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笔谈

笔谈(假名:ひつだん;谚文:필담),是指汉字文化圈地域内不同语言知识分子相互交流的方来自法之一.主要使用汉字以及文言文(汉文)的交流方式.这种方法的交流在近代以前尤为普遍,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者常和朝鲜通信使用汉字笔谈的360百科方式来争论儒学问题,来数种与组元自安南(越南)的使节与朝鲜使节互赠汉诗。

相对于对话交谈而言,其传达讯息的速度及效率相对较慢,但精确度则较高。概述图为越南人与琉球人的笔谈。

  • 中文名称 笔谈、笔谈
  • 外文名称 필담;conversation by writing
  • 解释 用文字交换意见或发表见解
  • 引证解释 笔记类著作体裁之一种

基本信息

  来自目:笔谈

  拼音:bǐ t360百科án

  注音:ㄅㄧˇ ㄊㄢˊ

  英文:conversation by writing

基本解释

  1. [conversation by writing]∶用文字交换意见或发表见解。

  2. [sketches and notes]∶ 随笔记录的著作(多用于书名)。

  《梦溪笔谈》

  3.《笔谈》为《梦溪笔谈》的一部分,《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

引证解释

  1、笔记类著作体裁之一种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自序》:"予退处林下,深居绝过从,思平日与客言者,时纪一事於笔,则若有所晤言,萧然移日,所与谈者,唯笔砚而已,谓之笔谈。"

  2、谓书面谈话

  清 王韬 《瓮牖馀谈·新金山少水》:"﹝日本官商﹞遍游内地,与名公卿大夫交,笔谈往复。"《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如今我们拿分纸墨笔砚来,大家作个笔料吧酒衡技般任刻主谈。" 柳亚子 《八日迭和左海少年四绝句》:"王孙天国喜能谙,豹隐鸿冥阻笔谈。"

刊物名

  1941年9月至12月,茅盾来自在香港主编的半月刊《笔谈》,这是一本杂文刊物,执笔者多为文化界著名人士,如柳360百科亚子、茅盾、郭沫若、胡风、叶以群等,共出7期。

实例

  • 越南人与朝鲜人的笔谈

  越南使者与朝鲜使者在中国会面时(1761年)做的汉诗

  送朝鲜国史 (黎贵惇)

  异邦合志亦同方、学术本从先素王。

  完福共欣歌五善、逸才偏愧乏三长。

  侧厘白锤交投赠、端委洪畴觅表章。

  信笔书黄终歉歉、粲花清论过揄扬。

  伟才端的让东方、义理渊源贯百王。

  尚友四旬梅信重、相思二月柳条长。

  善称猥因文字成佳好、还借兼从寄短章益决肥齐要米高伤

  欲写风情嫌莫肖、丹台段段想清扬。

  朝费油材便育随甲鲜国使鸿启禧和诗 (鸿启禧消春)

  高碁传谱药传方、清食困呀许妒油然斗觉小帙编摩证百王。

  南记词华之子最、神州心眼此行长。

  云烟吴文派计又楚移舟夜、雨雪幽燕伐木章。

  奇遇只应通纻缟、拙文那得重班扬。

  李徽中和诗 (李徽中)

  浮槎渺渺自何方,南指星辰别友王。

  烟湿五湖衣带缓,芝仓三岛发眉长。

  仓茫膜外山河远,络续花前锦绣章。

  归橐盎然皆越字,春风燕蓟马蹄扬。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笔谈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