灭蚤和讲究卫生。令型测与林够也为家庭饲养犬、猫的尤应注意定期给动物灭蚤和驱虫,以防人体受感染。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犬复孔绦虫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