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水龙吟·素肌不污天真

题目:《水龙吟·素肌不污天真》

开原首失这是一首赋白莲的咏础属奏注物词。南宋,殖耐磁咏物词大为盛行,而宋亡后遗民们写的咏物词则决非只是咏物了。

  • 作品名称 水龙吟·素肌不污天真
  • 创作年代 宋
  • 文学体裁 词
  • 作者 吕同老

原词

  《水龙吟·素肌不污天真》

  浮翠山房拟赋白莲

  素肌不污天真,晓来玉立瑶池里。亭亭翠盖,盈盈素靥,时妆净洗。太液波翻,霓裳舞罢,断魂流水。甚依然、旧日浓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

  法业欲唤凌波仙子。泛扁舟、浩波千里。只愁回首,冰帘半掩,明珰乱坠。月影凄迷,露花零落,小阑谁倚。共芳盟,犹有双栖雪鹭,夜寒惊起。

评解

  这首词,上片一起五句咏白莲,赋予她冰清玉洁、天生丽质、净洗铅华而英段育他世期示树移雨张风韵天然的美姿。虽"实赋本题"(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显然有着人的影子。接三句转述人事,繁华事散,美好的时光,已如逝水东流了。末四句,感叹虽时光如旧,白莲又开,而在此刻看来,却是"花不似人憔悴",心境大不相同了。换头三句,物人合写,亦物亦人,抒发追忆情怀,而"冰奁半掩,明珰乱坠",实际回首成空,只有令人增愁。最后诗人倾诉存还染假照较奏衷曲,虽"芳萌"犹在,但这林栖的雪鹭,也正如苏轼笔下"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孤鸿,"惊起末兴硫零洲频济扬到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了。"亡国之音哀以思"。这首词哀感动人,而表面上却不见痕迹,颇得"兴发于些而义归于彼"的寄托之妙

  这是一首咏物词,吟咏的对象是白莲。

  词的上片可分为四层来理解。第一层,"冰肌不污天真,晓来玉立瑶池里。"着眼于白莲的风韵,点明赏莲的具体环境和时间。"冰肌"首先点破"白"字,"天真"是生来具有的自然天性,这是指白莲的纯洁无瑕。"晓"是具体时间,"玉立",亭亭的样子,形容极其标致轻盈苗条。"瑶池",是古代传说中昆仑山的池名,西王母的居所,这里形容白莲花生长的池调治得皇则庆头探静塘广大浩淼。全句的意思是冰雪一样的肌体表觉余脸肉现着白莲纯真无瑕的天性福核激怎岩众代,在清爽明丽的清晨,亭亭玉立在广淼的池塘里。

  第二层,"亭亭翠盖,盈盈素靥,时妆净洗。"这是来自对白莲的个体描写。"亭亭"是耸立的样子,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盈盈",仪态佼美360百科的样子,《古诗十九首》:"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是说白莲高耸挺立的绿色叶子,如同标致的伞盖,白净美丽的面庞,显露在洁净时髦的服饰中。由前一层的总体形象,推出了近景,对其单株进行静态描写。

  第三艺脸层,"太液翻波,霓裳舞罢,断魂流水。""太"是极大的样子,太液指莲塘的水;"霓裳舞"是唐代的宫廷音乐。相传是唐玄宗李隆基吸取了杨敬述所献《婆罗门曲》所制,宋代著名词人姜白石在其残曲上注有工尺谱,此舞的音乐、舞蹈、服饰都极力描写仙境和仙女的形象。这里是以此比喻莲叶在风中的舞姿和气韵。"断魂"在这里作销魂解,情意极其深长的样子。韦庄《春怨》:"自有春愁正断魂,不堪解型代亮异写况芳草思王孙。"林逋《伯影导山园小梅》中更有"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欲知合断魂"的名为过参周故威思增众英绝句。这一层是写白莲的动态,愿仅六假续居文革运莲塘之中微波荡漾,荷叶兴致勃勃地舞了一曲霓裳羽衣曲,脉脉的流水摇曳护卫着白莲花,一往情深。同前面的静态描写形成鲜明的互补关系。

  第四层,感情上来了一个突转,"甚依然游让旧日,浓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莲花同往年一样,依然香庆弦奏度误点严田始模病气馥郁,面色娇柔,焕发着青春的热烈,但观荷的人却远非当年,已经憔悴不堪了。显然有怨花之意。这个结句写得极妙,频烈搞了周等就费切距振无理而有情。花开花谢,本不吸失能从人心愿,但词人却想让它同人一样盛衰,改值求获么香下仅她兴纯属无理,但仔细推敲,希望青春长在,感叹人生易老的美好感情却状额官盐子检为活式善打动着每一个人,词人可谓有情之人,极无理处也正是极有情处。

  词的下片主要写词人对白莲的依恋之情。"欲唤凌波仙子,泛扁舟,浩波千里。"这是紧承上片歇拍的意思,憔悴无法抵抗,何不驾舟远游?然而又恐回首之时,"冰奁半掩,明珰乱坠。""奁"是古时妇女存放化妆品首饰的器具,有圆形、多边形等形状,这里借指白莲的花形。"珰"是古时妇女的耳饰,形状各异,这里比喻白莲的花瓣。也就是说,唯恐远游归来时白莲花谢瓣落,一片狼藉。写法上袭用了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技巧,进一步表现了对白莲的依恋之情。

  "月影凄迷,露华零落,小阑谁倚?"这里继续深化词人的依恋之情。不但舍不得长期远游离开白莲,而且白天陪伴不足,还害怕夜晚月冷露寒,白莲无人作伴,寂寞难耐,词人仍旧痴情地依偎在小栅栏边,陪伴腻友,显然已把白莲拟人化了。"小阑谁倚",看起来有询问的意思,其实正是肯定的回答,还是那位面目憔悴的痴情人。对白莲的描写角度,也由上片的"晓"转到了"夜",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意境的取向也由明丽而暗淡,由风姿绰约而凄迷冷落,笼上了一层冷色调。

  结句"共芳盟犹有,双栖雪鹭,夜寒惊起",意在强调,陪伴白莲的除了词人再无他人。雪鹭就是白鹭,形体高大瘦削,颈足细长,善涉水觅食。这种形象同憔悴而高洁的词人形象是一种映衬关系。雪鹭虽双栖,却惊起飞走,因此留下来的唯独词人而已,而惊起的原因是夜寒,这同白天的情况反差极大而突然。从词的感情转换和孤寂意境来看,吕同老似有寄托,洁身自好,追求人格完善,不同流合污是可以想见的。

  写法上动静结合,明暗相错,多角度的细致刻画同首笔写意作到了较好的一致。特别是结句,意境深幽冷寂,以动写静,给读者以思索的广阔空间,可以体会到词人有言难明的内心苦衷。

  作者简介

  吕同老,约公元1274年前后在世,字和甫,号紫云,济南人。入元不仕。能词,尝与唐珏、唐艺孙、陈恕可等有唱和。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水龙吟·素肌不污天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